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首話動態清零「我唔係始作俑者解唔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唔老黎 莫亂講

博客文章

特首話動態清零「我唔係始作俑者解唔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唔老黎 莫亂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首話動態清零「我唔係始作俑者解唔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唔老黎 莫亂講

2022年01月27日 22:02 最後更新:22:35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1月27日)在記者會講述最新防疫措施時,用了「始作俑者」形容內地的「動態清零」疫情防控策略,用語令人側目。

特首林鄭月娥出席記者會。

特首林鄭月娥出席記者會。

事緣有記者問到「動態清零」與「清零」的分別。林鄭回應指,「動態清零」是內地的疫情防控策略要求,在討論通關的過程中,都和內地方面解釋過,並不是說要「閉關」,也不是說「一個個案都冇」,而是切斷傳播鏈、盡快撲熄疫情的能力。

她說,從內地專家得悉,這種策略和內地都很類似,內地都沒有要求確診個案為零,但每當出現個案時,都動用現有制度下的能力,務求盡快令新一波疫情停止。

林鄭說著說著又笑稱:「但我唔係始作俑者,如果要有一個權威性,講動態兩個字點解呢,對唔住我解唔到,但無可否認香港嘅市民話咗俾政府聽,佢哋最希望就係通關。」所以去年9月兩地討論對接時,內地已知道香港有一套近似制度,大家也不用太計較使用什麼形容詞。

特首用上「始作俑者」四個字,言者無心,只是隨意評論,但這句話其實大有來頭,而且相當負面。

原話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直譯是「第一個用俑陪葬的人,大概會斷子絕孫吧!」這兩句話首見於《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在與梁惠王討論治國的過程中,引用了孔子的這句話。孟子言談間顯露對「始作俑者」的鄙視,原因「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就是用與真人十分相似、逼真的「陶俑」來陪葬,引起了孔子的極度不滿。

孔子反對用陶俑殉葬。

孔子反對用陶俑殉葬。

周朝以前的商代,貴族和奴隸主用活人殉葬。這是奴隸制社會的一個特徵。後來進入封建社會,周取代商後,禁止活人殉葬,轉而採用「芻靈」即草人來陪葬。

宋朝朱熹說:「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衛(隨護、護衛),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草人代替真人殉葬是遵循周禮的。

後來隨著社會發展,有些諸侯國開始流行奢華風氣,使用更加像真人的精緻陶俑來殉葬,用俑人代替草人。孔子如此厭惡發明俑人殉葬的人,自然是贊同俑人以前的喪葬之法,使用草人殉葬。

朱熹對「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的闡釋就是「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機發,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惡其不仁」。殉葬的俑人太似真人,用心不仁,加上做工精緻,惡其奢靡。孔子故此吐出「其無後乎」的批評之語。

我們現在常常用「始作俑者」,來指代惡劣風氣的開創者。

所以特首怎可以用「始作俑者」,來形用內地政府呢?

順帶一提,「動態清零」是內地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提出來的政策目標,由於內地和外國的人流物流不能完全斷絕,難免出現輸入性感染,不能要求絕對地清零,一個本土確診病例也沒有。故提出「動態清零」的概念,意即一發現個案,就要在最短時間內快速清零。

2021年12月1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所謂動態清零,是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總方針,它是指在現在情況下,當出現本土病例的時候,我國所採取的綜合防控措施的一種集成,以快速撲滅疫情。這是中國疫情防控經驗的總結和提煉,也是現階段我國疫情防控的一個最佳選擇和總方針。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首政策組外判研究多數公開 高人:多做研究比拍腦袋決策好

2024年04月16日 21:50 最後更新:22:35

立法會今天(4月16日)召開的財委會特別會議,會上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及工聯會梁子穎均關注,特首政策組進行的研究不對外公開的做法,認為並非所有報告都不能公開,除了一些敏感話題報告外的成果理應公開,對香港市民或企業也有幫助。江玉歡又指,一些研究如旅遊巴泊位的研究用了90多萬元去做報告,做完研究但仍有旅遊巴擾民的問題。

高人話,外界或許有點誤解,以為特首政策組的研究都是保密的,其實並非如此。特首政策組一年外判的研究費用2000多萬元,當中很多研究是公開的。他們選題時也有和政策局溝通,確保做出來的研究政策局能用得著。

高人形容,政府決策前多做研究,了解情況,然後才作出決定,比拍腦袋決策科學得多。但事實上不能說做了一個旅遊巴泊位研究就馬上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但做了研究可以讓政策局有更多數據和科學分析,以供參照。

他說,特首政策組有部分研究不公開,涉及費用大約1000多萬,包括就不同問題做的民調,以及其他合約研究,保密的研究有兩大類,主要是和施政報告相關的前期研究,以及就政府內部醖釀中的政策作研究,例如了解外界有無其他可行的政策選項,或者作為「紅隊」,挑戰現有構思中的政策,找出其中漏洞。由於這些研究和政府即將推出的政策緊密關連,故有保密的需要。

高人分析,特首政策組的預算和過去差不多,但本屆政府謀劃的新項目很多,涉及眾多未來的規劃,以有限資源完成更多工作,協助政府作科學決策,殊非易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