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區政府重組架構,關鍵是人

博客文章

特區政府重組架構,關鍵是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區政府重組架構,關鍵是人

2022年05月23日 13:50 最後更新:14:27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李家超重力調整政府架構,在現屆政府的建議方案基礎上,再擴大三司十五局調整為三司(增三副司長),政策局為十五局,將會恢復被上屆取消了的中央政策組。

更多相片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國務院第754號令及總理李克強簽名。央視截圖

撫今追昔,香港回歸後,政府在組建管治團隊方面,有改革有後退,有經驗也有教訓,新政府要處理好幾方面的問題:

李家超感謝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表示將不負中央和香港市民所託。(資料圖)

第二,組建管治團隊要選幹才,不能搞酬庸。

在財政方面,新增支出由原方案3300萬,增加至近億港元,幅度之大比歷屆政府都進取。

提升香港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和效率,著力解決香港社會深層次問題,尤其是一些多年來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房屋、扶貧、教育以及就業等結構性問題,增加人手是辦法之一。

是否人多好辦事?

市民關注點不在此,而是在意政府加碼增肥後,能否拉動這部生了鏽的大機器高速運轉起來,真正做到“肯辦事、能辦事,辦成事”的執行型政府,這才是真正的“以結果為目標”。

我認為,政府無論增肥還是瘦身,關鍵在於“人”。

如同中國象棋,兵、馬、車、炮、相,各有不同用途,若各司其責,不但保住了帥,更贏得勝局。

因此,如何擺兵部陣,用好每一顆子,需要“帥”要有全局觀、用人觀,絕不能以個人好惡,而淩駕於整個團隊的集體意志之上;也不能自認一己之力可頂住蒼穹,而把團隊能量置之度外。

撫今追昔,香港回歸後,政府在組建管治團隊方面,有改革有後退,有經驗也有教訓,新政府要處理好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公務員是管治團隊的主要力量,要端正執政理念。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多次對香港管治者提出要求,強調必須是“愛國者治港”,這是良政善治的首要條件。

社會對政府最大的批評是,相當部分公務員抱殘守舊,對很多重大問題,認為與中央保持距離,就是維護“兩制”。

當社會出現政治衝突時,政府內部沒有統一信念、統一意志迎難而上,最多吐嘈的是2019年“黑暴”橫行時,政府內許多官員站在窗前看“風景”,不敢站出來與反對派鬥爭,導致風波一發不可收拾。

究其原因,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過去的官員要臣服於英國當局,在專制的殖民地成長,價值觀與回歸後的制度要求格格不入。

另一是官員未能適應“港人治港”的重大轉變,依然是等“柯打”(指令Order)心態,當香港政制急促開放,反對派的力量越來越大,政府一些高官要麼“躺平”,要麼妥協。這種狀態不扭轉,管治無法改善。

國務院第754號令及總理李克強簽名。央視截圖

國務院第754號令及總理李克強簽名。央視截圖

第二,組建管治團隊要選幹才,不能搞酬庸。

李家超向外反復表達,重組政府架構增加不少政治委任職位,目的是下決心集中人力、物力解決香港積重難返的若干難題。

管治是政治,也是專業。在選人時,應以開放、透明的做法,無論是政府內部,還是專業人士,宜任人為賢,而不是“政黨優先”,甚至變成“酬庸”,忽略管治本身是一門很強的政治性、專業性的工作。

香港由第二屆政府推行政治問責制後,當年還比較重視選擇一些在行業中有影響力的人士,經過若干年的演變,開始出現一些政團爭權霸位的現象,推薦人選素質每況愈下,參差不齊,有些人完全不能勝任;甚至有立法會選舉落敗的人士,作為安慰派到政府當差。

這些做法,

一是沒有把“管治好”看作香港管治團隊的首要任務;

二是把政府當作培訓班,對受培者沒有優劣之分;

三是以優先送入政府作為政黨發展的噱頭,政治委任變相成為“酬庸”。

其結果不但傷害政府的管治權威,也對社會和市民不負責任。

為此,新政府重組架構選人要立規矩:

(1)明確政治委任的官員,包括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入選前要進行必要的政治考核和專業問答,如果連常識都未能掌握,不應列為入選名單;

(2)在政府內已經任職滿兩屆十年,仍然未具備條件擔當局長之職的人士,無論是副局長還是政治助理,有什麼政團或專業背景,都不能再予以委任。“旋轉門”要下決心轉起來,庸才不能長期尸位素餐。

李家超感謝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表示將不負中央和香港市民所託。(資料圖)

李家超感謝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表示將不負中央和香港市民所託。(資料圖)

第三,改善主事高官的組成結構,去除精英官僚作風。

新的政府架構,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政治委任職位,對於加強配合特首施政是有必要的。

但還要看到,政治委任官員與公務員的比例依然很低,要承擔全部的施政任務,特別是制定政策和解釋政策,僅靠幾十名政治委任官員很不足夠,需要整體公務員團隊,特別是政務官體系的配合。

政府有1500個首長級職位,其中AO職位有300多個。

大多政務官只負責埋首寫政策檔,把政策解說工作完全推給僅有的幾十位政治委任官員,沒有把政策從研究、制定、推介作為全過程來處理,導致政策經常被市民批評“離地”,甚至笑話連篇。

這一屆立法會僅一位“掛牌”民主派議員,政府的施政不會有阻礙,但隨著民主派以新的方式再回立法會,政府面對質詢的挑戰,難度會更高,目前管治層“兩張皮”的缺陷,將是施政的羈絆。

因此,要利用當前完善選舉制度出現的利好空間,有力推動政務官以及整個公務員體系,更多與政府管理層擔當政治工作,而不是在政府內部楚河劃界,各有各行。

任何改革,目標應該是將一個不完善的制度,能夠與正在發展的社會需求更適應,更融洽,改革才有意義。

政府重組架構,涉及對未來一個時期內的管治成效,選人、用人,將是這場改革中的核心。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普京高票連任總統,對俄國的變與不變

2024年03月25日 13:29 最後更新:13:36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俄烏戰場持續的衝突進入第三年,在此背景下,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以創紀錄的87.19%的得票率成功連任,克宮強調這是俄羅斯國民團結的體現。

然而,僅不到一週後,恐怖主義的硝煙旋即彌漫到了莫斯科郊外的音樂廳,殘酷地帶走了一百餘位普通市民的性命。

這一事件,使普京高票連任只有短暫的輝煌,戰爭的陰影瞬間籠罩在莫斯科以及整個俄羅斯上空,使得本就波詭雲譎的俄烏戰爭局勢更加複雜。

美國帶領的西方陣營在俄烏衝突後,對俄實行了空前嚴厲的密集制裁,俄羅斯經歷了2022年3月到5月的經濟混亂之後,迅速採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在當年6月就實現了經濟環比穩定,並在隨後的7月實現了環比增長。

這些措施包括在金融領域防止銀行擠兌,穩定物價,穩定銀行金融系統;在貿易領域快速推動「平行進口」合法化的進程,放寬進口限制和鼓勵進口,擴大對中國、印度等國的能源合作,成功保持了能源行業穩定。

在此基礎上,俄國內經濟結構從依賴「賣油」轉向自主生產,從經濟結構上走出了對能源和對西方資金、市場的依賴。

俄羅斯經濟不但未如西方國家所願走向崩潰,相反2023年俄羅斯實現了3.6%的經濟增長,增速超過了七國集團(G7)中的所有國家。

從俄政府2024年2月公佈的經濟數據看,新增GDP的27%用於投資,4.3%用於出口,68.7%用於最終消費。

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第一次不是靠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增長,而是靠投資增長實現。

這也體現出俄羅斯作為一個擁有豐富資源和廣袤國土的國家,有充足的資源和政策工具穩定自己的經濟,推進經濟主權建設和實現進口替代工業化目標。

有一點很值得注意,或許就是普京在不變中的變化。

普京一直保持領土安全的高度警惕,連任後則進一步強調了國家主權意識。

普京提出,俄羅斯主權分為多個部分:政治、軍事、經濟、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在他認為,如果沒有技術主權,僅靠熱情來實現發展是極其困難的,“從國外購買一切”的失敗邏輯是不可接受的。

他從蘇聯解體後,導致俄國經濟一直不振,從中悟出的最大道理,就是靠賣能源保護不了一個國家的主權。

正是普京認識到這一點,在他推動下俄國將致力於發展國產飛機、國產船舶、國產機械、國產晶片、國產的先進武器、藥品和其他一切,甚至國產的文化和體育。

正是在這種主權意識觀下,該國在戰爭激烈進行中,反而推動了經濟、科技、金融等多方面,發生了空前的結構變化,不但迅速適應戰場的需要,也鞏固了俄國的產業基礎。

在國內經濟迅速改善的基礎上,俄羅斯民眾普遍追求局勢的穩定,而普京的連任能夠為俄國現有經濟和外交戰略提供了穩定性和持續性的保證,也是他獲得高支持率的背後邏輯。

普京總統在當選後的當天淩晨接受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俄中關係經過多年發展非常穩定,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他積極評價了中國發展成就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還在臺灣海峽等中方根本關切的議題上積極表態。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據傳媒報道,普京將會選擇北京作為他新任期出訪的第一站,同樣習近平主席也是當選國家主席後,以出訪俄羅斯作為第一站。

可見在兩國元首外交推動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已經形成了兩國友好的習慣,也為下一階段中俄關係的持續穩固發展釋放正面信號。

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礎上,「不對世界上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也不受任何第三方干擾和挑撥,更不受第三方左右」,體現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新的時代內涵。

有些人、有些勢力一談到中俄關係,則從另一角度解讀這一方針,經常以“不針對第三方”來阻止中俄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繼續開展戰略協作,阻止我們聯手採取行動反對美國對中俄的“雙遏制”戰略。

他們甚至公然要求對中俄關係進行“切割”、拉開距離。

這些人的用心,無疑是在配合美國分裂中俄合作的圖謀。

中俄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同時陸路邊境線長,合作區位優勢明顯。

兩國社會各界也要共同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共同推動中俄經濟一體化進程,為世界的發展繁榮創造更為有利的國際環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