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經濟學者:在烏克蘭問題和中美關係上,美國應放下自滿

博客文章

美國經濟學者:在烏克蘭問題和中美關係上,美國應放下自滿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經濟學者:在烏克蘭問題和中美關係上,美國應放下自滿

2022年04月06日 15:37 最後更新:15:42

俄烏衝突爆發後,主要大國分歧嚴重,美國一直試圖逼迫中國站隊。近期內媒「觀察者網」就俄烏衝突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以及中美關係未來走勢,採訪了美國經濟學家大衛ˑ戈德曼。戈德曼現任《亞洲時報》(Asia Times)副主編。他在金融、投行領域從業32年,常年在美國《華爾街日報》、《彭博新聞周刊》發表時評,著有《你將被同化:中國式改造世界的計劃》(You Will Be Assimilated: China's Plan to Sino-form the World )一書。

大衛ˑ戈德曼現任《亞洲時報》(Asia Times)副主編。

大衛ˑ戈德曼現任《亞洲時報》(Asia Times)副主編。

戈德曼指出引發俄羅斯對烏開展軍事行動的是西方不斷將北約東擴至俄羅斯邊境的行為,但大多數美國主流媒體在報道這次行動時拒絕談及歷史脈絡。幾乎所有美國主流報紙的社論立場都是把責任歸咎於俄羅斯。他並指出中國有可能調解俄烏衝突。不過有風險,因為一旦調停失敗,外界可能會「甩鍋」給這個調解人。此外戈德曼預測中美在科技層面合作前景比較暗淡,由於接下來一段時間,烏克蘭戰爭的陰影仍將籠罩,這會讓美國向中國持續施壓,勸阻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幫助。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一直試圖逼迫中國站隊。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一直試圖逼迫中國站隊。

以下為訪問全文:

觀察者網:最近美國一家偏保守主流報紙主動向您約稿,希望您就俄烏局勢發表評論。但當您交稿時,對方拒絕予以發表。對方說了理由嗎?你覺得是怎樣的觀點或表述刺激到了對方的神經?

戈德曼:在那篇評論中,我說俄烏戰爭的爆發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非常相似。一戰前,各方基於各自利益,采取了理性行動,但共同製造了一場災難。

面對當前俄烏局勢,幾乎所有美國主流報紙的社論立場都是把責任歸咎於俄羅斯。我並不是在為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動攻擊做辯護,但引發俄羅斯行動的是西方不斷將北約東擴至俄羅斯邊境的行為。包括亨利·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威廉·伯恩斯(美中央情報局局長、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在內的許多美國人都曾警告北約不要擴張,並預測了當前這一災難性後果。盡管事實已證明這些警告是正確的,但大多數美國主流媒體在報道這次俄羅斯對烏開展軍事行動時拒絕談及歷史脈絡。

觀察者網:中國有可能調解俄烏衝突嗎?

戈德曼:這當然是可能的。3月9日我在《亞洲時報》上提到了這一點;3月13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王輝耀博士在《紐約時報》上也提出了這一觀點。中國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主要貿易伙伴,烏克蘭是最早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中國有資源,可以提出幫助戰後重建,以此促談,推動雙方達成妥協。但調解取決於雙方是否有意願妥協。

目前還不清楚俄方會願意接受什麼樣的妥協。烏克蘭的立場也很難解讀,因為烏總統澤連斯基在一些場合提到願意妥協,在另外一些場合又把俄羅斯比作二戰期間的納粹德國,但納粹德國畢竟是個邪惡存在,和它達成妥協是不可能的。

在不願妥協的雙方之間進行調解是有風險的,因為一旦調停失敗,外界可能會「甩鍋」給這個調解人。不過,我仍然認為,如果走出這一步對中國來說是積極的。

觀察者網:歐美禁止進口俄羅斯能源後,又紛紛向拉美、中東產油國家求助。這個進口結構調整,會對全球能源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戈德曼:美國和歐洲正和海灣國家石油出口國談判,希望取代俄羅斯的能源生產。我不知道美國為了獲取海灣國家在能源市場上的幫助,美方會願意做出怎樣的讓步。很明顯,沙特阿拉伯希望美國在安全事務上提供幫助,尤其針對也門武裝分子在沙特境內的襲擊。

歐洲國家仍然沒有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展開制裁,雙方仍在交易。印度在增購俄羅斯石油,部分訂單價格甚至低於市場價格。2022年3月能源市場的動蕩比2月時許多分析師預測的情況要溫和得多。

所以目前還沒出現結構性的變化。除非歐洲改變主意,決定對俄羅斯石油加以制裁,否則能源市場不會出現結構性改變。當然,為了獲取能源,歐洲肯定會尋求替代方案,比如德國正加大從卡塔爾採購天然氣的力度。但歐洲要做到能源多樣化需要大量投資和時間。

觀察者網:目前美國正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達到7.9%,創下1982年1月以來最大同比漲幅。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依然制裁俄羅斯,並且與中國維持貿易戰,這樣的舉措是否真正對美國民眾有利?

戈德曼: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美國人民的利益」。特朗普總統以為,他可以通過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來保護美國人的就業機會,這些措施於2019年9月生效。

但據我計算,從2019年9月到2021年12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反而增長了46%。顯然那些措施是無效的,美國不僅沒能在國內生產替代產品,反而讓美國人在購買中國商品時支付了更高的價格。就是說,加徵關稅既沒能提高美國產品競爭力,也沒能加強美國公司在國內投資制造業的意願。我認為,需要採取有力的辦法來改善美國製造業,但關稅手段弊大於利。

面對俄羅斯時,無論是美國還是其它國家,總是優先考慮國家安全,短期的經濟利益次之。在北約國家邊界採取武力,雖然符合美國對安全問題的關切,但如果美國能與法、德一道支持新明斯克協議,支持通過談判解決烏克蘭問題的話,這次俄烏危機本可以避免。

當然會有人說,制裁俄羅斯導致的油價上漲的確給美國人帶來了經濟痛苦,不過為了美國的安全,這些對俄制裁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在危機爆發前各方就通過協商達成解決方案,美國的安全反而能更好地被保障。

觀察者網:未來,中美雙方是否可能在科技層面繼續開展多方位、多層面的合作?

戈德曼:應該說,前景比較暗淡。接下來一段時間,烏克蘭戰爭的陰影仍將籠罩,這會讓美國向中國持續施壓,勸阻中國向俄羅斯提供幫助。

當然,中美之間的技術合作已經很廣泛。美國每年購買價值6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我們用的電子消費品很多來自中國。美國公司在中國有大量研發和生產設施。盡管中美之間在特定領域的制裁阻礙了雙邊的技術合作,但歷史上中美經濟體從未像現在這樣深度融合。幾十年來,民營企業和私營部門一直在促進這種合作。

此外,美方在某些領域的研究很難脫離中國開展,比如基於大數據的醫學研究,需要依托中國豐富的醫療數據。製造智能手機芯片、提供芯片開發軟件和芯片製造設備的美國企業也依賴中國客戶。如果兩國沒有出台打壓雙邊科技合作的措施,我相信民營企業和私營部門會繼續擴大技術合作。

觀察者網:美方經常指責中方信息溝通不透明,但我們看到大量西方媒體對公眾提供的信息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您認為這種「信息繭房」帶來的認知偏差是否會妨礙美國人民了解真實的中國,從而影響美國整體在處理對華關係時做出明智決策?

戈德曼:在美國,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互聯網審查案例。比如2021年1月6日國會山發生騷亂事件後,時任總統特朗普的社交媒體Twitter賬號被封。

又比如,在美國2020美國大選之前,《紐約郵報》揭露拜登家族涉嫌不正當商業關係。對此,美國51位退休的高級情報官員聯名發聲,稱該報的報道是俄羅斯的虛假信息行動,大型社交媒體平台還壓制這篇報道。但是最近那些報道得到了證實。

以上這些都是美國互聯網審查工作令人擔憂的情況,但我不認為這與美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有多大關係。和中國相關的信息,與其說是被壓制,不如說是被忽略。美國人有點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目前有30多萬中國人在美國大學學習,但只有2萬美國人在中國學習。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有很大不同,要理解個中緣由,需要花時間、花功夫。

我們常聽到一種說法:美國幫助中國經濟發展是個錯誤,比如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因為美國以為經濟繁榮會使中國成為像美國一樣自由民主的國家。事實上,很多美國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因為我們是一個吸收來自全世界移民的國家,包括來自中國的移民,所以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全世界其它地方的人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像我們。

同不少國家一樣,我們喜歡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外界,我們有時會很不公平地把美國自己的失敗和中國的經濟騰飛相關聯。在我看來,中國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但它的成功應該激勵美國人放下自滿,更加努力工作,讓我們的科技保持領跑地位。我希望中國經濟繁榮,穩定發展,但比美國落後一步。但是,美國只有自己跑得更快才能做到這一點,而不是想著絆倒中國。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韓國G8夢想破滅:依賴與失落的背後

2024年04月23日 13:07 最後更新:13:12

韓國總統尹錫悅推行親美路線,甚至不惜犧牲國家尊嚴以爭取國際認同,特別是渴望加入G7俱樂部。然而,近期韓國遭受重挫,G7峰會在即,但韓國並未出現在受邀名單上,令其G8夢想化為泡影。

韓聯社報道

韓聯社報道

據韓聯社報道,2023年的G7峰會將在意大利普利亞舉行,儘管韓國外交部多次嘗試協商,但未能改變意大利的決定。回想尹錫悅夫婦去年在日本廣島G7外圍會議上的喜悅表情,如今對比顯得尤為諷刺。

尹錫悦的外交政策親美反華被質疑

尹錫悦的外交政策親美反華被質疑

對中國而言,G7並非追求的目標,早在1999年至2008年間,中國連續被邀請加入,卻選擇婉拒。相比之下,韓國視G7為提升國家地位的關鍵,期望借此躍升為全球強國。然而,韓國對G8的執著反而使其陷入尷尬境地,失去尊嚴。

2014年俄羅斯因克里米亞事件退出G8後,韓國看到了入會希望,但直至2021年文在寅才得以參加G7+N會議。韓國普遍認為,加入G7的最大障礙是日本。今年5月,日本邀請韓國參加廣島G7峰會,一度讓韓國看到曙光。

韓國媒體和政界過於樂觀,甚至有人宣稱韓國在心理上已是G8成員。然而,現實是,韓國連參加外圍會議的穩定資格都未確保。面對意大利的G7峰會,韓國積極爭取,甚至與意大利比較經濟實力,希望能獲得認可。然而,意大利最終並未邀請韓國,韓國的期待落空。

分析指出,G7成員國的選取並非東道國意大利一言堂,真正的決策權在於美國。尹錫悅政府誤判形勢,過度依賴美國,忽視了自身外交策略的重要性。事實上,2021年文在寅受邀,正是因為其親中立場和與日本的緊張關係,符合美國的戰略需要。

尹錫悦上任後改變過往韓國在中美博弈中較為中立的立場。

尹錫悦上任後改變過往韓國在中美博弈中較為中立的立場。

韓國若繼續追隨美國對抗中國,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G8夢想的破碎,揭示了韓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脆弱性。真正的尊重來自於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非依附於他人。韓國應反思其外交戰略,避免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承擔不必要的代價。G8夢碎,是韓國盲目跟隨美國的代價,也是其外交政策失誤的警示。

韓國的G8夢想破滅,反映出其在國際舞台上的焦慮和定位困惑。韓國政府和民眾對G7的痴迷,某種程度上暴露了對自我價值的不確信。韓國媒體和政界的過度反應,似乎忘記了國家尊嚴不應僅僅依託於外部的認可,而應源於內在的實力和獨立性。

回顧歷史,韓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成就無疑是值得自豪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佔據重要地位,文化產業影響力巨大,這些成就本應是其自信的來源。然而,過分追求G8身份,反而讓韓國在國際舞台上顯得過於急切,缺乏從容。

實際上,G7的核心議題和成員國組成反映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利益共識。儘管韓國經濟發達,但在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的角色仍有待拓展。韓國應更專注於提升自身在全球體系中的實際影響力,如加強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合作,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而不是單純追求G7的身份標籤。

此外,韓國應重新審視與鄰國的關係,尤其是與日本的關係。兩國的歷史糾葛和現實競爭不應阻礙正常的外交互動和合作。真正的強韌在於能夠處理好複雜的關係,而不只是尋求外部的接納。

尹錫悅政府應認識到,國家的地位和尊嚴並不取決於是否屬於某個特定的集團,而在於如何積極參與全球事務,推動和平與發展。韓國應該更加自信地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利益和特色的外交道路,而不是一味迎合他國意志。

最後,韓國的經驗教訓對於其他同樣渴望國際認可的國傢具有啓示意義。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貢獻,不應該將自身的價值衡量標準局限於某些特定的國際組織。真正的強大來自於內心的堅定和對外交往的智慧。

總結起來,韓國的G8夢想雖破,但不應就此沈淪。相反,這是一個契機,促使韓國反思其外交政策,尋找更加務實和自主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贏得世界的尊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