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史校際精英賽】小學組8強誕生 英華小學奪全場最高分

史空穿梭

【中史校際精英賽】小學組8強誕生 英華小學奪全場最高分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中史校際精英賽】小學組8強誕生 英華小學奪全場最高分

2022年06月25日 16:46 最後更新:08月02日 18:46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千百年來,物換星移,但歷史萬變不離其宗。熟讀歷史既能啟發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也能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在香港高昇基金熱心支持下,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小學組初賽於6月17日順利舉行。

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小學組初賽。活動圖片

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小學組初賽。活動圖片

活動由《巴士的報》主辦,《星島日報》作媒體夥伴。小學組實體比賽分必答和搶答環節,16間學校經過一輪龍爭虎鬥,當中8間學校成功晉級。它們分別是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天主教伍華小學、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英華小學、北角循道學校、道教青松小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

更多相片
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小學組初賽。活動圖片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千百年來,物換星移,但歷史萬變不離其宗。熟讀歷史既能啟發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也能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在香港高昇基金熱心支持下,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小學組初賽於6月17日順利舉行。

同學積極搶答問題。活動圖片

活動由《巴士的報》主辦,《星島日報》作媒體夥伴。小學組實體比賽分必答和搶答環節,16間學校經過一輪龍爭虎鬥,當中8間學校成功晉級。它們分別是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天主教伍華小學、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英華小學、北角循道學校、道教青松小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晉級。活動圖片

首輪對壘的包括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聖公會主風小學和大埔舊墟公立學校。甫開始,梨木樹先聲奪人,以10分領先,至搶答時段,同學穩打穩紮,主攻回答有把握的題目,逐漸把分數拉開。至於與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同居第二的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參賽學生積極搶攻,但偶有失誤而扣分,導致分數未能咬緊梨木樹。梨木樹和優才兩間學校分別取得370和280分,晉升複賽。

天主教伍華小學、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晉級。活動圖片

次輪初賽有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英業小學和天主教伍華小學。伍華氣勢迫人,由頭帶到尾,相反,第二名吳氏宗親總會險些失守,和第三名東華三院一度相差10分,所幸同學尾段發力,連續答對兩題,拉開50分比數,最終伍華獲380分,吳氏宗親總會則有310分。

英華小學、北角循道學校晉級。活動圖片

到第三場,英華小學以510分壓倒性姿態,橫掃搶答環節,拋開第二名240分,成為當日賽事最高分的一隊。第二名爭持激烈,北角循道學校與聖公會主愛小學各有勝負,尤其在最後四題,主愛反超循道後,循道答錯第三題,倒扣20分,雙方分差達到30分,同時意味著循道必須答對餘下兩題才能超前。而循道成功力壓不利因素,奪得第二名。第四名則是廣東道官立小學。

道教青松小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晉級。活動圖片

來到最後一輪,四間學校實力平均,戰情亦顯得緊湊。參賽隊伍有大角嘴天主教小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道教青松小學。雖然青松失落必答環節首名,但同學在搶答時段主動出擊,獲得390分的小組第一名成績;第二名則鬥得難分難解,王錦輝實現尾段超車,以10分些微優勢反超聖彼得。

道教青松小學參賽隊伍。

經過一番精彩激烈的角逐,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分享比賽心得。梨木樹天主教小學隊員梁亦灃稱,備戰時關注《巴士的報》「史空穿梭」和「歷史長河」兩個分類,充實歷史知識,同時感謝老師逐題用心講解。他又形容,搶答時採取的「敵不動我不動」策略是致勝關鍵。他笑言,「不懂就不要答」,以免答錯扣分。

同學積極搶答問題。活動圖片

同學積極搶答問題。活動圖片

首輪對壘的包括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聖公會主風小學和大埔舊墟公立學校。甫開始,梨木樹先聲奪人,以10分領先,至搶答時段,同學穩打穩紮,主攻回答有把握的題目,逐漸把分數拉開。至於與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同居第二的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參賽學生積極搶攻,但偶有失誤而扣分,導致分數未能咬緊梨木樹。梨木樹和優才兩間學校分別取得370和280分,晉升複賽。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晉級。活動圖片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晉級。活動圖片

次輪初賽有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英業小學和天主教伍華小學。伍華氣勢迫人,由頭帶到尾,相反,第二名吳氏宗親總會險些失守,和第三名東華三院一度相差10分,所幸同學尾段發力,連續答對兩題,拉開50分比數,最終伍華獲380分,吳氏宗親總會則有310分。

天主教伍華小學、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晉級。活動圖片

天主教伍華小學、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晉級。活動圖片

到第三場,英華小學以510分壓倒性姿態,橫掃搶答環節,拋開第二名240分,成為當日賽事最高分的一隊。第二名爭持激烈,北角循道學校與聖公會主愛小學各有勝負,尤其在最後四題,主愛反超循道後,循道答錯第三題,倒扣20分,雙方分差達到30分,同時意味著循道必須答對餘下兩題才能超前。而循道成功力壓不利因素,奪得第二名。第四名則是廣東道官立小學。

英華小學、北角循道學校晉級。活動圖片

英華小學、北角循道學校晉級。活動圖片

來到最後一輪,四間學校實力平均,戰情亦顯得緊湊。參賽隊伍有大角嘴天主教小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和道教青松小學。雖然青松失落必答環節首名,但同學在搶答時段主動出擊,獲得390分的小組第一名成績;第二名則鬥得難分難解,王錦輝實現尾段超車,以10分些微優勢反超聖彼得。

道教青松小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晉級。活動圖片

道教青松小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學校王錦輝小學晉級。活動圖片

經過一番精彩激烈的角逐,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分享比賽心得。梨木樹天主教小學隊員梁亦灃稱,備戰時關注《巴士的報》「史空穿梭」和「歷史長河」兩個分類,充實歷史知識,同時感謝老師逐題用心講解。他又形容,搶答時採取的「敵不動我不動」策略是致勝關鍵。他笑言,「不懂就不要答」,以免答錯扣分。

天主教伍華小學隊長呂泊賢透露,自己是第一次參加中史問答比賽,備戰絕不馬虎,每日放學後花半小時操練題目,平時會看相關漫畫,加強興趣,相信隊員和自己準備充足,有信心能進入前三。他特別感謝主辦單位舉辦這類活動,為其未來升讀中學打好更好、更紮實的中史基礎。

道教青松小學參賽隊伍。

道教青松小學參賽隊伍。

英華小學隊長汪峻騰指,過往曾參加同類型比賽,每次規則都有不同,因此,首要是熟習比賽規則和流程。他又提到,老師每星期有一堂密集式操練,期間會派發教材,安排隊員之間搶答。至於熟讀歷史的方法,他個人會到《巴士的報》網站看資料,並且隨機抽出文章,遮蓋內容,「有少許似填充題般回答問題」。

被問到參賽得著,道教青松小學隊長黃朗峰認為,能夠加深認識中國歷史以至不同朝代發生的典故,當中不乏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他續指,操練期間,隊員之間會互相提問,同時老師會教導學習用平常心應對,即使拿不到獎,參賽本身已是難得可貴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

2024年04月19日 10:00

松齡圍位於廣東惠州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距離圩鎮約3公里。松齡圍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該處在近代中國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為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由松齡圍、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成立遺址老屋祠堂、鏟頭坳伏擊戰遺址、白芒坑保衛戰遺址、洪亞仁茶店遺址組成現今的白芒坑革命遺址群,面積約3.5平方公里。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1927年12月27日,由廣州起義餘部組建的工農紅軍第四師在師長葉鏞率領下,由龍門縣城轉戰白芒坑,在松齡圍休整了三天。洪亞仁茶店的老闆用茶水熱情招待了紅四師官兵。紅四師官兵在白芒坑期間與群眾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白芒坑有個「三眼泉」,是當地群眾取水飲用的地方。紅四師駐紮在白芒坑期間,擔心飲用水不夠群眾喝,便將「三眼泉」挖深、拓寬。後來,經過抗日隊伍、解放軍隊伍不斷的修建完善, 「三眼泉」成為頗具革命傳奇色彩的「紅軍井」。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1944年3月10日,洪月沖、洪月明、洪亞仁、洪木安及呂甫英等人以舞醒獅為名進行串聯活動,在白芒坑老屋祠堂成立了30多人的農會組織,洪月沖任會長,洪月明任副會長;同時成立了婦救會,劉運英任會長,朱石妹任副會長。6月25日,白芒坑民兵自衛隊洪進光、洪水安在茶店地段放哨時,在洪亞仁的協助下抓獲了1名為日軍探路的漢奸,當場查獲其隨身攜帶的日軍軍用地圖和指南針。白芒坑民兵自衛隊與平陵鄉聯防隊配合在鏟頭坳伏擊巡迴騷擾平陵地區的日軍,傷敵10多人,斃敵2人,繳獲槍支和彈藥若干。農會會長洪月沖為掩護部隊撤退受重傷犧牲。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1948年4月12日,國民黨軍保八團一個加強營和平陵吳伯梅聯防隊共500餘人從西、南、北三面圍了當時駐守平陵白芒坑村的博龍河人民解放軍部隊——飛龍隊。飛龍隊60多人在謝光、邵國良、林志的指揮下和白芒坑民兵的配合下奮起反擊,搶佔制高點,激戰一天,最終將敵擊潰。此戰擊斃國民黨軍8人,擊傷30多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保衛戰。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遺址松齡圍,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坐東南向西北,總面闊55.15米,通進深26.4米,占地面積約1456平方米,有房屋80多間,結構形式為土坯磚瓦結構,是典型的客家三進式建築,目前保存較好,用於開放展覽。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遺址老屋祠堂,原為三堂三橫、土木結構的客家圍龍屋,前有池塘,後有群山,中間為洪氏祠堂,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目前,舊址只剩下一個用鐵片臨時搭建的拜祭點,其他房屋都已坍塌。現在已經平整土地,重新開始種植作物。遺址前有村道橫穿而過,後種有30畝樟樹。鏟頭坳伏擊戰遺址,位於山坳,兩邊是高山密林,植被保存良好,前往遺址的沿途現已鋪設好水泥路。白芒坑保衛戰遺址,位於山林,林木茂盛。洪亞仁茶店是白芒坑村民洪陽明夫婦帶著兒子洪亞仁,在村口路邊開設的一個茶亭,方便過往客人歇腳、飲食。目前,洪亞仁茶店遺址已經納入龍門紅軍園建設,在距離原址20米處重建。重建後是是一間鋼筋混凝土水泥磚砂石結構的瓦房,牆體土黃色,琉璃瓦頂,位於龍門紅軍園入口右側,前有小廣場,側面是荷花塘,建築占地面積約46.6平方米。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於2010年10月28日被龍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授予其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3日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9月被中共惠州市委公佈為惠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8月被中共龍門縣委授予龍門縣黨員教育基地。2018年被惠州學院授予繼續教育培訓專案現場教學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