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見證歷史滄桑 譜寫青春華章

歷史長河

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見證歷史滄桑   譜寫青春華章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見證歷史滄桑 譜寫青春華章

2022年05月05日 10:02 最後更新:05月07日 03:14

了解中共黨史或留意中共發展的人都會知道,中國共產黨是很重視青年工作和對接班人的培養的,這也是這個百年政黨發展蓬勃並不斷壯大的主因,其青年幹部的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在中共管治最高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就有多位出身於共青團的領導人,俗稱「團派人馬」,當中最著名者就有兩位前中共總書記──已故的胡耀邦和在世的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及現任總理李克強等。

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而今天(5月5日)則是這個先進青年組織的誕生日──100年前的這一天,在中共的領導和推動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團一大會議」) 於廣州東園召開,並宣布正式成立這個全國性青年組織。青年團初期接受第三國際的指揮和援助。1925年1月,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名稱更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沿用至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共青團員7371.5萬名。

更多相片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

了解中共黨史或留意中共發展的人都會知道,中國共產黨是很重視青年工作和對接班人的培養的,這也是這個百年政黨發展蓬勃並不斷壯大的主因,其青年幹部的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在中共管治最高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就有多位出身於共青團的領導人,俗稱「團派人馬」,當中最著名者就有兩位前中共總書記──已故的胡耀邦和在世的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以及現任總理李克強等。

「團一大」開幕會議記錄的第一頁。(網上圖片)

不過,「青年團」的前身是中共兩位主要始創人陳獨秀和李大釗響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下於1920年8月成立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擔任書記。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後,即決定在各地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並派黨員加強對各地團組織的領導;接著,陳李二位及一些青年領袖開始醞釀,希望將全國各地乃至法國、日本等地的青年團體聯合起來,籌組全國性組織,加強統一戰線。

100年前的今日,「團一大」就在這裡召開──廣州東園,其門樓至今保存完好。(網上圖片)

1922年2月22日,在上海的臨時團中央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代理書記」的名義,向各地團組織發出了在上海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的通知。但後來考慮到上海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直接統治下,召開大會不安全。而廣州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比較清明,時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譚平山於是給團臨時中央局代理書記方國昌(施存統)寫信,積極建議:「……國昌先生,大會地點,如能改在廣州更好,因為比較的自由。」結果,這座南方大都市見證了中共黨史上另一次重大會議,成為中國共青團的誕生地。

「青年團」首届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上左為方國昌(書記),右為張太雷,下左為高君宇,中為蔡和森,右為俞秀松。(網上圖片)

1922年5月5日,團一大就在廣州東園簡陋的竹棚下揭幕了,而這一天,正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主要始創人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出席大會的代表來自上海、長沙、北京等15個地方團共25人,包括多位中共早期領袖如蔡和森、鄧中夏、張太雷、方國昌(施存統)、俞秀松和譚平山等,參會人數達1500餘人。

位於廣州越秀區的團一大廣場及其雕塑作品,由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健教授負責設計,造型為一本「巨書」,中間上端是一面迎風飄揚的團旗。(廣州市政府網站圖片)

大會在5月10日晚上,以無記名投票、過半數當選的原則,選出了高尚德(高君宇)、方國昌(施存統)、張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五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方國昌為首届書記。

廣州地鐵6號線設有團一大廣場站,站內有「團一大」相關主題壁畫。(網上圖片)

這次大會在中國青年運動歷史上有重大意義。青年團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使之真正成為綱領明確的全國性青年組織,成為中共團結教育青年的核心。

今年「五‧四」前後,中國各地也舉行各種百年團慶活動,圖為山東英雄城市台兒莊年輕人製作的視頻截圖。

中國共青團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最高機構是每5年召開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在全代會閉會期間,則由中央執行委員會作為核心權力機構。但因為中委會通常一年只召開一次會議,使得多數職權和工作都由中委會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書記處掌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則成為團中央主要負責人。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

不過,「青年團」的前身是中共兩位主要始創人陳獨秀和李大釗響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下於1920年8月成立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擔任書記。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後,即決定在各地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黨的預備學校,並派黨員加強對各地團組織的領導;接著,陳李二位及一些青年領袖開始醞釀,希望將全國各地乃至法國、日本等地的青年團體聯合起來,籌組全國性組織,加強統一戰線。

同年8月,出席莫斯科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和青年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後的張太雷回國,他根據青年共產國際對中國建團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局關於加強對團工作的意見,與陳獨秀、李大釗一起,肩負起領導社會主義青年團整頓和恢復工作的任務。

他們汲取了 1920年各地團組織建立初期、團員宗旨不一致的經驗教訓,從加強團的思想建設著手,明確規定「社會主義青年團為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到「團一大」召開前夕,全國已經有17個地方建立了團組織,團員達5000多人。

「團一大」開幕會議記錄的第一頁。(網上圖片)

「團一大」開幕會議記錄的第一頁。(網上圖片)

1922年2月22日,在上海的臨時團中央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代理書記」的名義,向各地團組織發出了在上海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的通知。但後來考慮到上海處於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直接統治下,召開大會不安全。而廣州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比較清明,時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譚平山於是給團臨時中央局代理書記方國昌(施存統)寫信,積極建議:「……國昌先生,大會地點,如能改在廣州更好,因為比較的自由。」結果,這座南方大都市見證了中共黨史上另一次重大會議,成為中國共青團的誕生地。

1922年4月,一艘從上海開出的輪船停靠在繁忙的汕頭港口,迎來了三位年輕的客人:張太雷、蔡和森和一位格外顯眼的外國小夥子達林。三人獲中共中央局、青年共產國際和團臨時中央局委派前往廣州,為組織召開團一大做準備,擬定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綱領和章程草案。其中張太雷代表籌備代表大會的組織處,蔡和森代表中國共產黨,達林則代表青年共產國際。

100年前的今日,「團一大」就在這裡召開──廣州東園,其門樓至今保存完好。(網上圖片)

100年前的今日,「團一大」就在這裡召開──廣州東園,其門樓至今保存完好。(網上圖片)

1922年5月5日,團一大就在廣州東園簡陋的竹棚下揭幕了,而這一天,正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主要始創人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出席大會的代表來自上海、長沙、北京等15個地方團共25人,包括多位中共早期領袖如蔡和森、鄧中夏、張太雷、方國昌(施存統)、俞秀松和譚平山等,參會人數達1500餘人。

大會首先由張太雷致開幕詞,時任中共中央書記陳獨秀作了《馬克思主義的兩個精神》的重要發言,少共國際代表達林作了《國際帝國主義與中國及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講話。大會氣氛熱烈。

大會開了六天,舉行八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七個議案,即《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青年工人農人生活狀況改良的議決案》、《關於政治宣傳運動的議決案》、《關於教育運動的議決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與中國各團的關係之議決案》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與國際青年團之關係議決案》。

「青年團」首届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上左為方國昌(書記),右為張太雷,下左為高君宇,中為蔡和森,右為俞秀松。(網上圖片)

「青年團」首届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上左為方國昌(書記),右為張太雷,下左為高君宇,中為蔡和森,右為俞秀松。(網上圖片)

大會在5月10日晚上,以無記名投票、過半數當選的原則,選出了高尚德(高君宇)、方國昌(施存統)、張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五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方國昌為首届書記。

在團的綱領中,確定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簡稱S.Y)是「中國青年無產階級的組織」,它的奮鬥目標是為在中國建立「一切生產工具收歸公有和禁止不勞而食的初期共產主義社會」。團的綱領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第一次明確提出「剷除武人政治和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即反對封建軍閥統治和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要求。

團章規定:「凡15歲以上28歲以下之青年,承認本團綱領及章程,並願服務本團者,皆得為本團團員。」大會一致同意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加入少共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並決定出版團機關報《先驅》。

位於廣州越秀區的團一大廣場及其雕塑作品,由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健教授負責設計,造型為一本「巨書」,中間上端是一面迎風飄揚的團旗。(廣州市政府網站圖片)

位於廣州越秀區的團一大廣場及其雕塑作品,由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健教授負責設計,造型為一本「巨書」,中間上端是一面迎風飄揚的團旗。(廣州市政府網站圖片)

這次大會在中國青年運動歷史上有重大意義。青年團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使之真正成為綱領明確的全國性青年組織,成為中共團結教育青年的核心。

不過,在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進行第二次合作。1936年11月1日發表了《關於青年工作的決定》,決定要求把共青團改造成為廣泛群眾基礎的青年抗日救國組織。共青團被解散,並改組為「青年救國會」。

上世紀四十年代起,中共及其領導的共青團逐漸擺脫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本土派掌權。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取得勝利後,中共中央宣布將原青年團復設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並在1957年改為現名。

廣州地鐵6號線設有團一大廣場站,站內有「團一大」相關主題壁畫。(網上圖片)

廣州地鐵6號線設有團一大廣場站,站內有「團一大」相關主題壁畫。(網上圖片)

中國共青團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最高機構是每5年召開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在全代會閉會期間,則由中央執行委員會作為核心權力機構。但因為中委會通常一年只召開一次會議,使得多數職權和工作都由中委會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書記處掌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則成為團中央主要負責人。

申請加入共青團者年齡必須介於14歲至28歲間,共青團同時還主導和監督以14歲以下兒童組成的先鋒組織,即中國少年先鋒隊(即「少先隊」)。根據共青團中央5月2日發布的中國共青團團內統計公報,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共青團員7371.5萬名。其中學生團員4381.0萬名;共青團組織367.7萬個。團的地方委員會0.3萬個,基層團(工)委18.4萬個,團(總)支部349.0萬個,乃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青年組織之一。

今年「五‧四」前後,中國各地也舉行各種百年團慶活動,圖為山東英雄城市台兒莊年輕人製作的視頻截圖。

今年「五‧四」前後,中國各地也舉行各種百年團慶活動,圖為山東英雄城市台兒莊年輕人製作的視頻截圖。

今日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指出,中國共青團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並將共青團表述為:「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