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醫防治手足口病 防惡化加快復元指引

生活事

中醫防治手足口病 防惡化加快復元指引
生活事

生活事

中醫防治手足口病 防惡化加快復元指引

2022年05月13日 07:00

宣布復課的學校陸續增加,日前又適值立夏,炎熱季候是傳染性疾病威脅兒童健康的時分,當中以5月至7月為高峰期的手足口病,最為常見。此症由多種腸病毒引致,例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而成人亦有機會患手足口病。於中醫學上,此症列入「溫病」治療範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三至七天潛伏期

手足口病常見於夏天及初秋時分,潛伏期約三至七天。本病主要通過患者的排泄物及呼吸道的飛沫或受污染物品如玩具等,以直接接觸傳染,而接觸患者穿破了的水疱亦可感染此病。 

在本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病發初期會出現發燒、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等情況,並於舌頭、牙齦及口腔的兩腮內側出現水疱或潰瘍,影響吞嚥;在手掌、腳掌、臀部或生殖器上亦可能出現帶有小水疱的紅疹,並不痕癢。部分手足口病患者亦可能沒有病徵,或者只出現皮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

病情變化迅速

手足口病屬於中醫「溫病」範疇,濕熱疫毒經口鼻而入,首犯肺衞,並上熏口咽,外透肌膚,發為疱疹或潰瘍,出現發熱、喉嚨痛、便秘等症狀。由於兒童是稚陰稚陽之體,感染病毒後,病情變化迅速,所以治療上宜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和及時治療為主,以防變證。在本病初期,中醫治療以疏風清熱透邪為主,並配清熱解毒利咽之品,以退熱、緩解口腔潰瘍、減輕疼痛為主。當發熱一至二天後邪熱極盛,手足口發疹,或見潰瘍,伴有疼痛拒食、煩躁不安、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等,治宜清熱解毒、燥濕涼營透疹,常用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藿香等藥材,但仍要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苦寒傷脾胃,以及需要根據患者體質處方用藥。

後期輔助湯品

當病及後期,高熱已退,皮疹、口腔潰瘍亦退,但仍有疲乏、食欲不振、口乾等表現,在中醫學角度上,這屬於肺陰不足、津液虛損,適宜以益氣養陰的中藥食療,幫助復元,可以北沙參10克、白扁豆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陳皮5克,加適量瘦肉來煲湯飲用。

勿忽略基本守則

由於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病,要有效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最為重要:

1.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和後;進食及處理食物前;接觸水疱後;如廁後等。

2.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3.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鼻口。

4. 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應該經常清潔及消毒。

5. 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頗高,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退熱,口、手腳的潰瘍及水疱結痂,完全康復後才回校上課。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