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倭名將屢立奇功 最後竟遭罷職棄用 戚繼光晚景淒涼

歷史長河

抗倭名將屢立奇功   最後竟遭罷職棄用   戚繼光晚景淒涼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抗倭名將屢立奇功 最後竟遭罷職棄用 戚繼光晚景淒涼

2022年05月24日 10:00 最後更新:11:21

明朝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抗倭名將戚繼光在山東老家離世,時年58歲。戚繼光出身將門,自16歲時承襲祖上世職,擔任山東蓬來的登州衛指揮僉事,就已專門防範倭寇入侵。戚繼光為大明王朝南征北戰幾十年,可謂戰功顯赫,最後卻被皇帝罷職棄用。

戚繼光繼承祖上軍職時,正值嘉靖統治年間,當時北方,蒙古各部頻繁入侵,兵鋒直抵北京城下,釀成「庚戌之變」;在東南沿海一帶,則受到倭寇的嚴重騷擾。「南倭北虜」造成大明王國的邊疆危機,嚴重威脅著明朝的統治。

戚繼光畫像。(網上圖片)

戚繼光畫像。(網上圖片)

戚繼光的軍事生涯是從抗倭開始的。《明史·戚繼光傳》載,嘉靖三十四年,戚繼光「改僉浙江都司,充參將,分部寧、紹、台三郡」。在浙江期間,戚繼光發現明朝官軍不習戰事,於是招募三千人,加以訓練,演習「鴛鴦陣」,最終組建成一支精兵,人稱「戚家軍」。

此後,戚繼光率領「戚家軍」轉戰東南沿海一帶,在浙東地區九戰九捷,之後又率軍深入福建等地剿滅倭寇。嘉靖四十四年,滋擾明朝數十年的倭寇被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徹底肅清。然而,倭寇剛肅清,北邊又有危機,朝廷調戚繼光入京,擔任神機營副將,負責訓練軍隊。

戚家軍繪圖。(網上圖片)

戚家軍繪圖。(網上圖片)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被任命為薊鎮總兵,鎮守薊州、永平、山海關等處。自此,戚繼光在薊鎮訓練軍隊、修築長城,採取了一些軍事措施。經過幾年,「薊門軍容遂為諸邊冠」,薊鎮轄區內的長城「精堅雄壯,二千里聲勢聯接」,至今河北省秦皇島、唐山、承德一帶的長城,都是當年戚繼光主持修建的。

戚繼光鎮守薊鎮期間,「邊備修飭,薊門宴然」,蒙古諸部根本無法從這裡突入明朝境內。從上述可見,明朝解決「南倭北虜」問題與戚繼光有莫大關係,他的功勞足以封侯賞爵。然而,戚繼光後來不僅沒有得到封賞,反遭皇帝嫉恨,被免職棄用,為何這樣?原來他的功過都與一個人有關,就是張居正。

戚繼光軍事著作《紀效新書》中的鴛鴦陣示意圖。(網上圖片)

戚繼光軍事著作《紀效新書》中的鴛鴦陣示意圖。(網上圖片)

內閣首輔張居正非常賞識戚繼光的才能,不遺餘力支持他,兩人關係也非常密切,因此朝中普遍認為戚繼光為張居正的黨羽。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沒多久,萬曆皇帝開始清算張居正,戚繼光即被捲入這場風波。

張居正死後半年,兵科給事中張鼎思認為戚繼光與張居正關係密切,不應該在薊鎮做總兵,於是「當國者遽改之廣東」。加上薊門邊境「晏然多年」,烽火不舉,朝廷認為戚繼光可有可無。戚繼光「悒悒不得志」,勉強赴任廣東總兵,官階依舊,但失去了拱衛京師的重要地位。到了第二年,戚繼光提出辭職養病。可是,萬曆皇帝連這最後的面子都不給。在兵科給事中張希皋的彈劾下,萬曆皇帝罷去戚繼光一切職務。

萬曆皇帝像。(網上圖片)

萬曆皇帝像。(網上圖片)

據指,戚繼光遭罷官後,回家居住,因無甚積蓄,晚年淒涼,甚至醫藥費不繼。三年後,御史傅光宅上疏重新起用戚繼光,結果被萬曆皇帝斥責及罰了兩個月薪資。屋漏偏逢連夜雨,戚繼光最終在貧困交加中病故,而生前立功足以受爵的他,朝廷最終都沒給他一個諡號,令人唏噓!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