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學童重返校園難適應 家長助加持專注力  

生活事

學童重返校園難適應 家長助加持專注力  
生活事

生活事

學童重返校園難適應 家長助加持專注力  

2022年05月07日 07:00

學童「久休復出」回校上課,難以適應、無法集中學習等問題亦逐步浮現,家長如何才可及早幫助孩子重拾在課堂學習的正常表現?專家指提升專注力,是很重要及必須盡早開始的要項,以防孩子趕不上本已滯後的學習進度。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沙田)社工林凱雯說:「小學生經歷長時間網課及特別假期後,重新返校時專注力難免下降。因在家上網課,學童上課時間較短,行為規範亦相對彈性一點。然而回校後課堂一般時間較長,也要重新適應課堂常規,對小學生的專注力帶來挑戰。」

分拆任務減少分心

為提升小學生專注力,教育心理學家盧定欣及社工林凱雯提出以下多項建議。「其實最簡單的方法是安排學童多做運動,很多人都不知道做運動可提升學童的專注力,已有研究發現每天做運動的學童的專注力,較一些沒做運動的學童好。因此,家長可安排學童多做運動,以提升專注力。」盧定欣稱。另外,她亦建議家長幫學童把一些較長的習作分拆成小任務。「有個心理學理論叫『分布練習』(Distributed Practice),即是把要學習的內容分拆成小任務,每次只溫習一小部分,中間時段休息一下。這樣,學童便可避免長時間的學習,導致專注力下降。」

重返校園學習難適應,家長助加持 學童專注力 。

重返校園學習難適應,家長助加持 學童專注力 。

社工林凱雯則介紹幫助小學生提升專注力的訓練遊戲,「家長可先邀請學童仔細觀察自己的裝扮,除了用眼看,亦可邀請學童蒙上眼睛用手觸摸。學童蒙眼後,家長更換身上的物件 ,例如脫去外套或眼鏡、換上同色但不同材質的衣飾等,讓學童找出變化之處。這樣可訓練學童視覺及觸覺專注力,從玩耍中學習專注完成任務。」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借助環境保持專注

另外,最近推出的電子繪本《上課的時候就像駕駛42M》中也提出讓學童專心上課的方法,包括第一:創造不易分心的環境,學童可於上課前先把一些會令自己分心的東西,例如文具、水壺等拿走,為自己營造一個專心的環境。第二:感受身體當下狀態。當學童出現「遊魂」的情況時,可讓他們感受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手腳及腦袋是否在專心上課,重拾專注力。第三:運用想像力,學童可像故事中的主角謙謙一樣,想像自己是正在專心駕駛的巴士司機,以提升專注的動力。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