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印度不抵制俄羅斯能源去搞小米 還有人敢去當地投資嗎?

博客文章

印度不抵制俄羅斯能源去搞小米 還有人敢去當地投資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印度不抵制俄羅斯能源去搞小米 還有人敢去當地投資嗎?

2022年05月12日 10:19 最後更新:10:46

這幾天大家可能也聽說了,中國科技公司小米,被印度給盯上了。

美國逼印度抵制俄羅斯能源,印度不願抵制,反而向中國公司出手了。

本月初,印度執法部門發佈公告稱,小米印度子公司向包括小米集團在內的3個海外實體企業非法匯款,執法部門凍結了小米印度公司555億盧比(約48.06億人民幣)的資產。

消息被曝光後,小米立馬跳了出來,說自己的一切操作都是合規的,會跟印度當局澄清。

5月6日,小米向印度法院提起訴訟,反對印度打擊金融犯罪機構的決定。印度法院暫時延緩了對小米的資產凍結時間,期間小米可以在印度發工資,但是不能對境外機構匯款。

小米這筆錢何時能「自由使用」,還得看5月12日的庭審。

也就是,今天。

殺雞儆猴?

小米是最早進入印度的中國手機公司之一。

2015年,在印度的小米發佈會上,小米創始人雷軍還貢獻出了「Are you OK」的著名表情包。

雷軍貢獻出了「Are you OK」的表情包。

雷軍貢獻出了「Are you OK」的表情包。

2017年雷軍訪問印度期間,印度總理莫迪親自接見了他。

如此深耕之下,小米坐穩了印度手機一哥的寶座。2021年,小米手機以4040萬部的出貨量連續4年保持印度第一,在印度手機市場的佔有率高達25.1%。

小米手機。

小米手機。

小米在印度的成功,離不開它的「高度本土化」。

除了在印度大量建廠,小米還招了大批印度人,跟印度本土供應商合作,求的就是一個「原滋原味原生態」。在這樣的策略下,很多印度人甚至覺得小米就是印度的本土品牌。

但你要是覺得小米跟印度之間是合作共贏的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

印度可是早就盯上小米了,2021年12月,小米就因涉嫌偷漏稅被印度當局調查。

今年1月,印度財政部聲稱小米印度公司在2017年至2020年6月涉嫌嚴重逃稅,給小米開了一張面額65.3億盧比(約5.58億人民幣)的天價罰單。

要知道,小米自進入印度市場以來,賺的都是毛毛雨,年利潤最高也就3.5億人民幣。

印度這一罰,直接讓小米一年全白幹,還得倒貼錢進去。

即便如此,印度還是沒有放過小米,在2月份又開啓了新一輪的審查。

4月27日,印度執法局發佈公告稱,2015年至今,小米(印度)以「匯出專利費用」為由,匯出555.1億盧比外匯至三個不相干的外國實體。據此,執法局根據1999年頒布的印度《外匯管理法》,扣押小米印度公司銀行賬戶內等額財款。

他們扣押的,就是小米印度公司賬上的555億盧比,結果就是小米印度公司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小米被這麼一搞,實在是心力交瘁。他們原本表示會跟印度方面澄清,後來估計是發現自己跟印度人說不清,於是就直接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了。

隨後,法院出台文件,覆蓋了執法局的決定,暫緩了對小米資金的凍結,讓他們可以先給員工發工資。但小米的資金能不能完全「解封」,還得看5月12日的庭審。

02 談何取代?

印度跟中資企業不對付,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

從2020年6月到2022年2月,印度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先後下架屏蔽了300多款中國手機APP應用。

印度封殺的APP應用,不乏中資大廠旗下產品,他們很多都在印度有投資。饒是如此,印度還是想封就封,毫不手軟。

冒著中資撤退的風險,印度也要下架中國APP,有什麼好處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下架中國APP的最大好處,就是騰挪出市場,為印度國產APP造勢。

以Tik Tok(抖音海外版)為例,在Tik Tok收到印度禁令之後,數十家印度當地企業就順勢推出了短視頻應用軟件,如雨後春筍一般搶奪Tik Tok的短視頻霸主之位。

小米是印度手機界的霸主,被印度盯上,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除了小米,一加、OPPO這些企業也在被查,至於原因嘛,恐怕是國產手機太行了——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超過60%,不整你整誰?

小米前腳被罰了5個多億,後腳又被凍結了公司資產,估計心都哇涼哇涼的了。

所以,除了向法院提起訴訟以外,小米這幾天也在連著爆猛料,說小米印度高管在被詢問時被執法局官員威脅,稱他們如果不按照執法局的要求供述,將面臨「可怕後果」。

這些年來,坊間一直有種言論,說印度崛起會代替中國,畢竟印度是個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有發展空間,勞動紅利更是大大的。

但實際操作下來,卻並非如此,很多外資前往印度投資,最後都賠本退場。

美國汽車公司福特早在1995年就進入印度市場,堅持了20多年,虧損了20多億美元,到底還是堅持不住,最終決定關掉工廠,狼狽走人。

情況類似的還有美國摩托車公司哈雷,在印度虧損了11.5億美元,最終倉皇逃離。

和早些年的印度一樣,今年越南也成了後起之秀。不少國人擔心越南起飛會導致中國的外資加速離場,去往關稅更低、人力成本更廉價的東南亞。

其實這事,確實有些苗頭,但還不足以成為心腹大患。因為越南的情況也跟印度差不多,當地工業並不發達,去越南建廠的多為服裝品牌,而且越南的工資一路猛漲,開廠要面對招工難的問題。

從外商直接投資(FDI)的情況來看,2022年一季度,流入中國的FDI為597億美元,同比增長25.6%。而在同期,流入越南的FDI為44.2億美元,同比增長7.8%;印度的FDI流入不到100億美元。

體量、增速都比不上中國,談何超越?

現在小米被這麼一折騰,以後去印度投資的企業,估計都得掂量掂量自己吧!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本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所為何事?

2024年04月18日 11:52 最後更新:12:13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此如何看?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庚欣解讀了日本的意圖。

庚欣話,這次庚欣,再次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並強調了「構建穩定、建設性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這表明日本岸田政府在內外交困之中,依然希望在與美國強化關係的同時,和中國也保持「鬥而不破」的關係定位,強調保持建設性的穩定關係對兩國非常重要,雙方需要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當然,這也是在重申去年11月,兩國領導人對中日「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共識性再定位。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庚欣指出,日本這次談及的「戰略互惠關係」,是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之時,雙方發表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所提出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確立,其實就類似於今天中美關係要扣好的「第一粒鈕釦」的意義,這是中日關係一次重大的進展。

其實,百年來的中日關係一直都存在誰來主導、走向何方的問題。當然這中間有美國的因素,因為日美在二戰後至今的制度安排上,是美國在直接影響甚至在重大問題上主導著日本的一些外交決策。但是,在中日互動中,中方是主導的一方,而在建交之後開啟的中日關係發展的熱潮中,中方倡導的以「友好外交、人民外交、和平外交」為主要特徵的中日關係發展,應該說一直是順暢的。

但是,近年來,由於日本面對著「百年變局」等各種各樣的壓力。首先是中日關係力量對比的顯著變化。中國從以前遠遠落後於日本的經濟發展,到2010年經濟總量開始超越日本,到之後的十幾年間,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以上。而日本則明顯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和壓力。而且伴隨中日經濟和綜合實力的這種明顯的變化,同時呈現出中日關係似乎在向著負面的方向發展。在中日經貿額不斷增長的同時,中日之間的政治信任和民間感情卻似乎在不斷的下降,這種微妙、複雜的中日關係取態,對中日都是壓力很大的,對日本尤其如此。

同時,中日兩國在戰後一直就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比如「東亞爭雄」的問題、「歷史認識」的問題、台灣問題、兩國的領海劃界問題等等。近年來,中日都在走向大國化的進程中,又不斷地發生摩擦和碰撞。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日方近年少提甚至不提「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原因。

那麼日本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中日關係意味著什麼?日方還有政策調整嗎?

庚欣認為,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所謂島嶼國家,就必須要成為「陸海聯動」的橋樑。但是,從戰後幾十年的實踐來看,日本和周邊各國的關係發展並不融洽。另外,日本畢竟是個經濟大國,它的經貿關係主要是靠和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互動,而不是依靠美國。現在日本和中國每年經貿額達到3600多億美元,而和美國的經貿額只有中日經貿額的一半左右。地緣關係上大家又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些都使得日本處處進退兩難。

其實,日本無論是自身的穩定、還是經濟繁榮以及大國化進程,都處處離不開中國。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來,岸田似乎和拜登走得很近,爭相送「投名狀」,但實際上他也在很積極地推動日本加入RCEP,加強和中國及亞洲的這種實質性的合作關係,以穩定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就在最近兩天,他跑到美國去和拜登「秀恩愛」的同時,又和中韓兩國爭取要在五月份舉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推動中日韓的合作。這些看似矛盾的表現,正是日本今天面對兩難困境和自身國家發展「焦慮」的一個真實寫照,美國的焦慮是「霸權的焦慮」,日本的焦慮可是「生死的煩惱」,所以就更顯得進退失據、捉襟見肘。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他認為,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尤其要冷靜、準確地把握美日各自的矛盾,特別要重視日本的動向,調動中日關係中的積極因素,注意克服消極因素,中日關係也要扣好第一粒鈕釦,重建「戰略互惠關係」就是今天中日關係的第一粒鈕釦,進而也同樣用「和為貴、穩為重、信為本」的方針來建立中日相處之道,牢牢掌握住中日關係的主導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