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白虹貫日」暗藏預示 荊軻刺秦王不復還

史空穿梭

「白虹貫日」暗藏預示   荊軻刺秦王不復還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白虹貫日」暗藏預示 荊軻刺秦王不復還

2022年06月20日 20:00 最後更新:06月21日 00:06

成語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

戰國末年,秦國即將吞併全部六國,燕國危在旦夕。燕國的太子丹與秦王嬴政有舊仇,擔心秦國滅燕國後,自己沒有好下場,於是千方百計想阻擋秦國的進攻。當時秦國的軍事實力遠起燕國,太子丹於是想出派勇士刺殺秦王的主意。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太子丹的太傅鞠武不認同太子丹的主意,但又沒法阻止,便向他推薦了一位智謀深遠的燕國遊俠田光,建議太子丹同田光商討後再決定是否應該採取行動。豈料田光聽完太子丹的敘述後,不但表示贊成,還向他推薦了一位當時著名的勇士荊軻。

太子丹便向荊軻說出自己的設想:「我準備派您出使秦國,給秦王獻上豐厚的禮物。秦王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見有利可圖,一定會接見您。您在在上殿接近秦王時,就伺機挾持秦王,迫使他答應把侵佔各國的土地悉數歸還,並撤退軍隊。如果能這樣,那是最好的結果。如果秦王不答應,就馬上殺了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荊軻欣然接受了這一艱巨任務,並和副手秦舞陽帶著裝有出逃燕國的秦國將領樊於期的首級匣和裡面藏有鋒利匕首的燕國督亢地圖匣上路了。

荊軻出門後,太子丹命人觀察天象。這時天上有一道白虹,但沒有貫穿太陽。因為古人認為虹象徵臣,日象徵君,白虹若能貫日,則預示臣行刺君能夠成功,沒有貫穿,則預示不能成功。太子丹當時憂心如焚,垂頭喪氣地說:「看來,我們的計劃要失敗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在秦國的朝堂之上,荊軻獻上地圖,趁秦王展開地圖之際,迅即奪過已露出來的匕首,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著匕首刺向秦王,卻沒刺中,自己反被亂劍刺死。 

「白虹貫日」指白色的長虹穿過太陽,形容異常的現象;古人以為這種變異的天象,是人間君主遇害或英雄精誠感天的徵兆。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