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北京單日新增確診創新高 抗疫一個月的啟示

博客文章

北京單日新增確診創新高 抗疫一個月的啟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北京單日新增確診創新高 抗疫一個月的啟示

2022年05月23日 14:33 最後更新:14:37

在北京與Omicron交鋒整整一個月裡,朝陽區至少15輪區域核酸檢測,海淀區16輪區域核酸檢測,豐台區13輪區域核酸檢測……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止病毒的蔓延,5月22日,北京單日新增感染人數達本輪疫情最高值。保持住社會的部分流動,不靜默、不封城,北京選擇與Omicron交戰的這第三條路,目前看來並不能把這座超大城市的疫情壓下去。防控政策步步升級,為何仍防不住病毒?Omicron彷彿超出了既往人們對於病毒傳播以及抗疫有效措施的理解。

4月22日以來北京當日0-24時新增感染者數據,圖源:北京市衛健委官網

4月22日以來北京當日0-24時新增感染者數據,圖源:北京市衛健委官網

4月22日,北京突發疫情,日新增感染者數一路由個位數上升至十位數,此後近一個月,這個數字一直在50人上下擺動。5月22日,本輪疫情恰好一個月。這一天,北京市新增83例本土確診病例(含3例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和16例無症狀感染者。

更多相片
4月22日以來北京當日0-24時新增感染者數據,圖源:北京市衛健委官網

在北京與Omicron交鋒整整一個月裡,朝陽區至少15輪區域核酸檢測,海淀區16輪區域核酸檢測,豐台區13輪區域核酸檢測……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止病毒的蔓延,5月22日,北京單日新增感染人數達本輪疫情最高值。保持住社會的部分流動,不靜默、不封城,北京選擇與Omicron交戰的這第三條路,目前看來並不能把這座超大城市的疫情壓下去。防控政策步步升級,為何仍防不住病毒?Omicron彷彿超出了既往人們對於病毒傳播以及抗疫有效措施的理解。

AP圖片

4月22日,北京突發疫情,日新增感染者數一路由個位數上升至十位數,此後近一個月,這個數字一直在50人上下擺動。5月22日,本輪疫情恰好一個月。這一天,北京市新增83例本土確診病例(含3例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病例)和16例無症狀感染者。

AP圖片

北京疫情綿延的一個月里,涉疫城區不斷增加,疫情防控手段逐步加碼,高頻次大規模核酸檢測持續開展,北京在努力嘗試一條「不封城對抗Omicron」的防疫路。

AP圖片

北京本輪疫情,仍在陰霾中行進。它將會如何發展?最終去往何處?面對Omicron,想要快速控制,封控乃至靜態管理會不會又成為唯一的選項?

AP圖片

五一假期前,北京市政府宣佈,餐飲經營單位暫停堂食、轉為外賣服務。

AP圖片

此外,北京市採取的核酸檢測策略是「10混1」,這種檢測方式的精度較低,可能會漏檢居民中的陽性患者。

這意味著,北京本輪疫情的新增感染者數量創下新高,翻了平均值的近一倍。

AP圖片

AP圖片

北京疫情綿延的一個月里,涉疫城區不斷增加,疫情防控手段逐步加碼,高頻次大規模核酸檢測持續開展,北京在努力嘗試一條「不封城對抗Omicron」的防疫路。

但從新增感染者數量上看,目前的措施似乎只能與疫情發展勉強打平。在Omicron面前,把感染病例維持在非暴發水平,卻也難讓城市運轉快速重回正軌。

居家辦公的北京居民不斷增加,北京多區提級管控,生活秩序恢復未現希望,經過至少6輪全市14區核酸檢測,涉疫區至少經過十幾輪全區核酸檢測,尚未實現「社會面清零」。

AP圖片

AP圖片

北京本輪疫情,仍在陰霾中行進。它將會如何發展?最終去往何處?面對Omicron,想要快速控制,封控乃至靜態管理會不會又成為唯一的選項?

回顧這一個月,北京本輪疫情的防控措施,隨著疫情發展步步升級。

AP圖片

AP圖片

五一假期前,北京市政府宣佈,餐飲經營單位暫停堂食、轉為外賣服務。

5月5日起,朝陽全區實行居家辦公和點對點閉環管理。此後,順義區、豐台區、房山區和海淀區、石景山區、昌平區部分重點區域都加入了居家辦公的行列。這也意味著,目前除東城區、西城區外,北京市的所有主城區均已實行居家辦公。

公共交通也陸續關閉。北京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個地鐵站封閉,房山區、順義區和朝陽區南部的地鐵車站目前已全部封閉。除此之外,被提級管控的城區,所有室內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場所、線下培訓機構以及購物商場等暫停營業。

一個更重要的要求是——自5月12日起,北京市進入全市各類公共場所、單位、超市都需持有48小時核酸證明。

另一方面,為了找到社會面的感染者,大規模核酸檢測也開始緊鑼密鼓地展開。

據內地媒體《八點健聞》不完全統計,一個月以來,朝陽區至少開展了15輪區域核酸檢測,海淀區至少開展了16輪區域核酸檢測,豐台區至少開展了13輪區域核酸檢測……即便如此,一個月來,逢篩必有,社會面一直未清零,防疫工作似乎只能勉強與病毒傳播打個平手。經過了多輪核酸檢測,仍有社會面散髮病例,在多位專家看來,這種現象並不常見。而在北京市政府召開的多場新聞發佈會上,各級官員和專家也沒有給過太多的推測和判斷,僅強調「北京疫情處於關鍵階段和焦灼時期」。

面對Omicron,內地防控手段失靈了嗎?香港大學病毒學家金冬雁說,前中期相對穩定的數據說明北京的防控手段還是起到一些作用,但是疫情並沒有控制住,又說明防控手段中的某些環節可能出現了問題。

他指出,例如區域大規模核酸檢測。金冬雁認為居民排隊下樓排隊進行核酸檢測存在感染風險,而Omicron作為一種R0值超過10的病毒,即便是佩戴醫用口罩,保持兩米線距離,處於室外環境,仍有可能造成感染。

AP圖片

AP圖片

此外,北京市採取的核酸檢測策略是「10混1」,這種檢測方式的精度較低,可能會漏檢居民中的陽性患者。

除此之外,少數居民不配合、不願意進行核酸檢測,核酸檢測採樣人員操作不規範,核酸檢測實驗室數據造假等,也可能使社會面一直篩不乾淨。

自今年年初以來,當不同城市與Omicron打「遭遇戰」時,有一個始終被討論的問題:大型城市跟Omicron交手,究竟該怎麼做?

最「直接」的一條路就是封城——封閉式管理、全域靜態管理成為今年多個城市防疫的新常態;還有一條路是不封城,但最後大多會從精准防控到「提級管控」,全員核酸,再不得不回到封城的老路。

自今年初以來,Omicron疫情在香港、深圳、廣州、上海、長春、吉林等地暴發,先後有至少6個大型城市「封閉式管理」、「全域靜態管理」,其他數個城市因為疫情需要增加了限制性措施。

4月5日起,上海經歷了浦東、浦西輪流封控後,進入到「全域靜態管理」時代;而上海之外,疫情最為嚴重的吉林省,「多點相繼封控」的局面更為明顯,從3月11日起,長春市實施全市封閉式管理,直到4月13日長春市實現了「社會面清零」,經歷了33天。

深圳自3月14日起,要求市民停止一切非必要的流動。隨後七天之內,深圳在全市範圍內完成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其中五個區在封城第五天就可以重開。3月21日起,深圳重新恢復正常工作秩序和生產經營。

如此看來,在此前與Omicron交手的經驗中,除了全域靜態管理,還沒有發現中間路線。

和此前的上海一樣,北京此輪疫情,也在探索與Omicron交手的第三條路——在超大城市裡,不封城、不靜默,盡可能保持社會正常秩序。

這種思路體現在:僅封控有陽性病例的小區,全市分區按情況開展區域全員核酸檢測,各區根據實際情況管控,以區為單位進行居家辦公、出行交通的管理升級。

AP圖片

AP圖片

所有手段,都與此前其他城市經驗中的強制「全域靜態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目的都在於,防疫的同時,盡可能不讓北京進入到靜默的局面。

然而,這一方案經過1個月的執行,北京市民的生活半徑在搖搖晃晃中越來越小。

某種程度上,北京市除了封城之外,其他的嚴格手段也幾乎都用了——全員高頻核酸,居家辦公、關閉堂食、關閉室內公共場所、陸續關閉公共交通……

但即使如此,從昨日新增的94例感染者,以及尚未出現的疫情拐點看來,本輪疫情雖未出現大規模擴散,但也遠未遏制住,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金冬雁認為,如果以清零為目標,目前的疫情防控手段可能已經「趕不上趟」了。

北京集中了全中國最頂尖的流行病學家和疾控專家,每日一場的新聞發佈會連開了一個月,卻依然無法預測疫情的走向和清零的目標日期。

多名病毒學家和流行病學家均表示,從發展態勢上來看,還暫時無法判斷北京疫情的拐點和終點。

未來怎麼做?一位公衛專家說,「目前防控手段已經夠嚴厲的了。防控該做的做,還沒到封城的程度。」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表示,北京本輪疫情感染者總數不多,且沒有出現死亡病例,因此「如果能維持目前的狀況,也許也是可以接受的」。他認為,北京當前的防疫措施仍可稱行之有效,「如果不做這些事情,可能病例數會成倍增多。國內外都有這樣的例子,在大城市如果管控不到位,絕不可能維持現在的狀況。」

而在另一位北京臨床專家看來,目前的防疫措施也許是較難持續的。「如果六月、七月疫情再來,到時候該怎麼辦?這次能總結出什麼經驗來?」他感覺這次北京有些跟在病毒後面,像打地鼠一般,哪裡出現病例就打一錘,試圖把疫情摁下去,可病例卻在不斷冒頭。

在無法預測、無從推斷的疫情面前,北京像是獨自備戰的考生,「在黑暗的洗衣房中搓衣服」,在節省資源、減少損耗的要求下,卻不知道逐步撒多少洗衣粉、揉搓多少下才能洗乾淨,因此只能一點點地不停用功,期待天明、衣淨。

參照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個超級大城市的抗疫手段,目前來看,廣州、深圳在發現病毒時,較大規模範圍內封控5至7日,然後快速復常,似乎更有收效果。前提是要快速提升大城市的檢測能力,除了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這次上海及北京都發現有少數檢測機構出現一些亂像。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日本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所為何事?

2024年04月18日 11:52 最後更新:12:13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時隔5年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此如何看?

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評論員庚欣解讀了日本的意圖。

庚欣話,這次庚欣,再次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並強調了「構建穩定、建設性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這表明日本岸田政府在內外交困之中,依然希望在與美國強化關係的同時,和中國也保持「鬥而不破」的關係定位,強調保持建設性的穩定關係對兩國非常重要,雙方需要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當然,這也是在重申去年11月,兩國領導人對中日「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共識性再定位。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日本發佈2024年版《外交藍皮書》。

庚欣指出,日本這次談及的「戰略互惠關係」,是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之時,雙方發表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所提出的,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確立,其實就類似於今天中美關係要扣好的「第一粒鈕釦」的意義,這是中日關係一次重大的進展。

其實,百年來的中日關係一直都存在誰來主導、走向何方的問題。當然這中間有美國的因素,因為日美在二戰後至今的制度安排上,是美國在直接影響甚至在重大問題上主導著日本的一些外交決策。但是,在中日互動中,中方是主導的一方,而在建交之後開啟的中日關係發展的熱潮中,中方倡導的以「友好外交、人民外交、和平外交」為主要特徵的中日關係發展,應該說一直是順暢的。

但是,近年來,由於日本面對著「百年變局」等各種各樣的壓力。首先是中日關係力量對比的顯著變化。中國從以前遠遠落後於日本的經濟發展,到2010年經濟總量開始超越日本,到之後的十幾年間,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三倍以上。而日本則明顯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和壓力。而且伴隨中日經濟和綜合實力的這種明顯的變化,同時呈現出中日關係似乎在向著負面的方向發展。在中日經貿額不斷增長的同時,中日之間的政治信任和民間感情卻似乎在不斷的下降,這種微妙、複雜的中日關係取態,對中日都是壓力很大的,對日本尤其如此。

同時,中日兩國在戰後一直就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比如「東亞爭雄」的問題、「歷史認識」的問題、台灣問題、兩國的領海劃界問題等等。近年來,中日都在走向大國化的進程中,又不斷地發生摩擦和碰撞。一定程度上,這也是日方近年少提甚至不提「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原因。

那麼日本重申「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對中日關係意味著什麼?日方還有政策調整嗎?

庚欣認為,日本是一個島嶼國家,所謂島嶼國家,就必須要成為「陸海聯動」的橋樑。但是,從戰後幾十年的實踐來看,日本和周邊各國的關係發展並不融洽。另外,日本畢竟是個經濟大國,它的經貿關係主要是靠和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互動,而不是依靠美國。現在日本和中國每年經貿額達到3600多億美元,而和美國的經貿額只有中日經貿額的一半左右。地緣關係上大家又是「搬不走的鄰居」,這些都使得日本處處進退兩難。

其實,日本無論是自身的穩定、還是經濟繁榮以及大國化進程,都處處離不開中國。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來,岸田似乎和拜登走得很近,爭相送「投名狀」,但實際上他也在很積極地推動日本加入RCEP,加強和中國及亞洲的這種實質性的合作關係,以穩定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就在最近兩天,他跑到美國去和拜登「秀恩愛」的同時,又和中韓兩國爭取要在五月份舉辦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推動中日韓的合作。這些看似矛盾的表現,正是日本今天面對兩難困境和自身國家發展「焦慮」的一個真實寫照,美國的焦慮是「霸權的焦慮」,日本的焦慮可是「生死的煩惱」,所以就更顯得進退失據、捉襟見肘。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4月11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講。

他認為,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尤其要冷靜、準確地把握美日各自的矛盾,特別要重視日本的動向,調動中日關係中的積極因素,注意克服消極因素,中日關係也要扣好第一粒鈕釦,重建「戰略互惠關係」就是今天中日關係的第一粒鈕釦,進而也同樣用「和為貴、穩為重、信為本」的方針來建立中日相處之道,牢牢掌握住中日關係的主導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