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北京分享追蹤Omicron病例實戰經驗 了解內地如何科學抗疫

博客文章

北京分享追蹤Omicron病例實戰經驗 了解內地如何科學抗疫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北京分享追蹤Omicron病例實戰經驗 了解內地如何科學抗疫

2022年01月19日 12:25 最後更新:13:00

奧密克戎變異株首襲北京,海淀區本月17日至18日新增2宗本土確診病例,並且從一份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郵件中驗出核酸陽性。海淀區疾控中心主任江初昨日向傳媒解說,也能讓我們一探究竟國家如何科學抗疫,同時企業和民眾的警覺性,亦是阻斷傳播鏈的關鍵。

江初指出, 18日新增病例在15日新增病例發病期間,沒有與其直接接觸的經歷,但到訪過其辦公室,由於辦公場所多為密閉環境,冬天出於保暖目的,室內新風量減少,可能造成病毒較長時間停留,再加上18日新增病例因身體原因而未能接種新冠疫苗,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海淀區疾控中心主任江初。

海淀區疾控中心主任江初。

江初續指,15日新增病例出現時,曾引起疾控部門的高度關注,擔心這例沒有接觸過高風險人群、沒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甚至沒出過京的病例背後,隱藏著更多沒有浮出水面的患者。然而,通過細緻流調和先進的基因測序技術,疾控部門很快鎖定了這例病例與陽性國際郵件之間的關係。

江初說:「通過人員、環境監測,我們發現其污染範圍較小,其傳播鏈和接觸方式都較為明晰。順藤摸瓜,我們很快對密接、次密接、風險人員和風險點位進行了行之有效的管控,避免造成更大規模的傳播。未來幾天裡,不排除在管控人員裡會繼續出現發病感染者,但我認為只要傳播鏈清晰,疫情在短時間內受到控制是很有希望的」。

被問到病例自述近期收發過國際郵件,與以往處理過新冠病毒「物傳人」的情況有何不同,江初解釋指,這是北京首次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海淀區疾控中心亦沒有處置過新冠病毒物傳人的情況。雖然北京在郵件包裹上檢測到過新冠病毒,但含量非常低,病毒在外界環境一般存活2到3天后活性會大大降低。而本次來自加拿大多倫多的郵件,在檢測過程中體現出的病毒量和存活時間都超出預期。

江初認為,整個郵寄過程長達8天,還有可能造成物傳人感染,讓他們對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認識,也再次敲響防範新冠病毒的警鐘。

奧密克戎變異株首襲北京。

奧密克戎變異株首襲北京。

江初又提到「排查快、流調快、管控快」的重要性,例如15日新增病例工作的單位有一項明確要求,就是發現健康狀況異常的員工,須攜帶核酸陰性證明返崗;患者也履行了個人防控責任,感到不適及時報告、檢測。他坦言,如果單位沒有提出這個要求,抑或個人沒有報告,堅持帶病上班,那都有可能造成較大範圍的傳播,因此「早發現」對本次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談到對奧密克戎的看法,江初認為,奧密克戎感染通常潛伏期短,病症較輕,起病時幾乎很難被患者自身察覺,當患者出現明顯症狀,如咽部不適、低燒等,就會有非常多的病毒量,所以它具有傳播性強,但傳播隱匿的特點。他提醒市民,一定要對奧密克戎抱有高度的警惕性,時刻做好自身的健康監測,一旦發現自身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的症狀,要及時就醫。

江初建議在疫情期間,要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郵件提高警惕。

江初建議在疫情期間,要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郵件提高警惕。

由於15日新增病例不排除其經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江初建議在疫情期間,要對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郵件提高警惕,減少接觸,同時不要去中高風險地區,非必須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他引述疾控中心總結了規避感染風險的三個重要因素:戴口罩、常通風和保持安全距離,即戴口罩要做到4小時一換,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保持2米及以上距離,如果能同時做到這三點,感染病毒的風險基本很小,所以疫情期間,市民要儘量避免置身於密閉的電梯或不戴口罩的聚餐等環境。

究竟疫苗對預防奧密克戎仍有效嗎?江初回應稱,奧密克戎變異株對現有疫苗並未完全出現免疫逃逸,即使現有疫苗對其預防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但預防重症和死亡仍有明顯效果,例如根據中國的臨床資料顯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超過6成未有接種疫苗,而接種三針疫苗的患者都幾乎沒有發展成重症。目前,接種疫苗仍是抵禦病毒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鑑於人們接種過第一針、第二針後,體內產生的抗體會逐漸下降,再加上6個月後再接種加強針,能夠數十倍增加體內產生的抗體滴度,他呼籲,沒有禁忌症的人群,積極主動,盡早盡快接種疫苗,特別是加強針。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確診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如期下塢 中國郵輪開啟批量化建造

2024年04月20日 15:23 最後更新:15:47

據央視新聞報道,4月20日,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上海外高橋造船2號船塢完成下塢,開始搭載總裝。這意味著中國郵輪建造進入加速期,船體將快速成型。

中國郵輪開啟批量化建造時代

目前,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在火熱運營中,有了第一艘的經驗,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的建造過程將更加順暢,中國郵輪開啟批量化建造時代。

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愛達郵輪官網圖)

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愛達郵輪官網圖)

在中國船舶上海外高橋造船的2號船塢,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已經進入船塢,完成了下塢儀式。進入船塢後,船體分段將像搭積木一樣快速拼接在一起,郵輪建造全面提速。

第二艘國產郵輪更大更先進

據了解,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尺碼」更大、設備更先進,相較於首艘船總噸位增加0.64萬噸,達到14.19萬噸,總長增加17.4米,達341米。客房數量也增加了19間,達2144間,並且新增了2套脫硫系統和5套先進環保系統設備,讓整船航行更加綠色環保。

第二艘國產郵輪更大更先進(央視圖)

第二艘國產郵輪更大更先進(央視圖)

同時,船上配置了高達16層的生活娛樂區域,設有大型演藝中心、大型餐廳、特色餐館、藝術走廊等豐富的休閒娛樂設施。設計師還用過優化設計布局,令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的公共區域和戶外活動休閒區域面積也增加到了25599平方米和14272平方米,相當令人期待。

第二艘國產郵輪更大更先進(央視圖)

第二艘國產郵輪更大更先進(央視圖)

第二艘郵輪預計在2026年年底前完成命名交付

目前,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全船699個結構分段已完工124個,舾裝工程也已全面啟動。根據計劃,二號船在下塢後進入建造加速期;計劃2025年5月初實現第一次起浮,讓船漂浮在水中;2026年3月底出塢,並在同年6月開始試航;最終在2026年年底之前完成命名交付。

中國郵輪開啟批量化建造(央視圖)

中國郵輪開啟批量化建造(央視圖)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總經理助理大型郵輪項目建造總監陳劍威表示:「下塢是船舶建造過程當中一個標誌性的節點,船舶下塢之後就代表著這艘船後續要連續地搭載施工了,節奏會非常快。首隻(艘)船交船之後,二號船這次下塢也標誌著我國郵輪這個領域批量化設計、建造能力基本形成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