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袁國勇指若港人均打齊3針 12月可恢復正常生活

社會事

袁國勇指若港人均打齊3針 12月可恢復正常生活
社會事

社會事

袁國勇指若港人均打齊3針 12月可恢復正常生活

2022年04月01日 15:40 最後更新:18:17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內地傳媒《南方網》訪問時說,袁國勇表示,未來出現新一波疫情的風險較高。他解釋,因為人體血液裡的中和抗體一般會在6到9個月後大幅下降,若彼時誕生新的變異病毒,或由境外輸入個案導致社區隱性傳播,極易引發新一輪疫情,也就是所謂的「後疫苗浪」。

袁國勇說,「但如果接種三劑疫苗,或者已經感染並痊癒,那就不需要太擔心。」接種疫苗後,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會認得相關病毒,他日再接觸到類似的病毒,則可產生免疫反應,攻擊感染的細胞,以預防重症。他表示,由於T淋巴細胞認得病毒中變化不大的結構性蛋白,因此即使出現病毒變種,亦不會影響其保護率。「如果每個符合條件的市民都打齊三針疫苗,建立抗疫韌性,香港有可能在7月前後逐步開放,直至12月,應該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更多相片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內地傳媒《南方網》訪問時說,袁國勇表示,未來出現新一波疫情的風險較高。他解釋,因為人體血液裡的中和抗體一般會在6到9個月後大幅下降,若彼時誕生新的變異病毒,或由境外輸入個案導致社區隱性傳播,極易引發新一輪疫情,也就是所謂的「後疫苗浪」。

袁國勇表示,未來出現新一波疫情的風險較高。資料圖片

袁國勇說,「但如果接種三劑疫苗,或者已經感染並痊癒,那就不需要太擔心。」接種疫苗後,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會認得相關病毒,他日再接觸到類似的病毒,則可產生免疫反應,攻擊感染的細胞,以預防重症。他表示,由於T淋巴細胞認得病毒中變化不大的結構性蛋白,因此即使出現病毒變種,亦不會影響其保護率。「如果每個符合條件的市民都打齊三針疫苗,建立抗疫韌性,香港有可能在7月前後逐步開放,直至12月,應該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市民排隊接種疫苗。

他說,香港要齊心建立完善的快速多層追蹤系統,這也是能否推行全民檢測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內地,全民檢測期間不僅需要對隔離和檢疫場所進行閉環管理,還要配合大數據及健全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體系,並以高科技手段迅速追蹤密切接觸者。他提醒,港府落實全民檢測前,需檢視快速追蹤、後勤配套、檢測工作流程、隔離設施等是否準備就緒。

資料圖片

他又提到,港府執行防疫抗疫措施的速度,無法趕上病毒的擴散速度。他舉例,今年1月12日,他就曾呼籲市民都戴兩層口罩,或者貼合面部輪廓的口罩,但經過三四個星期後,衞生防護中心才更新佩戴口罩的建議。此外,疫苗通行證或院舍長者接種疫苗等措施,也執行得相對較慢。而且社會上流傳的很多謠言令長者及其家屬對疫苗產生誤解。他希望,所有市民經歷過這次疫情之後,都能夠吸取一些教訓,「一定要尊重科學的精神,更加要尊重真相,不要被網上錯誤的信息影響。」

袁國勇稱如港人都打齊三針疫苗 12月可恢復正常生活

袁國勇說,「我同(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都有很多交流以及合作」,內地與香港在傳染病防治等公共衞生領域早已建立合作機制, 互補性極強。近年來,內地醫療發展迅速,特別是在基礎醫學及硬件資源等方面投入巨大,有很多優勢是香港所缺乏的,「比如多通量的基因組排序,針對新發性傳染病的研究等領域,內地的實力已經超越香港。」

袁國勇表示,長者接種率太低,是「防疫出事最主要的問題」。他認為,香港錯過了為長者接種的最佳時機,現在必須和時間賽跑,「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幫所有長者完成疫苗的全程接種,否則死亡率會繼續上升。」袁國勇判斷,如果香港市民的疫苗接種率超過95%,以及社區因感染Omicron病毒產生暫時性的群體免疫時,疫情就會大大舒緩。

袁國勇認為,香港全體,而不僅是港府至少要在三方面進行反思。從2020年開始到2021年中,香港都做得不錯,曾經有接近8個月清零無病例出現過,但直到Omicron病毒的出現,其快速的傳播力,令香港的快速多層追蹤系統近乎失效,「防疫的大壩最終潰堤」。

袁國勇表示,未來出現新一波疫情的風險較高。資料圖片

袁國勇表示,未來出現新一波疫情的風險較高。資料圖片

他說,香港要齊心建立完善的快速多層追蹤系統,這也是能否推行全民檢測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內地,全民檢測期間不僅需要對隔離和檢疫場所進行閉環管理,還要配合大數據及健全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體系,並以高科技手段迅速追蹤密切接觸者。他提醒,港府落實全民檢測前,需檢視快速追蹤、後勤配套、檢測工作流程、隔離設施等是否準備就緒。

市民排隊接種疫苗。

市民排隊接種疫苗。

他又提到,港府執行防疫抗疫措施的速度,無法趕上病毒的擴散速度。他舉例,今年1月12日,他就曾呼籲市民都戴兩層口罩,或者貼合面部輪廓的口罩,但經過三四個星期後,衞生防護中心才更新佩戴口罩的建議。此外,疫苗通行證或院舍長者接種疫苗等措施,也執行得相對較慢。而且社會上流傳的很多謠言令長者及其家屬對疫苗產生誤解。他希望,所有市民經歷過這次疫情之後,都能夠吸取一些教訓,「一定要尊重科學的精神,更加要尊重真相,不要被網上錯誤的信息影響。」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袁國勇說,「我同(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都有很多交流以及合作」,內地與香港在傳染病防治等公共衞生領域早已建立合作機制, 互補性極強。近年來,內地醫療發展迅速,特別是在基礎醫學及硬件資源等方面投入巨大,有很多優勢是香港所缺乏的,「比如多通量的基因組排序,針對新發性傳染病的研究等領域,內地的實力已經超越香港。」

袁國勇認為,香港應該借鑒內地的抗疫經驗,並與內地分享新的資訊。去11月30日,他所帶領的團隊,成功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Omicron毒株,這是亞洲首個研究團隊成功分離和培養Omicron毒株。隨後,他們立即將病毒株送給內地學者和藥廠,用於病毒特性的研究,並研發新一代的滅活疫苗,袁國勇說「香港醫學研究的出路必定是同內地合作,才可以再上一層樓。」

袁國勇稱如港人都打齊三針疫苗 12月可恢復正常生活

袁國勇稱如港人都打齊三針疫苗 12月可恢復正常生活

往下看更多文章

袁國勇等港大4專家提防疫建議 不封城不停工「戰時如平時」

2023年12月07日 13:28 最後更新:14:57

港大4名學者包括袁國勇、孔繁毅,提出防疫抗疫建議,認為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

港大4名學者,包括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和臨牀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以及微生物學系名譽副教授龍振邦、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趙晞揚,在報章撰文,提出對防疫抗疫的建議。

4位學者建議,本港防疫抗疫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4位學者建議,本港防疫抗疫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文中提到,本港防疫抗疫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確保香港市面能大致運作如常、市民生活如常。而大方向及戰略應適合應對不同傳播途徑的潛在病源,而非針對單一病源,做到全民參與、採取「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態度,時刻就緒。

4位學者建議,本港防疫抗疫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4位學者建議,本港防疫抗疫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4位學者建議,本港防疫抗疫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4位學者建議,本港防疫抗疫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學者提到外防輸入,應由現時開始,在非疫情時期,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的入境旅客,在各邊境口岸準備好檢測設施,用鼻咽拭子篩檢發燒入境旅客,以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常見呼吸道病原體,使之成為常規做法。

至於對大流行的準備,除了流行病監察,檢測試劑、個人防護裝備、疫苗及藥物等重要戰略物資,不能完全倚靠外地進口,本港必須有自給自足能力,香港必須於疫情過後、開發各式疫苗平台及開始興建足夠疫苗生產設施,確保突發時仍能夠量產疫苗,並具備即時補充庫存的能力,控制各潛在的新發傳染病疫情。

硬件方面,文章提到從多方面著手,包括政府可研究逐漸淘汰舊式安老院舍,興建大型一站式安老城,具備駐場醫護人員及醫療設施。硬件標準可從感染控制角度出發,提供足夠鮮風供應及獨立抽風系統。

當局亦可研究為新建高層住宅訂立防疫標準,為舊有大樓做改善工程,例如排污水管和天井設計,減少垂直傳播再發生。

4位學者建議,本港防疫抗疫應採取「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態度,時刻就緒。(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4位學者建議,本港防疫抗疫應採取「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態度,時刻就緒。(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