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王安石變法」最大成就在軍事  惟北宋滅亡蓋過西北軍戰績

歷史長河

「王安石變法」最大成就在軍事  惟北宋滅亡蓋過西北軍戰績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王安石變法」最大成就在軍事  惟北宋滅亡蓋過西北軍戰績

2022年05月03日 17:20 最後更新:17:47

北宋神宗時期,宰相王安石推行變法。後世史學家都對變法內容存在頗多爭議,然而,有一點卻不容否認,王安石變法的最大成就不在政經,而在軍事。「王安石變法」針對西北地區展開軍事改革,西北軍隊擁有獨立指揮權與統兵權,士兵及將領質素隨著變法深入日益提高,漸漸扭轉了宋朝在對西夏戰爭上的被動局面。

王安石變法,的確為宋朝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遺憾的是,因為北宋最終敗亡,加上對王安石變法的是非爭論,令這支精銳部隊及其戰績,一直被後世忽略。

更多相片
王安石畫像。(網上圖片)

北宋神宗時期,宰相王安石推行變法。後世史學家都對變法內容存在頗多爭議,然而,有一點卻不容否認,王安石變法的最大成就不在政經,而在軍事。「王安石變法」針對西北地區展開軍事改革,西北軍隊擁有獨立指揮權與統兵權,士兵及將領質素隨著變法深入日益提高,漸漸扭轉了宋朝在對西夏戰爭上的被動局面。

平夏城在地理上的位置。(網上圖片)

普遍論調都將公元1041年,西夏與宋朝締結和平條約,視為宋夏戰爭結束的界線。但史實中,當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在公元1048年病逝,宋夏兩國維持了約20年的和平,到宋仁宗在公元1063年去世,宋夏戰爭再起,這也成為了王安石變法的一個動因。

平夏城之戰繪圖。(網上圖片)

當年,宋朝在當時西夏國土的好水川地區(今寧夏隆德西北)修築要塞,號平夏城,相當堅固。西夏隨即有反應,派遣四十萬大軍攻打平夏城,以此作為進攻北宋的跳板。不過,在之後的短短13天,平夏城成為西夏軍人的墳墓。即使西夏圍困平夏城,配備攻城車等先進武器,但宋軍頑抗,令西夏裹足不前。西夏軍傷亡慘重下,宋將郭成趁機輕騎突襲,一舉殲滅西夏軍的指揮部,西夏40萬大軍頃刻崩潰,宋軍乘勝追殺,大破西夏軍,此戰後,西夏軍被迫求和,宋朝的西部邊境暫時平靜了一段時間。

宋蕭照《中興瑞應圖卷》中的宋軍。(網上圖片)

宋軍取得對西夏戰略上的優勢,即使西夏向宋國遣使謝罪,宋國亦一度表示不接納。如果不是遼國介入,促使宋夏「調停」議和,以及金軍南下,也許西夏滅亡以及北宋奪取河西地區,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影視作品中的北宋騎兵。(網上圖片)

兩宋的外戰史,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一向不多,而北宋後半段的西北爭奪戰,是其中一個焦點。一旦歷史真的有如果,北宋一旦有充分時間平定西夏,並利用河西地區的資源優勢繼續打造強悍的騎兵隊伍,或許整個兩宋的歷史有了另一種寫法。

王安石畫像。(網上圖片)

王安石畫像。(網上圖片)

普遍論調都將公元1041年,西夏與宋朝締結和平條約,視為宋夏戰爭結束的界線。但史實中,當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在公元1048年病逝,宋夏兩國維持了約20年的和平,到宋仁宗在公元1063年去世,宋夏戰爭再起,這也成為了王安石變法的一個動因。

在宋朝新舊兩黨爭拗中,西北軍事改革成為新法中碩果僅存的「生還者」。宋朝始終將整頓西北軍務當作國策重點,政策很快得到回報。軍事改革後的30多年,宋朝與西夏在西北連年征戰,互有勝負,扭轉仁宗時代被動挨打的局面。甚至他們能主動出擊,與西夏硬碰時蠶食西夏戰略要地。在漫長消耗戰中,國力不及的西夏漸漸走向下坡。兩國在公元1097年,發生了「平夏城之戰」,西夏最終因遇到大雪人困馬乏,最終慘敗,處境也日益艱困。

平夏城在地理上的位置。(網上圖片)

平夏城在地理上的位置。(網上圖片)

當年,宋朝在當時西夏國土的好水川地區(今寧夏隆德西北)修築要塞,號平夏城,相當堅固。西夏隨即有反應,派遣四十萬大軍攻打平夏城,以此作為進攻北宋的跳板。不過,在之後的短短13天,平夏城成為西夏軍人的墳墓。即使西夏圍困平夏城,配備攻城車等先進武器,但宋軍頑抗,令西夏裹足不前。西夏軍傷亡慘重下,宋將郭成趁機輕騎突襲,一舉殲滅西夏軍的指揮部,西夏40萬大軍頃刻崩潰,宋軍乘勝追殺,大破西夏軍,此戰後,西夏軍被迫求和,宋朝的西部邊境暫時平靜了一段時間。

「平夏城之戰」是為金兵南侵前,西夏對宋朝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此戰宋軍的勝利,使宋夏之間的攻守徹底易位,拉開了此後宋朝步步為營,逐步蠶食西夏國土的序幕。在之後的20多年中,曾經猖狂的西夏人徹底變成了防守一方。而宋朝則開始了對西夏的一系列進攻戰。公元1119年,宋朝徹底奪取西夏的橫山地區,秦州變成內地,使西夏失去了防禦北宋的最後屏障。

平夏城之戰繪圖。(網上圖片)

平夏城之戰繪圖。(網上圖片)

宋軍取得對西夏戰略上的優勢,即使西夏向宋國遣使謝罪,宋國亦一度表示不接納。如果不是遼國介入,促使宋夏「調停」議和,以及金軍南下,也許西夏滅亡以及北宋奪取河西地區,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平夏城之戰」除了北宋戰略層面來看,更令人驚訝的是宋朝西北軍強悍的戰鬥力。宋軍戰力一向被後世輕視,然而,平夏城之戰中,宋軍一方面延續擅於守禦城池戰的傳統優勢,另一方面更以最不擅長的騎兵戰來終極解決問題,是為宋朝軍事戰術中的一個突破,而這個突破,其實與北宋的西北政策有緊密關係。在平夏城之戰前,宋軍與西夏軍在西北地區互有攻守,奪取了不少產馬地區,為建立高素質騎兵軍團提供保障;同時王安石的軍事改革,也使西北邊軍的戰鬥力提升。

宋蕭照《中興瑞應圖卷》中的宋軍。(網上圖片)

宋蕭照《中興瑞應圖卷》中的宋軍。(網上圖片)

兩宋的外戰史,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一向不多,而北宋後半段的西北爭奪戰,是其中一個焦點。一旦歷史真的有如果,北宋一旦有充分時間平定西夏,並利用河西地區的資源優勢繼續打造強悍的騎兵隊伍,或許整個兩宋的歷史有了另一種寫法。

遺憾的是,西北軍力的強大,這是北宋軍事大戰略上有失誤。自從澶淵之盟以來,北宋戰略防禦的重點漸漸西傾,東邊宋遼之間長長的邊境,基本處於不設防狀態,而一直為宋朝統治者所倚重的禁軍,也早已腐化,終於使北宋的國土防禦失重。

影視作品中的北宋騎兵。(網上圖片)

影視作品中的北宋騎兵。(網上圖片)

宋朝西北軍的強悍,也可算是北宋軍事中的另類。到遼國滅亡,金兵南下的階段,宋朝的北方防線不堪一擊,金軍很快便兵臨汴梁城,強悍的西北防線,則面臨金軍與西夏軍的兩面夾攻,最終被西夏和金聯手擊破,葬送大好西北形勢,也使王安石的心血付諸東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滅亡到南宋初立的這個大轉折階段,起重要作用的也同樣有原北宋的西北軍,南宋抗金名將吳階和岳飛的部隊中,都有大量來自西北軍的戰士,他們也在戰場上給金軍以沉重的打擊,證明了那支遠去部隊的輝煌與尊嚴。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