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一本關於籃球文化的英文書,其中講述早期籃球史時提到,原來一九三六年首屆奧運籃球比賽的金牌戰,球證是由一位中國人擔任!我上網查證一下,果然找到資料,原來這位裁判名叫舒鴻,祖籍浙江,在上海出生,一九一九年赴美國春田學院留學攻讀體育,其中一位導師不是別人,正是籃球的始創人尼史密夫博士,他之後更加成為了第一批國際認可的中國籍籃球裁判之一。

籃球在一八九一年發明,當時可說是比較「年輕」的運動,卻流行得很快,在一九三六柏林奧運就首次獲接納成正式項目。奇怪的是,尼史密夫博士從一開始發明籃球就是設計為室內運動,偏偏首次奧運籃球賽卻安排在室外場地舉行(使用了網球場地),還要是沙土地!根據參賽者後來憶述,當時使用的皮球太大太重又不夠圓,加上這樣的地面,基本上沒有人會運球,都是以傳球為主要進攻手段。

到了最後的金牌賽,對戰雙方是美國和加拿大。由於那時歐洲尚未太流行籃球,沒能提供到及格的球證,叫賽會大傷腦筋。舒鴻原本是以中國籃球代表隊的助教身分前往柏林,在恩師尼史密夫推薦下,毅然接下了這個重任。

由於比賽前幾天和當日都下大雨,結果美、加兩隊要在一片泥濘中爭奪金牌,有記者形容這場混戰像打水球多過籃球,可想而知比數非常低,最終美國以19:8取勝,得分最高是美國主將中鋒科頓貝利(八分),這位傳奇人物還有另一項籃球創舉,是世上第一個在比賽裏入樽的球員。這比賽尼史密夫博士亦有親身觀戰,並且擔任頒發獎牌的嘉賓。

這是奧運籃球唯一一次在戶外露天場地舉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參賽的二十一支隊伍裏,有三隊是來自遙遠的東亞:中國、日本及菲律賓,可知當時籃球在亞洲已經非常流行。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