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明朝人千金只求贗品一幅? 為何明朝書畫造假風盛極一時

歷史長河

明朝人千金只求贗品一幅? 為何明朝書畫造假風盛極一時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明朝人千金只求贗品一幅? 為何明朝書畫造假風盛極一時

2022年06月09日 10:00 最後更新:13:28

俗語有云「有價就有假」,而骨董更是「自來多贗」。雖然藝術市場與贗品如影隨行,但其實贗品的存在並非一日之鮮,而是古已有之。早在西元前一世紀,羅馬商人為謀巨利,便開始到處大量兜售偽造的希臘雕像。而中國的書畫作偽史亦同樣悠長,從魏晉南北朝至今從未歇止。到了明中後期,造偽之風因商品經濟、競奢之風越演越烈,而誆騙、造假等社會亂象也相繼而生。然而,明朝社會這樣光怪陸離的收藏文化到底是怎樣出現的呢?

明朝人重書畫的文化風潮(網上圖片)

明朝人重書畫的文化風潮(網上圖片)

明朝中後期,奢風漸至。一別百業凋敝的社會面貌,明後期不只是士大夫間互相攀比,連同百姓們都要爭風相仿。比如當初生員專屬的「瓦楞鬃帽」,在萬歷年間就變成了富貧皆戴之物。本來奢侈作為一種社會風氣,也只不過是奢侈品庶民化的進程,但是對於士大夫來說,這些本可象徵他們身份地位的東西,如今卻變成人人可競逐購置之物,自然不是味兒。加上,因為「賈竪」那宏厚財力,士大夫在這場奢靡之爭中佔不上一點優勢。因此士大夫很多時都跋前躓後,既落了面子,又得要面對競奢後的道德譴責。為了鞏固自己地位與身份霸權,他們只得另闢新徑,把消費觸角投向了既是奢侈商品、又是文化商品的古玩書畫上,企圖把奢儉之辯轉化為雅俗對立。只有從消費品味下手,才能把士大夫與一般人作出身份區隔,這就解釋了書畫市場在明朝如此發達的原因。

明朝瓦楞鬃帽(網上圖片)

明朝瓦楞鬃帽(網上圖片)

可是,偽畫市場又怎樣跟着蓬勃起來呢?畢竟晚明的奢侈消費已脫離了維生層次的層面,所以這種能彰顯其清雅的文化潮流出現不久後,富商們很快也不甘於後,開始舞文弄墨起來。只是真跡有限,且張張都堪比天價,所以面對這份不斷被蠶食的消費榮光,士大夫們很多時候都只能乾着急。加上,下層文人俸祿甚少,鬻字賣畫已經難以維持三餐溫飽,倒不如一了百了,索性投入作偽市場。就是這樣,在真跡供不應求,買畫不一定懂畫的情況下,不少傳統文人便「棄儒就賈」,參與到這場作偽工程中。

明後期,贗品在藝術市場泛濫起來。就連有着知名鑑藏家李開先也被王世貞譏諷為「無一真者」,觀其藏就如同「盲人觀場」。不過作品的真偽在明朝社會並不重要,正如清人徐余所言「自愚即可愚人」。哪怕是一文不值的東西,只要「自矜目力勝人,彼以為假,我獨識其真」,願意買它的人就自然大有人在。及時止損,盡早脫手,那麼愚人自是另有其人。

雖說藝術品造假歷來有之,但如明代中後期的猖獗卻是前所未有,往往都是「片縑朝出,午已見副本,有不十日,到處有之,凡十餘本者」。不過明朝社會面對着這一系列的情況,似乎早已麻目。哪怕有賣家以次充好,把贗品當作真跡出售,普通百姓未有選擇嚴厲批評那些作偽者,反而帶着竊喜,直接購買那些由作偽集團中批量生產的精美仿作,造就了「贗鼎易售」的奇怪局面。

偽好物——蘇州片(網上圖片)

偽好物——蘇州片(網上圖片)

只是面對剽竊者,連名畫家自身也對其展示着不一般的縱容。在《馮元成集》中,看到有人作偽自己的畫作,不但沒有沒有怒火中燒,反自言才華不如剽取者,繼而感嘆自己只不過徒佔虛名。甚至作偽者們拿着贗品到他跟前以求題款時,他亦一一答應。雖不能說文徵明的態度是畫家常態,但從另一名畫師沈周面對「販夫牧豎」索畫求款時,同樣毫不為難地應下時,就可知道社會大眾對作偽之風未必感到痛恨,更別說施予抨擊。

文徵明(網上圖片)

文徵明(網上圖片)

晚明文人對作偽次品抱有矛盾心態。既是接納,亦是排斥。孫礦曾提及市場流傳的懷素《千字文》雖則筆法猶似,可卻只得其形,而「乏蘊藉」。因此,上層士紳抵制偽品,除了是不滿風雅罪人們的污穢行徑外,更是反感那「筆筆惡俗」的偽品;但面對着偽中精品,不但有揚言「有假者持來,我買」的楊溥,更有毫不猶豫費銀買下「幾於奪真」的《寶晉齋法帖》的李日華。可見士大夫對上等偽品可以說是寬容體恤,甚至能給出「真偽平等」的結論。說到底,兩種態度的差異還是建基在偽品的質量,並非在作偽與否的行為道德上。

不少人對李日華的「真偽平等」論嗤之以鼻,認為他是在為自己多次購買贗品書畫之事而狡辯。但其實購買與否,應當取決於個人情感,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真」與「偽」。就如張丑所言「真賞者當亟購也」,當中亦沒有強調「真品」是「亟購」。藝術品的原創性與獨特性固然重要,但若是一眛盲目追求「真者可寶,假者當棄」,而沒有對物品的美學價值進行判斷,只不過是另類的跟風從眾、附庸風雅。當然從道德層面而言,作偽盛行無疑是歪風,那些專收十歲幼童為小學徒臨摹名家之作的古玩店更應被禁止。但從藝術及社會學的層面而言,作偽現象卻是明代社會經濟蓬勃及藝術發展成熟的必然產物。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