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即將選出新一位特首,期望在新一屆特首帶領下,香港除了要解決迫在眉睫的房屋問題之外,長遠來說,香港未來發展的定位應該是什麼?香港雖然被喻為國際大都會,也是金融中心,但也應具有文化藝術交流平台的角色,香港需要有大格局新模式,正如紐約是金融的國際大都會,卻又被稱為「美國文化之都」!

香港曾被認為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無根的港人視香港作為一個跳板,存有過客心態,只是因為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沒有長遠計劃,然而今天香港已經回歸祖國,港人應該落地生根。除了鞏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外,更加需要建立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中心,令香港以文化藝術與內地及不同國家進行合作和交流,這是非常重要而且也可顯示香港有其無可取代的優勢及角色。

一直以來,香港不但是中西文化的交滙地,也受到中國民間風俗相互影響和融合,如飄色巡遊、太平清醮、盂蘭勝會等,更由於香港從 19 世紀的轉口港,到 21 世紀的國際大都會,世界各地的文化也持續影響著香港文化,可以說明香港不斷受多元文化的衝擊,而整合成獨特的地方文化特點。

此外,彈丸之地的香港,在八、九十年代,隨著香港社會的轉型,經濟的起飛,香港的財富僅次於新加坡和日本,居亞洲第三,而經濟實力並居全球第八,可算寫下了一個奇蹟。由於港人目標清楚明快,爭分奪秒為的是常掛在咀邊的「搵錢」、「搵食」文化,凡事講求效率,人人忙得瘋了似的,一踏進升降機,馬上按鈕關門,在行人路及地下鐵內,無論是鐵路月台或電動扶手電梯都看到港人步履急速,有時候香港人的步伐比起紐約、東京和北京的行人步伐還要快!

這種快速的生活節奏,正如從很多的港產電影中所展示出港人的性格特點,如除了對白口語化及挖掘本土俚語的笑料外,還有語速飛快、鏡頭停留時間短,卻又提供大量的信息,使人眼花繚亂,更令世界電影人望塵莫及!因此香港在 90 年代進入電影製作高峰期,制作公司有二百多家,年制片量超過 200 部,大牌明星片酬高達數百萬元。

然而,隨著世界局勢的動蕩、經濟利益的刺激、文化的開放,特別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的增加、內地與香港的關係緊密,相信未來的香港文化會繼續向前發展下去,內地的市場、文化等各方面作為支撑是必然的!正如內地與香港導演製作的影片,每每票房破億收入,如 2021 年《長津湖》影片上影後,影片成為票房冠軍,影片票房曾破數十億收入!

面對國際變局,很多國家民生受到俄烏之戰而產生負面影響,但香港在疫情影響下,卻有祖國作為後盾,香港實在是福地,未來以港人「腦筋轉得快」的特點,香港特區政府當局應加強學生認識深厚的中國文化,並設立各方面渠道,讓港人與內地有多方面的溝通及合作的機會,香港應該可以進行全球性文化發展策略,相信香港可望再創輝煌!

《青評會》成員 – 陳雪儀博士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