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鐵肩擔道義的中共主要始創人 李大釗乃敢為人先的廉潔表率

歷史長河

鐵肩擔道義的中共主要始創人  李大釗乃敢為人先的廉潔表率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鐵肩擔道義的中共主要始創人 李大釗乃敢為人先的廉潔表率

2022年04月28日 13:18 最後更新:05月03日 22:58

去年在央視首播、甚受內地年輕人歡迎的43集電視劇《覺醒年代》,第40集講到新文化運動旗手陳獨秀由於受到京師警察廳搜捕,由李大釗護送離京,兩人在途中深度交換對國家出路的觀點,更在天津衛目睹大批難民饑寒交迫情景,悲憤交集,立誓為了最悲苦的百姓而改變、努力,並商談成立組織。

那是1920年2月中旬。雖然,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是於翌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但成立這樣的革命組織正是這對同事兼戰友那次在途中醞釀的,也即後來成為佳話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所以,在中共百年黨史記錄中,兩人被定位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始創人」。

更多相片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共黨內一段佳話。左為陳獨秀,右為李大釗。(網上圖片)

去年在央視首播、甚受內地年輕人歡迎的43集電視劇《覺醒年代》,第40集講到新文化運動旗手陳獨秀由於受到京師警察廳搜捕,由李大釗護送離京,兩人在途中深度交換對國家出路的觀點,更在天津衛目睹大批難民饑寒交迫情景,悲憤交集,立誓為了最悲苦的百姓而改變、努力,並商談成立組織。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央視截圖)

同年3月,李大釗即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這是中國最早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他領導建立北京的中共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積極推動建立各地相關組織。

《新青年》雜誌編委蠟像:李大釗(前右)、陳獨秀(前左)、魯迅(站立者左二)等。

李大釗於1889年10月29日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是個遺腹子;他出生時,父親已病逝,一歲半時,母親也病故,他由祖父李如珍撫養成人。十歲時,由家人作主,與比自己大五歲多的趙紉蘭結婚。16歲時,祖父逝世。

1920 年3 月14 日,胡適(右二)與李大釗(右一)、蔡元培(右三)、蔣夢麟(左一)在北京西山臥佛寺合影。(網上圖片)

由於反袁而長期缺課,遭到早稻田大學除名而回國,先後參與創辦和編輯多份刊物,如《晨鐘報》和《甲寅日刊》等,發表大量文章。1918年1月,由章士釗向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推薦,出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同年6月,與王光祈、曾琦等成立少年中國學會。7月,在《言治》季刊第3冊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比較分析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和二十世紀俄國革命,闡述俄國革命之本質及對世界將產生之影響。11月底,在北京大學於中央公園舉辦之「慶祝協約國戰勝」大會上發表《庶民的勝利》演講,迴響甚巨。

李大釗夫婦。(網上圖片)

李大釗為人熱情,做事投入,積極參與乃至領導五四運動,成為當時著名的青年導師、思想先鋒。1919年5月1日,李大釗在《五一節雜感》中率先提出「直接行動」的動員口號,期間,他起草傳單《北京市民宣言》,向全社會鄭重宣告,如果北洋軍閥政府不答應民眾的要求,民眾就應用「直接行動」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進行「根本之改造」。這一政治宣言,對五四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五四運動也是人類解放運動的一部分。

李大釗珍貴手稿:獄中自述。

《覺醒年代》第14集講到,李大釗本來打算帶孩子到外面吃涮羊肉,出門時,兩位學生來訪,其中一位學生因交不上學費,想請他擔保。結果,他把僅有的五個大洋給了學生,只好臨時哄孩子,說吃涮羊肉會塞牙,孩子失望地哭起來。恰巧,蔡元培助手來送工資,說校長特意扣下一半,直接交給他夫人作家用,因蔡先生深知李大釗疏爽,有錢在手,就會拿去救助別人。

當年報章報道的李大釗被殺新聞。(網上圖片)

李大釗與夫人趙紉蘭的婚姻雖由長輩指定,早年分開生活,卻感情甚篤,這位不識字的農村女子雖然不懂甚麼革命道理,卻非常理解、信任和支持丈夫所做的一切,不但為他擔起一頭家,也與他共患難。李大釗及其家人是於1927年4月6日,遭到奉系軍閥張作霖手下搜捕,並於同月28日秘密審訊後,隨即以絞刑處決,同時遭到殺害的還有另外數十位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

李大釗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自勉。(天津電視截圖)

李大釗沒有積蓄,育有三子二女,當時最小的兒子還在襁褓中,身後家人處境淒涼。當趙紉蘭和子女被釋放後聞其死訊,隨即昏倒過去,一病多日。當時有記者採訪趙紉蘭,發現這位共產黨領袖性人物只是租房子住,屋內家具破舊,甚至因欠租要被趕走。接著,國民黨「分共」,共產黨備受打擊,活動轉入地下,李大釗的靈柩就一直放在北京宣武門外妙光閣浙寺內。

旅歐少共領袖趙世炎深受李大釗影響。(天津電視截圖)

人格魅力影響後輩

李大釗漢白玉雕像。

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為組織湖南青年到法國勤工儉學而赴京,經其從前在湖南的老師、後在北大任教的楊昌濟介紹,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助理員。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共黨內一段佳話。左為陳獨秀,右為李大釗。(網上圖片)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共黨內一段佳話。左為陳獨秀,右為李大釗。(網上圖片)

同年3月,李大釗即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這是中國最早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他領導建立北京的中共早期組織和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積極推動建立各地相關組織。

中共成立後,李大釗再受重託,奔走於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曾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為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作出重大貢獻。在大革命中,李大釗既是中共北方地區主要領導人,也是國民黨北方地區主要領導人。

1924年11月,在他指導下,在北京和北方掀起聲勢浩大的支持孫中山北上、反對北洋軍閥政府的鬥爭,可說是兩黨在北方實際領導工作中的靈魂人物。自然因此成為北洋軍閥的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也為他後來被殺害埋下伏線。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央視截圖)

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央視截圖)

李大釗於1889年10月29日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是個遺腹子;他出生時,父親已病逝,一歲半時,母親也病故,他由祖父李如珍撫養成人。十歲時,由家人作主,與比自己大五歲多的趙紉蘭結婚。16歲時,祖父逝世。

為人熱情做事投入

1907年夏,獲親戚資助,李大釗到天津投考新式學堂,最終入讀北洋法政專門學堂。在校期間加入中國社會黨,1913年冬赴日本留學,後入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期間,結識民國名仕章士釗,並和明治大學的高一涵合辦《甲寅》雜誌,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

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中國留日學生總會在東京成立,會議決定組織歸國請願團,抗議袁政府行徑,推舉李大釗為文牘幹事,負責執筆撰寫《警告全國父老書》。之後,李大釗於《甲寅》發表《厭世心與自覺心》,回應陳獨秀的《愛國心與自覺心》,並號召國人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誓死反抗。

《新青年》雜誌編委蠟像:李大釗(前右)、陳獨秀(前左)、魯迅(站立者左二)等。

《新青年》雜誌編委蠟像:李大釗(前右)、陳獨秀(前左)、魯迅(站立者左二)等。

由於反袁而長期缺課,遭到早稻田大學除名而回國,先後參與創辦和編輯多份刊物,如《晨鐘報》和《甲寅日刊》等,發表大量文章。1918年1月,由章士釗向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推薦,出任北大圖書館主任。同年6月,與王光祈、曾琦等成立少年中國學會。7月,在《言治》季刊第3冊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比較分析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和二十世紀俄國革命,闡述俄國革命之本質及對世界將產生之影響。11月底,在北京大學於中央公園舉辦之「慶祝協約國戰勝」大會上發表《庶民的勝利》演講,迴響甚巨。

期間,他成為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編委成員,並與陳獨秀合創《每周評論》。他的多篇重要文章如《新紀元》、《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分別在兩刊發表,並於《每周評論》反駁胡適之前發表的《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致胡適書《再論問題與主義》。這兩位北大同僚就中國未來之路如何走展開論戰。從這系列文章,人們看到這位熱血庶民如何實現了從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轉變,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

1920 年3 月14 日,胡適(右二)與李大釗(右一)、蔡元培(右三)、蔣夢麟(左一)在北京西山臥佛寺合影。(網上圖片)

1920 年3 月14 日,胡適(右二)與李大釗(右一)、蔡元培(右三)、蔣夢麟(左一)在北京西山臥佛寺合影。(網上圖片)

李大釗為人熱情,做事投入,積極參與乃至領導五四運動,成為當時著名的青年導師、思想先鋒。1919年5月1日,李大釗在《五一節雜感》中率先提出「直接行動」的動員口號,期間,他起草傳單《北京市民宣言》,向全社會鄭重宣告,如果北洋軍閥政府不答應民眾的要求,民眾就應用「直接行動」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進行「根本之改造」。這一政治宣言,對五四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五四運動也是人類解放運動的一部分。

仗義疏財受人敬重

李大釗和比自己年長11歲的陳獨秀是在日本留學時相識,後又在北大和《新青年》共事,兩人相知相惜,但相對於陳獨秀的豪情和感性,李大釗鎮定和貼地。他仗義疏財、鐵骨錚錚,做事時穩重細緻,演講時激情澎湃,舉重若輕。

李大釗在北大圖書館的職位薪水不算高,他卻常慷慨解囊資助學生,還給附近民眾送食物,感情質樸、真摯。加上年僅37歲就因叛徒出賣而就義,可以說是從性格到人格都接近完美的人。

李大釗夫婦。(網上圖片)

李大釗夫婦。(網上圖片)

《覺醒年代》第14集講到,李大釗本來打算帶孩子到外面吃涮羊肉,出門時,兩位學生來訪,其中一位學生因交不上學費,想請他擔保。結果,他把僅有的五個大洋給了學生,只好臨時哄孩子,說吃涮羊肉會塞牙,孩子失望地哭起來。恰巧,蔡元培助手來送工資,說校長特意扣下一半,直接交給他夫人作家用,因蔡先生深知李大釗疏爽,有錢在手,就會拿去救助別人。

這個細節,除了反映蔡元培校長對員工的體貼外,也反映了李大釗的性格:疏財仗義。適逢過年,他果真把另一半工資去辦了一馬車年貨,和學生趙世炎送到長辛店,跟那裡的工友一起過一個相對豐盛的年:大家都吃上有肉餡的餃子。

此外,李大釗還掏出自己的薪水充作組織活動經費。據當事人回憶,1920年9月,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和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時,李大釗當眾宣布,每月捐出個人薪俸80元作費用。這超過了其薪水的半數。

李大釗珍貴手稿:獄中自述。

李大釗珍貴手稿:獄中自述。

李大釗與夫人趙紉蘭的婚姻雖由長輩指定,早年分開生活,卻感情甚篤,這位不識字的農村女子雖然不懂甚麼革命道理,卻非常理解、信任和支持丈夫所做的一切,不但為他擔起一頭家,也與他共患難。李大釗及其家人是於1927年4月6日,遭到奉系軍閥張作霖手下搜捕,並於同月28日秘密審訊後,隨即以絞刑處決,同時遭到殺害的還有另外數十位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

由於李大釗是北大教授,從被捕到被殺,都引起廣泛關注,當時國民黨右派尚未落實「清黨」,各方都有人試圖營救。他就義後,除了中共,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也作官式悼念。而且,由於他為人樸素誠實,品行人格受人尊敬,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蔡元培、張繼、顧孟餘等亦公開表達哀悼,據悉,直系軍閥領袖馮玉祥聽到李大釗的噩耗後,老淚縱橫,命全軍戴孝。

當年報章報道的李大釗被殺新聞。(網上圖片)

當年報章報道的李大釗被殺新聞。(網上圖片)

李大釗沒有積蓄,育有三子二女,當時最小的兒子還在襁褓中,身後家人處境淒涼。當趙紉蘭和子女被釋放後聞其死訊,隨即昏倒過去,一病多日。當時有記者採訪趙紉蘭,發現這位共產黨領袖性人物只是租房子住,屋內家具破舊,甚至因欠租要被趕走。接著,國民黨「分共」,共產黨備受打擊,活動轉入地下,李大釗的靈柩就一直放在北京宣武門外妙光閣浙寺內。

1933年4月,由趙紉蘭出面懇求,中共地下黨組織通過時任北大校長蔣夢麟、教授沈尹默等13位學者幫忙,籌款六七百元,將其靈柩運到西郊香山萬安公墓安葬,參加出殯的有五六百人。據報道,當時棺前輓聯:「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為革命而犧牲,為革命而奮鬥,死固無恨。」這確是李大釗一生的寫照。

「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是明代諫臣楊繼盛被害前留下的名句,為世人傳頌。李大釗以救亡圖存為己任,常以之自勉。但時代不同,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李大釗不想停留於一味地以「辣手」抨擊當局,而是以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為指導,以「妙手」寫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去喚起民眾。

李大釗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自勉。(天津電視截圖)

李大釗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自勉。(天津電視截圖)

人格魅力影響後輩

李大釗的人格和號召力,影響很多後輩,包括多位中共早期領袖,如當時的北大學生鄧中夏、北京國立高等師範學校附中學生趙世炎和湖南學生領袖毛澤東等。根據趙世炎孫子趙新炎在央視紀錄片《留法歲月》首集接受訪問,趙世炎走上革命道路重要的影響者是李大釗。

趙世炎本是中學生,他先認識少年中國會創辦人之一兼音樂家王光祈,後者再介紹他認識李大釗,並積極參與李大釗組織的活動。他和鄧中夏都協助李大釗,在北京長辛店從事工人運動,主辦工人勞動補習學校,建立工會,為北方工人培養大批骨幹力量。

鄧中夏亦在李大釗領導下發起並組織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0月,以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成員為骨幹,發起組織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鄧中夏成為中共最早的黨員之一。

旅歐少共領袖趙世炎深受李大釗影響。(天津電視截圖)

旅歐少共領袖趙世炎深受李大釗影響。(天津電視截圖)

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為組織湖南青年到法國勤工儉學而赴京,經其從前在湖南的老師、後在北大任教的楊昌濟介紹,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助理員。

這份工作除了解決生計問題,也給毛澤東在北大當旁聽生的機會,而其時,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等膾炙人口的文章,以飽滿的熱情把蘇聯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學說,介紹於中國思想界,對毛澤東產生直接影響,所以,這位中共建國領袖一直尊稱李大釗是其「真正的老師」。

李大釗從未擔任過中共黨內要職,但作為中國道路的播種者、開拓者和獻身者,深獲中共中央及其歷届最高領導人高度評價:「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李大釗漢白玉雕像。

李大釗漢白玉雕像。

其中,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在紀念李大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說的一段話最為具體:「是信仰堅定、對黨忠誠的表率;是堅守初心、為民造福的表率;是勇於擔當、敢為人先的表率;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表率;是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表率:是清正廉潔、品德高尚的表率」。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