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失控,醫療系統爆煲。本港今日(2月11日)新增1325宗確診,初步確診個案更達1500宗,疫情非常危急。
近日很多個案投訴,即使到急症室確診後,也是叫確診者自行坐交通工具回家等候,原來同類個案數字驚人。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指,目前未入院的患者人數已接近3700人。若計及今日初步陽性的逾1500人,即意味目前本港社區或有多達5200名染疫者,仍等候送院或滯留社區。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資料圖片
李立業承認,要市民等候送院情況不理想。面對大量病人,方向是要嘗試限制入醫院,讓醫院留給最有需要的長者和小朋友,其他個案會視乎病情入住亞洲國際博覽館或竹篙灣的社區隔離中心。
李立業指出,現時亞洲國際博覽館有600名病人、北大嶼山醫院亦有600名病人,用量接近飽和,而竹篙灣有800個單位,目前尚有空位,但接收的病人數量不足300人,當局一直努力將病人轉移到竹篙灣,但各部門在病人運送、登記處理上都有困難,希望今、明兩日會盡快將病人送往竹篙灣。
他續說,當局已準備使用竹篙灣第二期,可提供1,200房間,未來或會擴大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或在亞洲國際博覽館更多場館增設病床。
另外,政府正覓地盡快興建港版火神山式的治療設施,問題是興建時間需時,遠水不能救近火。
一旦所有設施都爆滿,輕症患者就要在家居隔離。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區政府財赤達千億,有報道指在創科技及工業局知會本港5個研發中心,資助將在2028年終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天在《巴士的報》論壇上說,這說法不是太準確,香港在創新科技投入的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天在《巴士的報》論壇上說,香港在創新科技投入的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
今天有報章專欄指,創科局早前知會本港5個研發中心,即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以及汽車科技研發中心, 政府對它們的資助僅止於2028年,3年後5個中心都要自負營虧。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稱,有研發中心內部人士感到「前路茫茫」。
孫東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創新,特區政府從去年開始已對香港的創科生態的布局做研究,包括就公營研發機構的定位,重點發展的方向、策略均作審視。他說,有些覺得要繼續堅持,如專注於科學的應用,以至最後產品的落地的研究,不僅不會調整,還會繼續加大支持的力度。
他說,有些就要檢視,視乎跟未來整個發展藍圖,大方向契合度有多高。實際上部份已作了調整,例如有兩個中心將進行一些整合,一個是香港生產力局,另外與一個應科院做一些整合。
孫東說,過去這兩年來,特區政府很多新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加速未來幾個大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微電子,芯片等等,都是香港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而且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發展平台。
孫東說,過去這兩年來,特區政府很多新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加速,未來幾個大方向。
他表示,增加的同時,必然會做一些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最關心的是,怎樣保住這批人才。因為現在這些中心,很多人都是香港很難得的人才。而且是除了大學之外,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所以政府一定要把這些人才留住,通過各種各樣的平台。「今天的調整,是為了明天更大踏步的前進,香港的創科資源只會愈來愈增加,不會減少。」孫東說。
孫東又提出未來10年香港創科的願景,他說,首先期望創科產業佔本地經濟規模的比例達到5%,過去一年香港製造業值超過2400億元,按年增加12%,去年製造業增加值300億元,較前一年增加6%,去年經濟如此不景,但製造業產值取得了回歸以來第二好的成績,他期望10年,創科產業規模佔本地生產總值5%。
第二,現時香港在創新科技研發的投入,2022年佔本地生產總值1.07%,孫東認為是太少了,期望到2035年,香港在創科的佔本地生產總值2.5%,如新加坡等國家或地區。
第三,他期望河套區及新田科技園,到時候具有相當規模,在環球佔一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