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腸癌危機 及早發現可根治

港聞

大腸癌危機 及早發現可根治
港聞

港聞

大腸癌危機 及早發現可根治

2022年01月18日 00:00 最後更新:06:51

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病徵,有不少病人於確診時已達晚期,所以大腸癌一直在香港癌症殺手中的頭兩名位置。事實上,由大腸內的瘜肉慢慢演變為癌症,潛伏期可以高達十年,家庭醫學專科林智源醫生建議,「五十歲以上人士應聽從政府建議及早接受大腸癌篩查;如本身屬高危的人士應更早,因為早期大腸癌是有機會根治的。」
早期發現可根治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份,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大腸主要功能是吸收水份和貯存食物的殘渣,形成糞便。林醫生指出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大腸內壁的瘜肉(Polyps)演變而成,可是因為潛伏期長而且病徵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初期的大腸癌是可以根治的,只需要微創或傳統外科手術將受影響大腸切除,甚至不需要其他輔助性治療例如化療,所以及早接受大腸癌篩查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除了政府建議五十至七十五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一般風險」人士需要接受篩查外,個別高危人士更應及早作定期篩查。「例如家族有遺傳性瘜肉病的人,應該及早接受篩查檢測,當有直系親屬確診大腸癌,更應該提早開始接受檢測,事實上大腸癌中有百分之五是在二十至四十歲發病的。」
大腸癌檢測多面睇

大腸癌篩查檢測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當然以大腸內窺鏡檢查(俗稱腸鏡)檢測精確度最高,但每次需要事前服用清理腸道的藥物,以及檢查前數天飲食方面亦要配合,避免進食纖維高的食物,照腸鏡時亦需要麻醉,相對來說有一定風險,而對於一些需要長期服用薄血丸的人士,做大腸鏡檢查風險更高。林醫生說照大腸鏡始終屬於入侵性檢查,不是每個病人首次接受篩查檢測都合適,非入侵性的大便隱血測試(FIT)是普及的方案。但常規的大便隱血測試,化驗原理是從採集檢測者的大便樣本上中偵測有沒有隱藏的血液,理論上當腸道有腫瘤,糞便在通過時會沾上肉眼看不到的血,但是大腸中的瘜肉亦未必經常出血,如瘜肉在較遠的右結腸位置,糞便沾到血液亦可能在橫結腸或降結腸擦走,降低樣本準確性。林醫生有一位七十一歲男性病人半年前大便隱血測試呈陰性,半年後有一次身體檢查發現有貧血,所以再安排做腸胃鏡,發現在右邊升結腸有一個一點五厘米腫瘤。其實大便隱血檢測大腸癌靈敏度只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對小瘜肉的靈敏度不足百分之十。

更多相片

大腸癌初期沒有明顯病徵,有不少病人於確診時已達晚期,所以大腸癌一直在香港癌症殺手中的頭兩名位置。事實上,由大腸內的瘜肉慢慢演變為癌症,潛伏期可以高達十年,家庭醫學專科林智源醫生建議,「五十歲以上人士應聽從政府建議及早接受大腸癌篩查;如本身屬高危的人士應更早,因為早期大腸癌是有機會根治的。」 早期發現可根治 大腸是消化系統的最後部份,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大腸主要功能是吸收水份和貯存食物的殘渣,形成糞便。林醫生指出大部分大腸癌都是由大腸內壁的瘜肉(Polyps)演變而成,可是因為潛伏期長而且病徵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初期的大腸癌是可以根治的,只需要微創或傳統外科手術將受影響大腸切除,甚至不需要其他輔助性治療例如化療,所以及早接受大腸癌篩查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除了政府建議五十至七十五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一般風險」人士需要接受篩查外,個別高危人士更應及早作定期篩查。「例如家族有遺傳性瘜肉病的人,應該及早接受篩查檢測,當有直系親屬確診大腸癌,更應該提早開始接受檢測,事實上大腸癌中有百分之五是在二十至四十歲發病的。」 大腸癌檢測多面睇

大腸癌篩查檢測有很多不同的方法,當然以大腸內窺鏡檢查(俗稱腸鏡)檢測精確度最高,但每次需要事前服用清理腸道的藥物,以及檢查前數天飲食方面亦要配合,避免進食纖維高的食物,照腸鏡時亦需要麻醉,相對來說有一定風險,而對於一些需要長期服用薄血丸的人士,做大腸鏡檢查風險更高。林醫生說照大腸鏡始終屬於入侵性檢查,不是每個病人首次接受篩查檢測都合適,非入侵性的大便隱血測試(FIT)是普及的方案。但常規的大便隱血測試,化驗原理是從採集檢測者的大便樣本上中偵測有沒有隱藏的血液,理論上當腸道有腫瘤,糞便在通過時會沾上肉眼看不到的血,但是大腸中的瘜肉亦未必經常出血,如瘜肉在較遠的右結腸位置,糞便沾到血液亦可能在橫結腸或降結腸擦走,降低樣本準確性。林醫生有一位七十一歲男性病人半年前大便隱血測試呈陰性,半年後有一次身體檢查發現有貧血,所以再安排做腸胃鏡,發現在右邊升結腸有一個一點五厘米腫瘤。其實大便隱血檢測大腸癌靈敏度只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對小瘜肉的靈敏度不足百分之十。

林智源解釋大腸是人體重要的消化系統,總長度達1.5至2米,當中如長出瘜肉有機會變為大腸癌,而潛伏期很長不易察覺。

香港中文大學腸道微生態科研團隊發現,大腸癌患者的腸道微生態與健康人士截然不同,當中某些腸道惡菌群與大腸癌及瘜肉的形成和發展息息相關。團隊多年來廣泛搜集亞洲人的數據,同樣只需要收集糞便樣本,去量度這些惡菌就不單可以偵測大腸癌,還可偵測到大腸瘜肉,而且靈敏及準確度比大便隱血測試更高。(偵測大腸癌靈敏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四,瘜肉高達百分之四十七點二) 老生常談是預防第一步

益生菌有助改善腸道的微生態,預防大腸癌同時提升免疫力。

益生菌有助改善腸道的微生態,預防大腸癌同時提升免疫力。

如有直系家屬中有人確診大腸癌的話,應該提早接受大腸癌篩查。

如有直系家屬中有人確診大腸癌的話,應該提早接受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危機 及早發現可根治

大腸癌危機 及早發現可根治

香港中文大學腸道微生態科研團隊發現,大腸癌患者的腸道微生態與健康人士截然不同,當中某些腸道惡菌群與大腸癌及瘜肉的形成和發展息息相關。團隊多年來廣泛搜集亞洲人的數據,同樣只需要收集糞便樣本,去量度這些惡菌就不單可以偵測大腸癌,還可偵測到大腸瘜肉,而且靈敏及準確度比大便隱血測試更高。(偵測大腸癌靈敏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四,瘜肉高達百分之四十七點二)
老生常談是預防第一步

林醫生說聽上來雖然是老生常談的事,但是透過實踐健康生活是預防大腸癌的最好方法,「例如少吃紅肉和加工食物,每星期最少一百五十分鐘帶氧運動,保持體重適中、不吸煙、避色飲酒,不單可以預防大腸癌,對整個人健康亦有所裨益。」當然,近年從很多科研實證中發現益生菌對腸道健康有莫大好處,同時亦有助改善免疫力,大家不妨多吃含有不同益生菌的食物,如芝士、乳酪等,亦可先諮詢家庭醫生的意見。林智源解釋大腸是人體重要的消化系統,總長度達1.5至2米,當中如長出瘜肉有機會變為大腸癌,而潛伏期很長不易察覺。益生菌有助改善腸道的微生態,預防大腸癌同時提升免疫力。如有直系家屬中有人確診大腸癌的話,應該提早接受大腸癌篩查。

林智源解釋大腸是人體重要的消化系統,總長度達1.5至2米,當中如長出瘜肉有機會變為大腸癌,而潛伏期很長不易察覺。

林智源解釋大腸是人體重要的消化系統,總長度達1.5至2米,當中如長出瘜肉有機會變為大腸癌,而潛伏期很長不易察覺。

益生菌有助改善腸道的微生態,預防大腸癌同時提升免疫力。

益生菌有助改善腸道的微生態,預防大腸癌同時提升免疫力。

如有直系家屬中有人確診大腸癌的話,應該提早接受大腸癌篩查。

如有直系家屬中有人確診大腸癌的話,應該提早接受大腸癌篩查。

大腸癌危機 及早發現可根治

大腸癌危機 及早發現可根治

往下看更多文章

沙中線醜聞 法庭僅罰4萬 屋宇署研上訴 刑事調查繼續 政府否認放生禮頓

2023年06月29日 00:00 最後更新:05:07

港鐵沙中線紅磡站工程醜聞主角、總承建商禮頓,因不按圖則建機房而遭屋宇署票控,法庭判處罰款4萬元,引起公眾譁然,質疑隨後發生剪短鋼筋而導致延誤兼超支,為何遲遲未檢控。屋宇署表示,正研究就判刑上訴。政府則回應,指沙中線刑事調查仍在繼續中,否認「放生」禮頓。
禮頓遭到屋宇署票控,指它在紅磡站其中一間1000多呎的機房工程嚴重偏離圖則,禮頓在開審前認罪,法庭判罰4萬元。披露沙中線工程問題的「中科監察」主席潘焯鴻及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昨天對判刑窮追猛打,分別指政府放生禮頓,「雞肋」控告。潘指,自己聽聞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視港鐵為政府一部份,故不希望令港鐵捲入任何檢控「漩渦」當中。田北辰則指︰「聽講佢(政府)話已劃咗條線㗎喇,呢件事完結㗎喇,冇得再告㗎喇。」意指當局不再追究剪短鋼筋等更大醜聞。
政府發稿駁斥:不應憑空妄斷
政府昨午發稿回應,不點名指責「不希望在檢控中令港鐵捲入漩渦」的言論無中生有和不負責任,重申檢控決定必須基於所有可接納的證據和適用法律,警方亦正繼續就沙中線工程質量事件刑事調查,指任何人均「不應憑空妄斷,作出失實、不公和不負責任的言論。」政府又不點名指,政府可能不再跟進沙中線工程問題的言論「全無事實根據,居心叵測」,指政府一定會直斥其非,以正視聽,而任何試圖捏造事實抹黑政府的行為均不會得逞。

屋宇署其後亦發稿回應,指律政司經考慮機房案情及相關證據後,為爭取最大機會成功入罪,才修改原定對禮頓的控罪,指兩控罪最高刑罰相同,反駁潘焯鴻前日指修訂控罪較原定控罪輕,又指正研究就判研上訴。

對於政府發稿指控,田北辰其後回應:「唔緊要!」指最重要的是結果,他「好歡迎、好開心」政府出稿解釋,明確指出會繼續調查沙中線事件。他認為,如果今次案件只是幾十宗之中的其中一宗,將會「大快人心」。但他詫異政府以「抹黑」等較為嚴重的字眼指控他,因為他只是說政府「可能不再跟進」。
潘焯鴻促當局定期交代進展

潘焯鴻昨晚在個人社交網頁上發放1700多字回應,指不接受政府以「失實」、「誣蔑」、「無中生有」、「憑空妄斷」等字眼形容其言論。他又提到,據調查委員會報告,禮頓在整個沙中線紅磡站工程都與今次案件一樣嚴重偏離圖則,質疑當局為何未有根據報告,就性質相同且更嚴重、範圍更廣的情況提出更多檢控。他認為,政府應定期向市民公開交代調查進展,主動讓市民接觸事實,減少猜疑。■披露沙中線工程問題的「中科監察」主席潘焯鴻,質疑政府放生禮頓。

■披露沙中線工程問題的「中科監察」主席潘焯鴻,質疑政府放生禮頓。
■田北辰曾就沙中線工程問題在立會質詢,「好歡迎、好開心」政府出稿解釋。
■田北辰曾就沙中線工程問題在立會質詢,「好歡迎、好開心」政府出稿解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