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漢明帝馬皇后以「車水馬龍」為戒 堅拒外戚封侯

史空穿梭

漢明帝馬皇后以「車水馬龍」為戒 堅拒外戚封侯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漢明帝馬皇后以「車水馬龍」為戒 堅拒外戚封侯

2022年06月23日 20:00 最後更新:23:25

「車水馬龍」這個成語出自於 《後漢今・明德馬皇后紀》:「前過灌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士口游龍,侖頭衣綠,領袖正氣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西漢末年,政局風起雲變,而王莽篡漢就正正為這場亂事畫下了休止符。可惜好景不長,新朝國祚年僅15年,中國又再一度陷入混亂。最後乃靠漢宗室劉秀以讖緯、符圖一舉奪天下,才得以恢復大漢正統。

更多相片

西漢末年(網上圖片)

「車水馬龍」這個成語出自於 《後漢今・明德馬皇后紀》:「前過灌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士口游龍,侖頭衣綠,領袖正氣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漢明帝畫像(網上圖片)

當漢光武帝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便隨即登基為帝,是為漢明帝。為了紀念那些曾經協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們,漢明帝就決定讓畫師在南宮雲臺上畫上他們的肖像,以揚後世。可是,在這些功臣像中,唯獨缺少了大功臣馬援的畫像。

馬援銅像(網上圖片)

有下人百思不得其解,便斗膽問漢明帝箇中緣故。原來是因為漢明帝的皇后馬氏是這位伏波將軍的女兒,為了避免有專寵外戚之嫌,明帝便故意不畫馬援的畫像。

圖為清代焦秉貞《歷代賢后故事圖冊》之《約束外家》。網上圖片

同時,馬皇后亦因父親遭小人陷害而死一事,而處處虛心待人。因此就算馬皇后未有產下一子,明帝亦未有嫌棄她,甚至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時,更把賈氏之子交由馬皇后教養,以表對她的重視。當然,馬皇后也沒有辜負明帝的期望,不但待賈氏子如親子,更立志要精心培養他為一代明君,所以母子兩人關係十分緊密。

西漢末年(網上圖片)

西漢末年(網上圖片)

當漢光武帝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便隨即登基為帝,是為漢明帝。為了紀念那些曾經協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們,漢明帝就決定讓畫師在南宮雲臺上畫上他們的肖像,以揚後世。可是,在這些功臣像中,唯獨缺少了大功臣馬援的畫像。

漢明帝畫像(網上圖片)

漢明帝畫像(網上圖片)

有下人百思不得其解,便斗膽問漢明帝箇中緣故。原來是因為漢明帝的皇后馬氏是這位伏波將軍的女兒,為了避免有專寵外戚之嫌,明帝便故意不畫馬援的畫像。

馬援銅像(網上圖片)

馬援銅像(網上圖片)

同時,馬皇后亦因父親遭小人陷害而死一事,而處處虛心待人。因此就算馬皇后未有產下一子,明帝亦未有嫌棄她,甚至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時,更把賈氏之子交由馬皇后教養,以表對她的重視。當然,馬皇后也沒有辜負明帝的期望,不但待賈氏子如親子,更立志要精心培養他為一代明君,所以母子兩人關係十分緊密。

圖為清代焦秉貞《歷代賢后故事圖冊》之《約束外家》。網上圖片

圖為清代焦秉貞《歷代賢后故事圖冊》之《約束外家》。網上圖片

漢明帝去世後,18歲的太子便即位為帝,是為漢章帝。為了報答馬皇后的教養之恩,漢章帝不僅尊她為皇太后,更打算為馬太后的兄弟封爵。然而,光武帝生前就有定下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祖策,於是馬太后便厲聲反對:「皇上,難道你忘了先帝所訂下的制度了嗎?以前外戚外出時啊,總是『車如流水,馬如游龍』。這般招搖,難道皇上打算讓歷史重演嗎?」

「車水馬龍」這則成語便是從馬太后詔書中的話簡化而來,始初形容外戚叱吒風雲、能駕馭皇權時,受萬人獻媚時的景象;現今用來形客街道車馬往來時的繁華場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