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名鼎鼎的《史記》早期竟然無人問津?

歷史長河

大名鼎鼎的《史記》早期竟然無人問津?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大名鼎鼎的《史記》早期竟然無人問津?

2022年06月27日 10:00 最後更新:12:12

《史記》是中國史學界中長期備受重視的讀本,魯迅就曾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給予其極高的評價。後有梁啓超認為《史記》為中國通史之創始本,更讚揚司馬遷為「史界太祖」。然而,《史記》雖列「二十四史」之首,在兩漢期間地位不顯。即便魏晉南北朝有了史記學的建立,有出谷遷喬之感,但其位仍與《漢書》相距甚遠。

《漢書》(網上圖片)

《漢書》(網上圖片)

《史記》書成之時,流播概況十分受限。雖說並非束之高閣,朝廷對遷書的傳播仍是控制相當的嚴格,基本上只會在統治高層間流轉。因為當中不乏記載宮廷秘事,故流播概況受限。史載武帝閱到《孝景本紀第十一》和《今上本紀第十二》時,認為遷書對己刻意貶損,因而勃然大怒。不僅刊削簡上內容,連書簡也一併催毀。因此,曹魏時期《史記》中的兩篇本紀只有目錄,沒有具體文字。

不過這也不是說《太史公書》就是「禁書」,當初漢成帝劉驁與王鳳其實未曾直稱遷書為「禁書」,頂多以「不宜」說之。再論,即使司馬遷的外孫楊惲把《史記》的副本公佈於眾,亦未嘗獲罪。而褚少孫作為《史記》的研續者,在十餘年間不斷「往來長安中」,以求取遷書,也沒有受責,反而步步高升,甚至官至博士。在《漢書.敍傳》中,班固亦只說遷書在成帝時「不布」,即撒布未廣,難以獲取,卻未說明是被查禁的。

可是就算《史記》的發展在楊惲公佈於眾後,稍有起息,但哪怕有萌芽之勢,其流布冷清依然可。比方說直到東漢末年,為《史記》注書的僅有延篤《音義》與無名氏《音隱》兩家;相反《漢書》的注家多達二十二家。

最可惜的是,因為「獨尊儒術」的文化氛圍,《史記》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雖說西漢《史記》續補者眾,但除了褚少孫傾心研讀續作外,不乏其餘都是藉續《史記》以歌頌漢室之事,甚至漢儒為了「衛道」,而把《史記》視為「謗書」。比如揚雄就是最早評論者,常批史公乃「是非不頗繆於聖人」。雖然東漢學者大多認為《太史公》違戾《五經》,但儒仕們也沒有全盤否定《史記》。譬如文學家劉向嘗向遷書表達極高贊揚,更稱「遷有良史之材」,以及君主王莽也曾對《史記》給予褒揚。只不過比起前者的真心讚揚,後者更多像是以遷書作為攻擊漢朝的武器,以鞏固自屈新朝政權的權威。簡而言之,《史記》在兩漢間沒有被真正認可是基於社會環境中的政治意識,而時人對於司馬遷的考證工作,文辭鋪排,或是選材實錄都是抱有相對的肯定,只是當時對其持有貶損態度乃為一種政治正確。

王莽(網上圖片)

王莽(網上圖片)

後來在唐代,《史記》終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而宋人王應麟稱之為「史記學」。若是要談及史記學的奠基期,則要追溯至魏晉南北朝。恰逢在這個史記學之泉頭的朝代,《史記》與《漢書》在地位上有着諸多衝撞。

魏晉時期,經學衰微,連帶《漢書》也不復獨尊之位。就客觀環境而言,《史記》流傳的最大障礙終被清除。儒學的衰落使學術能跳出往昔思維的束縛,以致文學、玄學、藝術等都得以發展,尤其是史學能夠獨立於經學。同時,亦因為南北朝政權嬗遞頻仍,當權者在世變與憂患的影響下都紛紛以史為鏡,希望藉着「見盛觀衰,原始察終」的《史記》能夠延長國祚。因此,此時的《史記》漸漸能與《漢書》平起平坐。大有晉人傅玄、張輔在評班馬優劣時,直言班書不如遷書。宏觀來看,裴駰的《史記集解》、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和張守節的《史記正義》正是象徵着史記學的發展高峰。

《史記三家注》(網上圖片)

《史記三家注》(網上圖片)

《史記》就如古老的希臘藝術與史詩般,雖有瑕,卻不掩瑜。它的古朴之美雖在早年間未受重視,但橫觀整個中國史學上則占據了不個撼動的地位。朝代的各異,促使審美的不一,但不可否定的是《史記》身上的閃光點並不因時間流逝而消失,反在中國歷史上烙下深痕。

史記《網上圖片》

史記《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