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研究:每4名康復者有3人罹患 陳家亮指「長新冠」仍有很多未知

社會事

中大研究:每4名康復者有3人罹患 陳家亮指「長新冠」仍有很多未知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研究:每4名康復者有3人罹患 陳家亮指「長新冠」仍有很多未知

2022年06月10日 22:04 最後更新:02:20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接受中通社專訪時表示,涉及新冠後遺症的「長新冠」問題不容忽視,中大醫學團隊跟進逾300位新冠康復者半年後,發現每4名康復者中,便有3人患「長新冠」,佔76%。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資料圖片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資料圖片

陳家亮指出,「長新冠」是一種多器官的症狀問題,有人是每個器官都出現問題,有人是某些器官,某些系統的症狀比較明顯。

為何會出現這些「長新冠」症狀?答案在腸道。作為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領導研究團隊,在今年1月研究腸道細菌失衡與不同類別的新冠後遺症之間的關聯。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我們研究分析超過1200個糞便樣本,發現「長新冠」病人腸道微生態,有奇特的微生態失衡。多了一些『惡菌』,或者少了一些益菌,讓腸道細菌失衡。」陳家亮認為,也許是失去這些物質,讓「長新冠」人士有這些無法解釋的持續症狀。

儘管沒有證據顯示「長新冠」與感染病毒後症狀的嚴重程度相關,但感染風險在不同的變種病毒株中存在差異。陳家亮表示,簡而言之,確診新冠後輕症或重症,與是否出現「長新冠」,暫時顯示是沒關的。不過,陳家亮也強調,奧密克戎(Omicron)患者康復後患“長新冠”風險,相比德爾塔(Delta)低很多。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陳家亮提醒,若在感染後康復超過一個月有持續症狀出現,應及時求醫。陳家亮指出,「長新冠」仍有很多未知,因人而異,科學家仍在探索。陳家亮呼籲,任何事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大家積極接種新冠疫苗,不僅可以減少感染病毒風險,也可以降低得「長新冠」機率。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接受中通社專訪時表示,涉及新冠後遺症的「長新冠」問題不容忽視。中通社相片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接受中通社專訪時表示,涉及新冠後遺症的「長新冠」問題不容忽視。中通社相片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于君,獲選為中國醫藥最高榮譽、第24屆「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基礎醫學獎得主,以表彰她在消化道腫瘤發病機制和防治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和貢獻。

吳楊獎被譽為「中國醫藥最高榮譽」,今屆共有15名醫藥衞生範疇的專家獲獎,而于教授為榜上唯一來自本港學府的學者。

于君(中)。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中)。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同時亦是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于君教授,她表示:「我很感謝吳楊獎的專家組和委員會,對我和我團隊在消化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研究工作予以肯定,授予我這個醫藥衞生領域最高榮譽。我們將繼續努力,發揮團隊優勢,並珍惜各方支持。基礎科研是推動醫學進步和發展必不可缺的因素。我和研究團隊經常埋首實驗室中進行嚴謹的基礎和轉化科研,致力為臨床醫學帶來貢獻。研究工作雖然艱苦,但我卻因為優秀的工作夥伴而享受這個艱辛的過程。」

除了身兼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歐洲科學院院士和香港科學院院士外,于教授亦是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她先後獲頒國內外重要學術獎項多達50餘個。她從事消化疾病研究30年,現為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及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她在揭示消化道腫瘤發病分子機制、闡明腸道微生態與腫瘤的關係、脂肪肝和相關肝癌機制、開發早期診斷標誌物和治療靶點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貢獻。其自主專利研發的腸癌和胃癌早期診斷標誌物更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應用於臨床檢測。

于君。中大醫學院圖片

于君。中大醫學院圖片

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是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經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利用社會資源,與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於1994年共同設立,包括特殊貢獻獎,以及在基礎醫學領域、臨床醫學領域、藥學領域和公共衞生領域的獎項,旨在表彰和獎勵在醫藥衞生領域作出突出貢獻,以促進國家醫藥衞生發展的醫學或藥學學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