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立陶宛啤酒喪失所有中國訂單 轉賣台灣只得一成銷量 唯有求助歐盟

博客文章

立陶宛啤酒喪失所有中國訂單 轉賣台灣只得一成銷量 唯有求助歐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立陶宛啤酒喪失所有中國訂單 轉賣台灣只得一成銷量 唯有求助歐盟

2022年05月25日 11:24 最後更新:14:25

立陶宛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廠「沃福斯」,自2021年秋天立陶宛容許台灣設立辦事處挑釁中國主權後,喪失了所有中國訂單。

然而,取消立陶宛啤酒訂單並不是中國官方主導,而是民間自發行為。儘管中國早前就明確回應過,中國沒有以經濟脅逼對待任何國家,立陶宛仍然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在對立陶宛實施經濟打壓政策。於是立陶宛將中國告到歐盟,歐盟又想把中國告到WTO,目前歐盟各國正在商討如何應對中國對立陶宛的「貿易制裁」,但也並未提出實質措施。

立陶宛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廠「沃福斯」。網上圖片

立陶宛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廠「沃福斯」。網上圖片

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後,立陶宛商品目前已經很難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沃福斯」啤酒在7年前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銷量一直不錯,2020年銷售量70萬升,2021年達到120萬升,其實原本這一年的銷售目標是200萬升,但在第四季度,中國商家取消了全部訂單,才跌到120萬升。

而此時,台灣成了立陶宛啤酒廠的接單者,「沃福斯」2020年中進入台灣市場,銷售8000升,但2021年台灣接受大陸退貨後,銷量衝到18萬升。這種銷量只及中國大量銷量的一成,對「沃福斯」來說,自然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台灣民眾對台當局無限度接受立陶宛的貨物十分不滿,此前大陸拒收的2萬瓶朗姆酒,就被台灣接收。有人毫不客氣地說,「全世界似乎發現一個共同秘密:只要喊愛台灣,就有錢賺了……」

立陶宛國內對華政策目前呈現兩極,一派對華道歉,如立陶宛總統,稱「設立台灣代表處」是個錯誤,一派認為應該聲討中國,如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其代表立陶宛四處告狀,向美國和歐盟求助。

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

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

1月14日,歐盟27國外長在法國布雷斯特舉行非正式會議,聚焦如何應對中國對立陶宛的「貿易制裁」。

法國前外長勒德里昂在會後發表聲明,表示將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推動歐盟反脅逼措施。

法國前外長勒德里昂。AP圖片

法國前外長勒德里昂。AP圖片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以及瑞典和奧地利外長,也紛紛聲援立陶宛,但這次外長會議並未提出實質措施。

歐盟主管貿易的執行委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表示,中國海關不再處理從立陶宛進口的產品,並阻擋使用立陶宛零組件的歐盟企業產品,卡在中國港口的產品數量一直在增加。

1月14日,德國外交部發言人柏格表示,德國和歐盟與歐盟夥伴立陶宛站在一起,他稱,德國的立場很清楚,就是「要求中國解除對立陶宛和歐盟內部市場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脅逼措施」。

歐盟執行委員會正在檢視中國的脅迫措施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柏格表示,德國認為每個世貿成員國都必須遵守承諾的國際義務,包括中國在內。

世界貿易組織。資料圖片

世界貿易組織。資料圖片

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則發表回應,重申立陶宛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是公然製造「一中一台」,嚴重破壞中立兩國關係政治基礎,嚴重破壞中立雙方務實合作的氛圍。「中方堅決捍衛自身正當權益,作出的反應合理合法且必要。中國沒有以經濟脅逼對待他國,也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政治和外交脅逼。」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