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終於在三星堆遺址問世多年後公布了最新的考古成果,並確立了6個祭祀坑的埋藏年代。除了五號坑和六號坑年代稍晚外,三號坑、四號坑、七號坑、八號坑的埋藏年代均屬殷商代晚年,即距今3200年至3000年。這些文物瑰寶不僅造型奇特,更是前所未聞。一起來揭開古蜀文化的神秘面紗吧!

三星堆遺址考古的階段性成果發布(網上圖片)

三星堆遺址考古的階段性成果發布(網上圖片)

在古蜀文化遺蹟堆橫空出世前,人們僅能靠李白《蜀道難》中一句「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去猜想這恢詭浪漫的古蜀文化。據考古發現,早在200多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四川就已經有人類活動的痕跡。當中原踏入夏朝時,四川地區便處於上古傳說的時期,而眾人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杜宇化鵑、長苰化碧等神話都是四川先王的活動足跡。大約在夏商之際,蜀人部落便從現今茂縣一帶,遷徙至成都平原,並在那建立了一個奴隸制的政權——蜀國。則說蜀國的文化淵源撲朔迷離,但從出土文化中的青銅器、酒器、祭器就可以從中窺探出帶有古蜀色彩祭祀文化。

除了三星堆祭祀坑中的祭器外,考古人員在周邊地區還發現了大量小型祭祀台地。雖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但似乎古蜀人對於祭祀一事的重視程度也不遑多論。且說商族人尊神、尊祖,那麼要如何體現這一份尊敬?當然是要靠隆重、豐富的祭品。殷人不但會以精心飼養的家蓄和潔淨飽滿的水果當供品,還會向神靈進獻精雕細刻的青銅器、玉石和陶器。根據已出土的甲骨文,商朝一次的奉獻可多達二三百頭牛羊,所以商皇朝飼養廄舍常常要養着上千頭牛,也是不無道理的。那麼若是從祭祀大典的隆重度考慮,三星堆遺址僅僅六個祭祀坑便有着上萬件文物也是可以理解的。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不過說到底,商朝最有名的祭祀方法莫過於以人為祭的血祭,而最著名的祭品當然是旱久禱雨的成湯王。當時恰逢商朝初立之時,七年大旱使百姓的生活變得水深火熱。成湯王為了以表虔誠,決定在齋戒、淨身數日後成為人牲。幸好,在正要點燃薪火之時,雨水便紛紛而至。雖然在古蜀文明的出土文物中未見人祭之跡,但以人為祭的文化在蜀國恐怕還是存有一絲可能性的。只因在當時人們並不會以「殘忍」、「血腥」等字去形容血祭,就像在吉光片羽間我們也找不到讓成湯王珍惜生命的諫言。因為時人知道生命終結並不在於肉體湮滅,再者成湯禱雨後是要長伴在「賓於帝」身側,而非神魂俱散,所以在同樣是奴隸制政權的蜀國,人們有着一樣的思想、文化也不足為奇。

成湯禱雨(網上圖片)

成湯禱雨(網上圖片)

至於古蜀國國人所尊崇的是否那虔敬的賓於帝,就似乎還有商榷空間,因為在三星堆的出土造像中有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大型銅人立像。它跟其它鑄造精美的青銅像一樣,形體高大、眼眶深邃、雙耳厚實招風。有不少學者視之為當時土地崇拜的體現物,而當中形態各異的銅質人頭像則被認為是蜀人多神信仰的證明。不論如何,正是因為這些造像涵義難明,才會引起世人無盡的遐想,而這也是古蜀文明的獨有魅力之一。

圓頂金面青銅人頭像(網上圖片)

圓頂金面青銅人頭像(網上圖片)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曾說過:「中國文明的起源,恰似滿天星斗。」這話說的沒錯,而這次三星堆遺址階段性的成果發布更是再一次印證了這句話。在過去,本着「內諸夏而外夷狄」的傳統思想,中華文明的起源通常都是以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帶為中心,所以昔日學者提出「巴蜀文化」時,頂多是方便把它與青銅器文化作出區分,而不是把它視作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直到衛聚賢提出「蜀國在春秋以前擁有自己的文字,並可以鑄造青銅器」的觀點後,人們才開始視古蜀文明為中華文明其中的一員。而在今時今日,在繁多古蜀文物中,我們既可以找到中原殷商人愛用的銅器,亦可以看到在華南地區文化佔有重要地位的領玉璧、玉璋和玉戈,也可以發現半月形地帶自古有之的金器皿,便可以知道哪怕各地邁向文明的步伐並不劃一,但它們都有以自己獨特的方法豐富了中華文明,再次印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