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沒有三河壩戰役 就沒有井岡山會師

歷史長河

沒有三河壩戰役 就沒有井岡山會師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沒有三河壩戰役 就沒有井岡山會師

2022年06月16日 12:20 最後更新:12:32

三河壩是梅江、汀江、梅潭河的匯合處,史有「得此控閩贛,失此失潮汕」之說,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大革命期間,「八一」起義軍在三河壩英勇奮戰,為我軍保留了革命火種。人們常說:「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

三河壩在歷史上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

三河壩在歷史上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

1927年南昌起義後,中共中央決定在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舉行秋收起義,派張太雷到廣東成立中共廣東省委,要求省委全力在東江地區接應南昌起義軍。於是,從8月下旬開始,粵東各縣在南昌起義軍到達之前紛紛舉行武裝起義。

更多相片
三河壩在歷史上被稱為兵家必爭之地。

三河壩是梅江、汀江、梅潭河的匯合處,史有「得此控閩贛,失此失潮汕」之說,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大革命期間,「八一」起義軍在三河壩英勇奮戰,為我軍保留了革命火種。人們常說:「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

三河壩戰役紀念館內陳列的參加戰役的將領。

1927年南昌起義後,中共中央決定在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舉行秋收起義,派張太雷到廣東成立中共廣東省委,要求省委全力在東江地區接應南昌起義軍。於是,從8月下旬開始,粵東各縣在南昌起義軍到達之前紛紛舉行武裝起義。

在電影《建軍大業》中,搶灘登陸的敵軍遭遇我軍激烈反攻。

10月1日,戰鬥打響了。扼守三河壩的起義軍,在東江工農軍的配合下,與敵展開了激戰,多次堅守住了陣地。午後,朱德在河灘竹林裏召集全師軍官作戰略部署,並號召大家:「一定要堅守三河壩,牽制敵人兵力,為我主力在潮汕的戰鬥創造有利條件。」不甘失敗的敵人,又集中大炮和重機槍,隔江向起義軍筆枝尾山主陣地猛烈轟射。戰鬥異常激烈,一直打到黃昏。入夜後,20多隻敵船再次向起義軍陣地正面強渡。按照朱德「半渡而擊」的命令,起義軍集中火力,再次把敵船打沉。下半夜,一部分敵人爬上東岸,七十五團團長孫一中身先士卒,乘敵立足未穩,帶領戰士猛打猛衝,一舉全殲了上岸的300多名敵人。

復原的當年三河壩戰役戰壕。

10月2日,敵人在更加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瘋狂渡江。起義軍英勇反擊,但部分敵人約幾百人已渡過江,情況十分危急。七十三團一部奮勇作戰,迅速消滅這股登岸的敵人。接著,另有一部分敵人也從離三河壩20里的韓江下游渡過了江,因敵眾我寡,未能打退敵人,雙方處於僵持之中。在這次戰鬥中,師參謀處長游步瀛不幸腹部中彈犧牲。

井岡山勝利會師油畫。

撤離三河壩的起義軍餘部在朱德等人的帶領下,衝破圍追堵截,輾轉到達饒平。10月5日,駐扎在饒平茂芝休整。這時,朱德從潮汕方向被打散的起義軍餘部獲悉,進軍潮汕的起義軍主力已經失敗。在此情形下,前往潮汕與主力部隊會合已無可能。革命前途如何?部隊下一步如何行動?這是擺在眼前最緊迫的抉擇。

1927年9月18日,南昌起義軍一萬餘人在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朱德等人率領下,由福建進入廣東大埔。起義軍除留下朱德率領3000餘人留守大埔三河壩外,主力部隊8000餘人隨即沿韓江水陸兩路向潮汕地區進軍。

南昌起義軍主力在周恩來、葉挺、賀龍等人率領前往潮汕後,朱德率領起義軍二十五師等部據守三河壩,主要任務是牽制和阻擊尾追之敵,掩護起義軍主力部隊順利進軍潮汕。

三河壩戰役紀念館內陳列的參加戰役的將領。

三河壩戰役紀念館內陳列的參加戰役的將領。

10月1日,戰鬥打響了。扼守三河壩的起義軍,在東江工農軍的配合下,與敵展開了激戰,多次堅守住了陣地。午後,朱德在河灘竹林裏召集全師軍官作戰略部署,並號召大家:「一定要堅守三河壩,牽制敵人兵力,為我主力在潮汕的戰鬥創造有利條件。」不甘失敗的敵人,又集中大炮和重機槍,隔江向起義軍筆枝尾山主陣地猛烈轟射。戰鬥異常激烈,一直打到黃昏。入夜後,20多隻敵船再次向起義軍陣地正面強渡。按照朱德「半渡而擊」的命令,起義軍集中火力,再次把敵船打沉。下半夜,一部分敵人爬上東岸,七十五團團長孫一中身先士卒,乘敵立足未穩,帶領戰士猛打猛衝,一舉全殲了上岸的300多名敵人。

在電影《建軍大業》中,搶灘登陸的敵軍遭遇我軍激烈反攻。

在電影《建軍大業》中,搶灘登陸的敵軍遭遇我軍激烈反攻。

10月2日,敵人在更加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瘋狂渡江。起義軍英勇反擊,但部分敵人約幾百人已渡過江,情況十分危急。七十三團一部奮勇作戰,迅速消滅這股登岸的敵人。接著,另有一部分敵人也從離三河壩20里的韓江下游渡過了江,因敵眾我寡,未能打退敵人,雙方處於僵持之中。在這次戰鬥中,師參謀處長游步瀛不幸腹部中彈犧牲。

10月3日拂曉,大霧封江,戰鬥卻越來越激烈。七十五團頑強殺敵,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團長孫一中在戰鬥中負傷。七十五團第三營在營長蔡晴川指揮下,冒著敵人的炮火,堅守筆枝尾山頂陣地,彈藥打完了就同敵人展開肉搏戰。最後,蔡晴川和全營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正在此時,敵軍對起義軍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起義軍血戰三晝夜,彈少援絕,情勢十分險惡。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指揮部決定實行「次第掩護,逐步撤退」。3日晚,部隊相繼撤出三河壩,擔任掩護的七十五團一部分官兵堅持到4日早晨6時才最後撤離。

復原的當年三河壩戰役戰壕。

復原的當年三河壩戰役戰壕。

撤離三河壩的起義軍餘部在朱德等人的帶領下,衝破圍追堵截,輾轉到達饒平。10月5日,駐扎在饒平茂芝休整。這時,朱德從潮汕方向被打散的起義軍餘部獲悉,進軍潮汕的起義軍主力已經失敗。在此情形下,前往潮汕與主力部隊會合已無可能。革命前途如何?部隊下一步如何行動?這是擺在眼前最緊迫的抉擇。

10月6日,茂芝會議作出了「保持革命力量,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戰略決策,決定把部隊整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共2500餘人。此後,這支隊伍在朱德、陳毅等人的帶領下,10月7日離開茂芝,一路轉戰,抵達粵北湘南,並領導發動了粵北湘南暴動。1928年4月,部隊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

井岡山勝利會師油畫。

井岡山勝利會師油畫。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