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澳洲各地出現「習近平投票給工黨」廣告貨車 結果澳洲人真的投了給工黨 趕走反華的總理莫里森

博客文章

澳洲各地出現「習近平投票給工黨」廣告貨車 結果澳洲人真的投了給工黨 趕走反華的總理莫里森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澳洲各地出現「習近平投票給工黨」廣告貨車 結果澳洲人真的投了給工黨 趕走反華的總理莫里森

2022年05月22日 11:11 最後更新:11:24

今年4月,澳洲多個城市均出現印有「中共要求你選工黨」、「習近平投票給工黨」示意圖的大選宣傳廣告貨車,抹黑在野工黨,為反華總理莫理森拉票。

澳洲多地的反華競選宣傳。

澳洲多地的反華競選宣傳。

自該廣告出現以來,澳洲選舉委員會 (AEC) 已經收到了許多關於該廣告的投訴,但也沒辦法禁止。西澳州長麥高文批評其中一輛宣傳貨車停在他家門外一事,形容為「低能」及「白痴」。

這些廣告車由一個一個保守派遊說團體 Advance Australia 贊助,借這個宣傳活動硬撐莫理森的聯盟黨,打擊在野工黨,他們認為工黨對中國「太軟弱」。

澳洲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

澳洲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

但這場宣傳活動顯然幫倒忙,結果澳洲人真的投了給工黨,趕走反華的總理莫里森。澳洲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將成為澳洲新總理。而現任總理莫里森將會下臺。

澳洲總理莫里森。

澳洲總理莫里森。

莫理森在選舉中大打反華牌,結果適得其反,進一步嚇怕了澳洲華人和商界。

外界分析,美國在2018年掀起對中貿易大戰後,原本坎培拉在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二元結構中,開始決定往所謂的「安全面」傾斜,在莫利森領導下,澳洲跟足美國,成為亞太區反華急先鋒,澳洲對中國的定位也從認為中國是「經貿機遇」,無端變成了澳洲的「安全威脅」,中澳雙邊關係急轉直下。

在中澳兩國從合作轉為抗衡,雙方開啟了一連串的彼此經貿制裁及激烈的外交口水戰的這個背景下,澳洲百萬華人移民開始思索自己的身份以及澳洲政治。而且,由於澳洲是「強制投票」制,不願投票的選民,需要提出申請豁免投票,否則將會受罰。因此,澳洲每次聯邦大選,投票率能高達90%以上,這也直接促使移民不得不投票表達意見。

可以見到,對澳洲的華人移民來說,雖然華人移民大概只有120萬,有投票權的公民估計近100萬,但激烈惡化的中澳關係帶出的反對華人情緒,也深深影響著華人移民。

澳洲國立大學(ANU)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對BBC中文分析說,隨著美中關係惡化,澳洲也更加附和美國對華採取「競爭」的戰略主軸。親美並與北京競爭的戰略,最後集大成於2021年簽署的澳美英安全協議(AUKUS)。

一名移民澳洲超過20年,在澳洲政府工作的的從長欣女士,講述了她的個人觀察。她說:「儘管封城結束,澳洲也已經開放,但是一些華人生意恢復的很慢,華人在中國城(China Town)的餐飲生意少了很多顧客,比起西餐廳來說非常蕭條, 新冠帶來的種族歧視等影響是長期的。」

從女士批評現任政府——莫里森政府總是要打「中國牌」,「宣傳北京是我們澳洲人的敵人等等。除了政府,媒體也做了很多宣傳,但很少人真正全面地瞭解中國,媒體報導基本上都是負面新聞。」

住在澳洲首府坎培拉多年的從女士稱,在澳國政府工作多年之後,她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營運一所非營利性質的中文學校,但在莫里森的自由黨聯合執政這幾年間,只要她批評政府,就會被其他人指責她的學校是北京「金援」,或抹黑她是「中國間諜」,讓她十分不滿。

,現任政府需要肩負最大責任。

她指出:「有關與中國如何往來,現在的莫里森政府沒有答案也沒有想要尋求解答,而是散播恐懼和戰爭,而且這個恐懼可以讓大家依賴政府,不用讓我們澳洲人去思考怎麼面對中國的崛起。我知道中國人權確實有問題,但是要著眼大局,我更關心澳洲的人權問題」。

事實上,在支持工黨候選人的微信群裏,他們多數認為中澳關係自2019年變壞,兩國在貿易戰彼此制裁,嚴重影響了澳洲華裔的生活。從事中澳貿易或移民留學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之外,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後,針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變本加厲。2021年,澳洲獨立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的一份調查顯示,2020年平均5名華裔就有1人遭威脅或攻擊,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及澳中不斷加劇的緊張關係。

從女士話,工黨的中國政策穩健,不會為了政黨利益變來變去,就算中澳回不到過去的蜜月期,但「需要給中國一點尊重」。

根據當地華人媒體,「今日澳洲」在最近進行的網上民調數據,6千多人網上投票結果顯示,有75%的華人選民會把票投給工黨,自由黨則只有17%左右。其中,年齡越大,對工黨的支持率越高。此外,關於澳洲未來的華政策,有超過60%的人希望「秉持求同存異,改善兩國關係」,25%的民眾希望「重拾兩國蜜月關係」,只有10%的民眾希望繼續維繫現在澳洲政府對華強硬政策。

莫里森的一面倒反華政策,嚇怕了商界,趕跑了華人選民,結果直接把自己埋葬了。而在澳洲街頭駛來駛去的「習近平投票給工黨」宣傳車,更直接提醒澳洲人要投票給工黨了。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澳洲

往下看更多文章

韓國G8夢想破滅:依賴與失落的背後

2024年04月23日 13:07 最後更新:13:12

韓國總統尹錫悅推行親美路線,甚至不惜犧牲國家尊嚴以爭取國際認同,特別是渴望加入G7俱樂部。然而,近期韓國遭受重挫,G7峰會在即,但韓國並未出現在受邀名單上,令其G8夢想化為泡影。

韓聯社報道

韓聯社報道

據韓聯社報道,2023年的G7峰會將在意大利普利亞舉行,儘管韓國外交部多次嘗試協商,但未能改變意大利的決定。回想尹錫悅夫婦去年在日本廣島G7外圍會議上的喜悅表情,如今對比顯得尤為諷刺。

尹錫悦的外交政策親美反華被質疑

尹錫悦的外交政策親美反華被質疑

對中國而言,G7並非追求的目標,早在1999年至2008年間,中國連續被邀請加入,卻選擇婉拒。相比之下,韓國視G7為提升國家地位的關鍵,期望借此躍升為全球強國。然而,韓國對G8的執著反而使其陷入尷尬境地,失去尊嚴。

2014年俄羅斯因克里米亞事件退出G8後,韓國看到了入會希望,但直至2021年文在寅才得以參加G7+N會議。韓國普遍認為,加入G7的最大障礙是日本。今年5月,日本邀請韓國參加廣島G7峰會,一度讓韓國看到曙光。

韓國媒體和政界過於樂觀,甚至有人宣稱韓國在心理上已是G8成員。然而,現實是,韓國連參加外圍會議的穩定資格都未確保。面對意大利的G7峰會,韓國積極爭取,甚至與意大利比較經濟實力,希望能獲得認可。然而,意大利最終並未邀請韓國,韓國的期待落空。

分析指出,G7成員國的選取並非東道國意大利一言堂,真正的決策權在於美國。尹錫悅政府誤判形勢,過度依賴美國,忽視了自身外交策略的重要性。事實上,2021年文在寅受邀,正是因為其親中立場和與日本的緊張關係,符合美國的戰略需要。

尹錫悦上任後改變過往韓國在中美博弈中較為中立的立場。

尹錫悦上任後改變過往韓國在中美博弈中較為中立的立場。

韓國若繼續追隨美國對抗中國,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G8夢想的破碎,揭示了韓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脆弱性。真正的尊重來自於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非依附於他人。韓國應反思其外交戰略,避免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承擔不必要的代價。G8夢碎,是韓國盲目跟隨美國的代價,也是其外交政策失誤的警示。

韓國的G8夢想破滅,反映出其在國際舞台上的焦慮和定位困惑。韓國政府和民眾對G7的痴迷,某種程度上暴露了對自我價值的不確信。韓國媒體和政界的過度反應,似乎忘記了國家尊嚴不應僅僅依託於外部的認可,而應源於內在的實力和獨立性。

回顧歷史,韓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成就無疑是值得自豪的。韓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佔據重要地位,文化產業影響力巨大,這些成就本應是其自信的來源。然而,過分追求G8身份,反而讓韓國在國際舞台上顯得過於急切,缺乏從容。

實際上,G7的核心議題和成員國組成反映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利益共識。儘管韓國經濟發達,但在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的角色仍有待拓展。韓國應更專注於提升自身在全球體系中的實際影響力,如加強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合作,推動區域一體化進程,而不是單純追求G7的身份標籤。

此外,韓國應重新審視與鄰國的關係,尤其是與日本的關係。兩國的歷史糾葛和現實競爭不應阻礙正常的外交互動和合作。真正的強韌在於能夠處理好複雜的關係,而不只是尋求外部的接納。

尹錫悅政府應認識到,國家的地位和尊嚴並不取決於是否屬於某個特定的集團,而在於如何積極參與全球事務,推動和平與發展。韓國應該更加自信地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利益和特色的外交道路,而不是一味迎合他國意志。

最後,韓國的經驗教訓對於其他同樣渴望國際認可的國傢具有啓示意義。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貢獻,不應該將自身的價值衡量標準局限於某些特定的國際組織。真正的強大來自於內心的堅定和對外交往的智慧。

總結起來,韓國的G8夢想雖破,但不應就此沈淪。相反,這是一個契機,促使韓國反思其外交政策,尋找更加務實和自主的道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贏得世界的尊重。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