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有望成為第二座世界工廠,最近出口數字顯示,已經超過了深圳,幅度竟逾4成之多。越南概念愈來愈紅,內地評論正密切關注中國是否受到挑戰。關鍵是越南土地與人力成本遠低於廣東,單是從珠三角遷過去的廠商不少,除了外資之外,中國企業為數也不少,這令我想起一則往事,姑且名之為「廠佬正傳」。

越南出口欣欣向榮。AP圖片

越南出口欣欣向榮。AP圖片

十年前,我到訪深圳的香港日用品牌工廠,老闆親自跟我們吃午飯介紹業務,席間透露︰「深圳當局都非正式通知,工廠用地不準備續租,因為要建高端的科技園,唉,我可能要搬去越南。」這位年屆退休但精力旺盛的老闆說,當年搬來深圳只有地可用,但當地工人文化水平很低,花了好多時間才訓練成軍,「想不到二十年了,我們便要離開。」

聽起來深圳有點不近人情,不過,深圳進步了,日用品的低端製造已不再適合這裡發展,「係囉,深圳土地愈來愈有價,就算再續租給,我們也許交不起租。」老闆有點抱怨說︰「我有好多廠佬行家就好醒目,返香港買樓一年半載賺過千萬,我成間廠過千員工,幾難賺到一千萬。」如果你是廠佬一名,發覺買樓可以輕易賺到比開廠更多的錢,你會怎樣?

老闆的經歷是無奈的,他只是年年開工做同一技術水平的產品,最多只是在市場推廣、零售方式搞搞新意思,沒有嘗試科技創新升級轉型。他說了一句「Hi tech揩嘢,Low tech撈嘢」的香港口頭禪,說明不是很多廠佬有魄力有能力好似Steve Jobs做發明。是的,我們理解的。於是這個為深圳「開山劈石」的香港廠佬,最終沒有帶去一片雲彩,他想去越南繼續開廠,可是他又心思思想過,不如脫離廠佬生涯,閒悠悠,炒炒樓,不是更好更舒適嗎?幾十歲了,你不要跟他談什麼走出comfort zone的道理。

老闆最終有沒有去越南,我不得而知,今天的越南肯定也不是日用品工廠的好地方,近年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的電子、半導體、PC、手機都遷去越南,今時不同往日,做低端生產不如去斯里蘭卡或更遠的地方。

香港經濟曾經靠一班克勤克儉的廠佬打下基礎,經過幾十年之後,他們再戰內地也取得一定成果,並且對當地作出貢獻,然而,他們遇到不合理的矛盾就是「不如炒樓」,有更多錢的「不如炒地」。科技創新成功率不高,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做,然而,這個支持經濟進步的建設該由誰來造?

很多人趕赴越南投資,投資什麼?是不是越南的房地產?越南前景亮麗,就要超過深圳了,小白都知道樓價地價必升。如果這樣的話,越南還需要產業升級嗎?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