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千百年來,物換星移,但歷史萬變不離其宗。熟讀歷史既能啟發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也能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在香港高昇基金熱心支持下,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小學組初賽於6月17日順利舉行。
活動由《巴士的報》主辦,《星島日報》作媒體夥伴。小學組實體比賽分必答和搶答環節,16間學校經過一輪龍爭虎鬥,當中8間學校成功晉級。它們分別是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天主教伍華小學、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英華小學、北角循道學校、道教青松小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
首輪對壘的包括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聖公會主風小學和大埔舊墟公立學校。甫開始,梨木樹先聲奪人,以10分領先,至搶答時段,同學穩打穩紮,主攻回答有把握的題目,逐漸把分數拉開。至於與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同居第二的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參賽學生積極搶攻,但偶有失誤而扣分,導致分數未能咬緊梨木樹。梨木樹和優才兩間學校分別取得370和280分,晉升複賽。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晉級。活動圖片
次輪初賽有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英業小學和天主教伍華小學。伍華氣勢迫人,由頭帶到尾,相反,第二名吳氏宗親總會險些失守,和第三名東華三院一度相差10分,所幸同學尾段發力,連續答對兩題,拉開50分比數,最終伍華獲380分,吳氏宗親總會則有310分。

天主教伍華小學、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晉級。活動圖片
到第三場,英華小學以510分壓倒性姿態,橫掃搶答環節,拋開第二名240分,成為當日賽事最高分的一隊。第二名爭持激烈,北角循道學校與聖公會主愛小學各有勝負,尤其在最後四題,主愛反超循道後,循道答錯第三題,倒扣20分,雙方分差達到30分,同時意味著循道必須答對餘下兩題才能超前。而循道成功力壓不利因素,奪得第二名。第四名則是廣東道官立小學。

英華小學、北角循道學校晉級。活動圖片
來到最後一輪,四間學校實力平均,戰情亦顯得緊湊。參賽隊伍有大角嘴天主教小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道教青松小學。雖然青松失落必答環節首名,但同學在搶答時段主動出擊,獲得390分的小組第一名成績;第二名則鬥得難分難解,王錦輝實現尾段超車,以10分些微優勢反超聖彼得。

道教青松小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晉級。活動圖片
經過一番精彩激烈的角逐,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分享比賽心得。梨木樹天主教小學隊員梁亦灃稱,備戰時關注《巴士的報》「史空穿梭」和「歷史長河」兩個分類,充實歷史知識,同時感謝老師逐題用心講解。他又形容,搶答時採取的「敵不動我不動」策略是致勝關鍵。他笑言,「不懂就不要答」,以免答錯扣分。
天主教伍華小學隊長呂泊賢透露,自己是第一次參加中史問答比賽,備戰絕不馬虎,每日放學後花半小時操練題目,平時會看相關漫畫,加強興趣,相信隊員和自己準備充足,有信心能進入前三。他特別感謝主辦單位舉辦這類活動,為其未來升讀中學打好更好、更紮實的中史基礎。

道教青松小學參賽隊伍。
英華小學隊長汪峻騰指,過往曾參加同類型比賽,每次規則都有不同,因此,首要是熟習比賽規則和流程。他又提到,老師每星期有一堂密集式操練,期間會派發教材,安排隊員之間搶答。至於熟讀歷史的方法,他個人會到《巴士的報》網站看資料,並且隨機抽出文章,遮蓋內容,「有少許似填充題般回答問題」。
被問到參賽得著,道教青松小學隊長黃朗峰認為,能夠加深認識中國歷史以至不同朝代發生的典故,當中不乏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他續指,操練期間,隊員之間會互相提問,同時老師會教導學習用平常心應對,即使拿不到獎,參賽本身已是難得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