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晚清經濟命脈竟由英國人控制 赫德執掌中國海關近50年

歷史長河

晚清經濟命脈竟由英國人控制   赫德執掌中國海關近50年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晚清經濟命脈竟由英國人控制 赫德執掌中國海關近50年

2022年05月25日 10:00 最後更新:10:12

鴉片戰爭後,中國屢次遭列強欺壓,喪失國土之餘,在內政外交上也遭歐美掣肘,列強在華代理人往往在經濟、外事等部門佔據要津,權勢亦大。當中有一位曾掌控晚清經濟命脈近半個世紀,還差點當上中國的海軍司令。此人就是執掌中國海關長達50年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

不過,按當時的國情,讓洋人來管理中國海關事務,對於清政府來說,也可說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受不平等條約的壓迫,清政府辦海關,必須要「邀請外國人幫辦」;另外,清政府四大海關,早已經千瘡百孔、腐爛透頂。

更多相片
掌控晚清經濟命脈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網上圖片)

鴉片戰爭後,中國屢次遭列強欺壓,喪失國土之餘,在內政外交上也遭歐美掣肘,列強在華代理人往往在經濟、外事等部門佔據要津,權勢亦大。當中有一位曾掌控晚清經濟命脈近半個世紀,還差點當上中國的海軍司令。此人就是執掌中國海關長達50年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

粵海關大樓舊址。(網上圖片)

赫德於1854年來華工作,歷任英國駐寧波領事館翻譯、廣州粵海關副稅務司,1861年接替同胞李泰國,出任代理總稅務司職務,兩年後轉正。赫德正式掌舵海關,便將之「專享」,容不得他人覬覦染指。當獲得絕對權威後,赫德放開手腳,大力改革海關管理體制,力圖將之拓展成中國最清廉、效率最高的部門。

清朝的中國海關腐敗現象嚴重。(網上圖片)

憑藉海關工作成就,赫德頻頻以「客卿」的身份對清廷建言獻策,在內政外交方面提出過很多尖銳的改革意見。早在1865年,赫德便向總理衙門呈遞由他撰寫的《局外旁觀論》,以局外人的姿態,要求清廷效法歐美「改革自強」,以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清廷將此文下發給各地督撫討論,立時引起一場政壇大震動,開「洋務運動」先聲。

晚清三任海關總稅務司皆為英國人。(網上圖片)

赫德不僅插手中國內政,還屢屢參與清廷外交事務,在中法和談、庚子和談等事件中,都充當了清廷與外國溝通的「橋樑」。事實上,赫德在代表清廷對外談判時,基本上能堅持和維護中國的利益、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盡量減少損失之下幫助中國達成相對合理的條約。

1908年,赫德由上海離開,海關關員列隊送行。(網上圖片)

1873年,日本派艦侵擾台灣,清廷震動,於是,購置戰艦、組建海軍一事排上日程。赫德作為購置戰艦的負責人,在1879年為清廷採購了12艘戰艦,但噸位與作戰能力均無法與英國遠東戰艦相抗衡,以消解英國國內對他的顧慮。同年,赫德又向清廷建議設立總海防司署,自薦出任總海防司。

保存在其母校的赫德畫像。(網上圖片)

赫德的建議剛一提出,馬上便被李鴻章的心腹幕僚薛福成識破。薛福成認為,赫德本已掌握國家財政,若再控制海軍,好比為虎添翼,後患無窮。李鴻章認為極有道理,便向清廷力陳由赫德掌控海軍的危害性,所以,等到1885年設立海軍衙門時,赫德便被排除在管理者之外。《清史稿》載:「時總稅務司赫德喜言事,總署議授為總海防司,福成上書力爭,乃止。」

掌控晚清經濟命脈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網上圖片)

掌控晚清經濟命脈的英國人赫德(Sir Robert Hart)。(網上圖片)

赫德於1854年來華工作,歷任英國駐寧波領事館翻譯、廣州粵海關副稅務司,1861年接替同胞李泰國,出任代理總稅務司職務,兩年後轉正。赫德正式掌舵海關,便將之「專享」,容不得他人覬覦染指。當獲得絕對權威後,赫德放開手腳,大力改革海關管理體制,力圖將之拓展成中國最清廉、效率最高的部門。

赫德改革海關效果可謂立竿見影,1861年始,他僅用了26年,便將海關稅收由496萬兩白銀增至2000萬兩,佔當時清廷總稅收的24%。海關稅收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最穩定,為清廷從事洋務運動、賠償債務提供充足資金流和信用擔保。赫德憑藉著這些業績,自然被清廷上下視為「財爺」,無論如何都不敢得罪。

粵海關大樓舊址。(網上圖片)

粵海關大樓舊址。(網上圖片)

憑藉海關工作成就,赫德頻頻以「客卿」的身份對清廷建言獻策,在內政外交方面提出過很多尖銳的改革意見。早在1865年,赫德便向總理衙門呈遞由他撰寫的《局外旁觀論》,以局外人的姿態,要求清廷效法歐美「改革自強」,以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清廷將此文下發給各地督撫討論,立時引起一場政壇大震動,開「洋務運動」先聲。

清朝的中國海關腐敗現象嚴重。(網上圖片)

清朝的中國海關腐敗現象嚴重。(網上圖片)

赫德不僅插手中國內政,還屢屢參與清廷外交事務,在中法和談、庚子和談等事件中,都充當了清廷與外國溝通的「橋樑」。事實上,赫德在代表清廷對外談判時,基本上能堅持和維護中國的利益、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盡量減少損失之下幫助中國達成相對合理的條約。

赫德雖不失為中國的「好朋友」,然而,畢竟非中國人,他替中國做事的終極目標,無非還是想為英國擴大在華權益服務。這點在他意圖染指中國海軍事務、自薦擔任海軍司令一事上,體現明顯。

晚清三任海關總稅務司皆為英國人。(網上圖片)

晚清三任海關總稅務司皆為英國人。(網上圖片)

1873年,日本派艦侵擾台灣,清廷震動,於是,購置戰艦、組建海軍一事排上日程。赫德作為購置戰艦的負責人,在1879年為清廷採購了12艘戰艦,但噸位與作戰能力均無法與英國遠東戰艦相抗衡,以消解英國國內對他的顧慮。同年,赫德又向清廷建議設立總海防司署,自薦出任總海防司。

1908年,赫德由上海離開,海關關員列隊送行。(網上圖片)

1908年,赫德由上海離開,海關關員列隊送行。(網上圖片)

赫德的建議剛一提出,馬上便被李鴻章的心腹幕僚薛福成識破。薛福成認為,赫德本已掌握國家財政,若再控制海軍,好比為虎添翼,後患無窮。李鴻章認為極有道理,便向清廷力陳由赫德掌控海軍的危害性,所以,等到1885年設立海軍衙門時,赫德便被排除在管理者之外。《清史稿》載:「時總稅務司赫德喜言事,總署議授為總海防司,福成上書力爭,乃止。」

1908年,在中國生活了54年後,赫德寫下一首意味深長的詩,稱「你嬉戲已足,你吃飽喝足,該是你離去的時候了」,在同年4月13日啟程回國。當天,清朝大小官員、各界名流及歐美駐華使節共計上千人前往送行。赫德回國後,依然掛著海關總稅務司的頭銜。

保存在其母校的赫德畫像。(網上圖片)

保存在其母校的赫德畫像。(網上圖片)

1911年9月20日,赫德帶著對中國的依戀,在住所壽終正寢,終年77歲。清廷聞訊後為赫德致哀,並追授他為太子太保。就在赫德去世後145天,宣統帝頒布退位詔,赫德為之效力整整50年的大清帝國覆亡。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