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推「常態化核酸檢測」 設15分鐘可到「核酸採樣圈」 方便市民

博客文章

內地推「常態化核酸檢測」 設15分鐘可到「核酸採樣圈」 方便市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內地推「常態化核酸檢測」 設15分鐘可到「核酸採樣圈」 方便市民

2022年05月17日 10:39 最後更新:11:38

5月17日起,大連市開始進行全市常態化核酸檢測,採樣點全面啓用。週二男性測、週四女性測。

大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出:「週二對男性人員採樣檢測、週四對女性人員採樣檢測,分開檢測對同一家庭相當於每周進行兩次監測,實現在最經濟、最便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發揮風險預警作用。 」

大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曲剛宣佈大連市開始進行全市常態化核酸檢測。

大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曲剛宣佈大連市開始進行全市常態化核酸檢測。

內地面對高傳染性的Omicron變種病毒,正準備推行另一項巨大的社會試驗——推「常態化核酸檢測」,幫助實現「動態清零」。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早在5月9日已預示常態化核酸檢測。她當時稱,為了提升監測預警靈敏性,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拓寬監測範圍和渠道。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

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

她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電視電話會議中表示,面對奧密克戎(Omicron),中國防疫已進入「新階段」。

繼4月底多座城市陸續宣布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再推「核酸採樣圈」的消息傳出,有內地自媒體稱:「每天核酸一次,續航48小時的時代,可能真的要來了」。

內地要求常態檢測的城市會向居民發出核酸碼,例如要兩日一測,檢測後就會收到綠碼,48小時有效,之後就會變成黃碼,需要再進行檢測。沒有核酸碼綠碼很多公共場所都不能進入。

全民核酸時代到來了。

根據內地自媒體「智谷趨勢」計算,步行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相當於每個核酸採樣站,其覆蓋範圍約為半徑1公里、面積3平方公里的圓圈。若以上海城區為例,每個採樣站覆蓋約6至10萬人。

儘管孫春蘭談話中未透露「核酸採樣圈」的更多細節,但綜合內地媒體報導,包含上海、深圳、南京等大城市皆已展開「核酸採樣圈」佈局,準備推動步行15分鐘可達、排隊30分鐘採樣的「1530」核酸採樣圈。

此前,內地多座城市已陸續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可望作為「核酸採樣圈」發展基礎。根據內地媒體統計,自2022年4月以来,至少16座城市已佈局常態化核酸檢測點,同時規定進出入公共場所必須出示核酸陰性證明,證明效期為24小時、48小時、72小時之內至每週不等。

上海的採樣站。

上海的採樣站。

上海已設置近9000個各類常態化核酸採樣點,其中一半站點已經開放,於5至6月實行免費核酸檢測;杭州也已佈設10000個免費核酸採樣點,要求市民每48小時測一次核酸。

即便已經宣布「清零」的安徽合肥也在日前宣布,今後每5天開展1次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官方微信公眾號「合肥發佈」稱,合肥人口千萬且是交通樞紐,「面臨較大的輸入性疫情壓力」。為了避免奧密克戎病毒多點散發或集中暴發,「常態化核酸檢測是發現潛在感染者、阻斷病毒擴散的重要手段。」

「常態化核酸」要付多少代價?
根據浙商證券估算,要實現15分鐘「核酸採樣圈」,全國可能要設置32萬個站點(含已有醫院等);常態化核酸檢測將令中國核酸檢測量激增至8300萬管/天。根據官方4月的說法,中國核酸檢測量能目前約為5165萬管/天。

暨南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講席教授梁曉峰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他認為常態化核酸檢測最省事,也最具經濟效益。他稱:「15分鐘核酸採樣圈,可以給老百姓提供便利,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或者工作比較忙的職場人士等。」深圳「海普洛斯」生醫公司的CTO陳實富則向該媒體表示,15分鐘核酸採樣圈可提升疫情監測預警靈敏性,在疫情規模尚小時發現疫情,以較低的成本撲滅。

彭博社報導,有經濟學家認為,政府為大城市的大規模常態化核酸檢測買單,在經濟層面來說可能利大於弊。高盛集團的經濟學家報告指出,如果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佔其人口的30%)引入定期的大規模檢測,今年下半年的成本可能達到GDP的0.2%。

高盛的經濟學家寫道:「為大城市的大規模檢測付費可能實際上是一個重大的刺激措施,因為它可以使生產和消費持續進行。」
政府出資的常態化核酸檢測、進入公共場所需要強制出示陰性證明,這些措施可以防止中國陷入長期封鎖。他們估算,這將使今年「清零」政策對GDP增長的拖累,減少到1.6個百分點。

高盛的經濟學家補充:「這可能是中國新冠戰略的一個重要轉變——既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又減少相關的經濟成本。」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核酸檢測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本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所為何事?

2024年04月18日 11:52 最後更新:12:13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此如何看?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庚欣解讀了日本的意圖。

庚欣話,這次庚欣,再次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並強調了「構建穩定、建設性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這表明日本岸田政府在內外交困之中,依然希望在與美國強化關係的同時,和中國也保持「鬥而不破」的關係定位,強調保持建設性的穩定關係對兩國非常重要,雙方需要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當然,這也是在重申去年11月,兩國領導人對中日「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共識性再定位。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庚欣指出,日本這次談及的「戰略互惠關係」,是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之時,雙方發表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所提出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確立,其實就類似於今天中美關係要扣好的「第一粒鈕釦」的意義,這是中日關係一次重大的進展。

其實,百年來的中日關係一直都存在誰來主導、走向何方的問題。當然這中間有美國的因素,因為日美在二戰後至今的制度安排上,是美國在直接影響甚至在重大問題上主導著日本的一些外交決策。但是,在中日互動中,中方是主導的一方,而在建交之後開啟的中日關係發展的熱潮中,中方倡導的以「友好外交、人民外交、和平外交」為主要特徵的中日關係發展,應該說一直是順暢的。

但是,近年來,由於日本面對著「百年變局」等各種各樣的壓力。首先是中日關係力量對比的顯著變化。中國從以前遠遠落後於日本的經濟發展,到2010年經濟總量開始超越日本,到之後的十幾年間,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以上。而日本則明顯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和壓力。而且伴隨中日經濟和綜合實力的這種明顯的變化,同時呈現出中日關係似乎在向著負面的方向發展。在中日經貿額不斷增長的同時,中日之間的政治信任和民間感情卻似乎在不斷的下降,這種微妙、複雜的中日關係取態,對中日都是壓力很大的,對日本尤其如此。

同時,中日兩國在戰後一直就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比如「東亞爭雄」的問題、「歷史認識」的問題、台灣問題、兩國的領海劃界問題等等。近年來,中日都在走向大國化的進程中,又不斷地發生摩擦和碰撞。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日方近年少提甚至不提「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原因。

那麼日本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中日關係意味著什麼?日方還有政策調整嗎?

庚欣認為,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所謂島嶼國家,就必須要成為「陸海聯動」的橋樑。但是,從戰後幾十年的實踐來看,日本和周邊各國的關係發展並不融洽。另外,日本畢竟是個經濟大國,它的經貿關係主要是靠和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互動,而不是依靠美國。現在日本和中國每年經貿額達到3600多億美元,而和美國的經貿額只有中日經貿額的一半左右。地緣關係上大家又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些都使得日本處處進退兩難。

其實,日本無論是自身的穩定、還是經濟繁榮以及大國化進程,都處處離不開中國。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來,岸田似乎和拜登走得很近,爭相送「投名狀」,但實際上他也在很積極地推動日本加入RCEP,加強和中國及亞洲的這種實質性的合作關係,以穩定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就在最近兩天,他跑到美國去和拜登「秀恩愛」的同時,又和中韓兩國爭取要在五月份舉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推動中日韓的合作。這些看似矛盾的表現,正是日本今天面對兩難困境和自身國家發展「焦慮」的一個真實寫照,美國的焦慮是「霸權的焦慮」,日本的焦慮可是「生死的煩惱」,所以就更顯得進退失據、捉襟見肘。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他認為,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尤其要冷靜、準確地把握美日各自的矛盾,特別要重視日本的動向,調動中日關係中的積極因素,注意克服消極因素,中日關係也要扣好第一粒鈕釦,重建「戰略互惠關係」就是今天中日關係的第一粒鈕釦,進而也同樣用「和為貴、穩為重、信為本」的方針來建立中日相處之道,牢牢掌握住中日關係的主導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