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二月初二「頭牙」拜土地公│頭牙參拜習俗可以有好財運

博客文章

二月初二「頭牙」拜土地公│頭牙參拜習俗可以有好財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二月初二「頭牙」拜土地公│頭牙參拜習俗可以有好財運

2022年03月04日 18:00 最後更新:19:40

我認識的善信和客戶,常常把地主財神和土地福德正神兩者混淆在一起,即使分清楚也大多不知其來由,大有不知其然或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樣子。下面就讓你們來了解一下兩者的由來吧!

土地福德正神

我們一般稱之為土地公、福德老爺、福德正神、福德尊神,而潮汕地區則稱之為「伯公」,因土地爺都是鬚髮皆白的長者形象,所以潮汕人就用對族內長者的叫法來稱呼土地神,希望與之拉近關係。土地神是源於古代「社神」演化而來的「親民神」。負責一定面積土地上的人畜草木的興衰禍福。土地爺跟城隍爺一樣也有官階大小,《禮記·祭法》分為「大社、國社、侯社、暑社」,官位最小的土地神就是我們各自小村子裏的土地公,也就相當於我們的村長,各方土地神的任命也是要經由天庭調配。

地主財神

俗稱地主爺、地基主,是一小塊地方的土地擁有者,負責守護屋內的一切,包括人口平安、錢財進益,對家居內人仕有扶持健康及財富之作用。

我們對土地福德正神的敬奉和地主財神的安奉性質是不一樣的,供奉土地神是因敬重其保境安民,福德廣大;而安奉地主,則是為了安撫其凶性,使家宅人口平安。

頭牙、尾牙的日子
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這兩天都是做生意的商家準備豐盛的供品來向土地福德正神參拜,並且祈求土地公保佑他們生意興隆。拜過土地公之後,商家老闆會將這些祭拜過的供品佳餚與員工們分享食用,也順便聯絡勞資雙方的感情。古時候,人們原將祭拜財神的儀式稱為「互祭」,但因年代久遠,且因後人不察誤把「互」寫成了「牙」,所以,現在也將享用豐盛的菜餚稱為「打牙祭」。一年當中的第一個「牙」,就是農曆的二月二日,因此習俗上稱這一天為「頭牙」;而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個牙,就稱為「尾牙」,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十六日。在頭牙這一天,為了求得一年的財運,讓生意蒸蒸日上,一定要記得準備豐盛的供品祭拜土地公,其中象徵財寶的潤餅,更是不可缺少的供品之一。

參拜時間
俗語有云:「頭牙早,尾牙晚。」早上到中午之間為佳,避免下午參拜,認為土地福德正神是老人家,下午有午睡的習慣,盡量不要在下午打擾土地福德正神。

供品

麻糬(黏錢):傳說土地福德正神年紀大,牙齒不好,所以喜歡吃軟的東西,而且麻糬也象徵著黏錢。

糕點(業績高升):土地福德正神喜歡吃甜食,可以祭拜發糕、年糕、小糕點類的點心。

帶殼花生(開運):代表「剝殼開運」的帶殼花生。

水果「招你來早旺」:香蕉、李子、梨、棗子、鳳梨,有正能量涵義。 

頭牙拜土地福德正神參拜方式

1. 面向牌位依序擺上準備好的三牲、水果、鮮花等供品。

2. 點香後,誠心地向土地福德正神祭拜,口唸:「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日土地福德正神的聖誕,也是本年第一次「做牙」,善信弟子(信男/女)姓名、出生年月日、上班公司地址,準備了豐富的供品和衣紙來供奉土地福德正神,祈求土地福德正神保佑我們所經營的生意蒸蒸日上、財源廣進。」

3. 上香後,將茶、酒斟滿。

4. 待15分鐘過後,將供桌上的紙錢取下拜三拜後燒化。

 

巴士的報 Blog BANNER

巴士的報 Blog BANNER




天師玄姬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道教真的是迷信嗎?│道教導人迷信,你是否迷信的哪一個?

2022年05月26日 16:20 最後更新:16:27

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而某部分的爭吵是從信奉宗教的信徒中形成的。信徒相信一個宗教大多的原因是因為傳道者能夠將說話進入到該信徒原先自己的信念深處,而不是因了解宗教的歷史背景而去信奉。在華人社區,佛道兩教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爭論者從來以自己信奉的宗教的了解角度去評論其他宗教,但事實上任何一個宗教原意都只是導人向善,佛道如是,教義從來沒有教導我們要與他人去分高低之別、先後之別的,要去區分者其實是因為要證明自己信奉的宗教是好的,是正確的,但宗教需要我們去證明嗎? 

道教,在中國開始距今大約一千九百年的歷史,讓人有著神秘而迷信的感覺。有不認識道教的人,常常誤以為道教的信徒是迷信,因為拜奉道教的神明要上香、人死後要燒冥鏹、新居入伙前要拜祭一番,從不見道教徒像其他的宗教一樣要回到宗教場所聽傳道者傳教等。其實,道教的上香等於西方宗教的白蠟燭,冥鏹是道教深信人死後不一定要到地獄受苦,等待投胎時可以在陰間有物品使用,拜四角是告知當區土地神明我們是合法搬進此屋,讓土地神明將停留在此屋的靈體帶走。道教有人、鬼、神的三界體制,西方宗教何尚不是呢?都是有天父、魔鬼、靈魂。而且較多人認為信眾有日常遇上困難便會尋求道教的神職人員進行法事(科儀)為他們解決疑難,神職人員(道士、法師)在進行科儀的時候是一名中介人,借助中介的身份將信徒的事情期求上天的神明幫助,就等於西方宗教的在教堂內向神父懺悔般,只是形式不一。另外,道教的每一個派別的傳道者都會有著不同的方式讓弟子、信眾回到道觀、道堂、道壇等去學習道教中知識,只是每位傳道者做法不一,所以時間上會有不同而已,而且道教亦會有許多經典的書籍、經文等讓他們閱讀和領悟。

人總會被自己從小到大認識的認知阻擋接受新事物,甚至被已認知的知識停留在自己的舒服區內,好讓要重新了解一件新事物。宗教的形成都必須要了解其歷史,因為有歷史才有宗教。

迷信,並非宗教要我們沉迷而相信的,信徒應該有自己的思維去分析是否分乎邏輯。任何一個宗教導人向善外,亦要信徒去改善自身的問題,除了行為外,思維都是重要的一環。我和大家分享一個真人真事的故事吧!好讓大家理解我的意思。

曾經,有一位徒弟被我指正她的問題存在,源於行為與心裡不一。行為上笑面迎人,心裡卻十分不滿,而且還感到自己已經十分圓滑做人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我便跟她說:「你知道自己思維與行為不一致嗎?」她苦笑了一下,然後答道:「師父,我知道的,就是因思維未能夠釋懷到,所以我更加要強逼自己行為上要做到。」我便歎了一口氣,搖搖頭說道:「修行也好,改善也好,都必須從內而外。現時的你根本領悟不到為何你要改,所以即使你強逼自己做出善意的行為,他人都能感受得到你的刻意。」她聽到後沉默了。我接著說道:「思維與行為一致是自然,思維與行為不一致是裝作。」

所以,任何的宗教都是要我們先處理好自己的思維。

許多人自己的思維選擇了用宗教作為自己的藉口,用宗教的儀式、教義作為自己的逃避,令別人認為宗教是迷信。其實,迷信的是人,逃避也是人,只是他們不願意面對真我,不願意作出選擇,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已。就如道教從不教導信徒每事求神問卜,原因是我們也有決定權,要學習接受,從生活的疑惑當中學習,雖則神是有能力協助我們,但不會主動左右我們的決定。神會命令人做什麼嗎?答案是不會。神只會在我們求助的時候指引方向。所以,別再說道教迷信,宗教從不導人迷信,只是人導人迷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