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疫路上 馬會與香港並肩同行 - 食物援助

社會事

抗疫路上 馬會與香港並肩同行 - 食物援助
社會事

社會事

抗疫路上 馬會與香港並肩同行 - 食物援助

2022年06月28日 11:00

大部分基層市民需要為三餐奔波勞碌,食物開支負擔沉重,特別是在第五波疫情影響下,不少人因為失業或就業不足而手停口停,加上疫情的感染風險高,令他們不敢外出購買食物。馬會因應疫情發展,繼續以「快、準、新」的原則,推出多項措施協助社會抗疫,包括擴大「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推出賽馬會快「餸」到戶居家長者支援計劃,以及與社福機構合作推行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 -「傳承愛、全城愛」計劃,讓有需要人士可以減輕疫情帶來的負擔。

「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讓基層市民獲得溫飽

更多相片
羅女士接過外送員送來、透過「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旗下的「E-家食」訂購的新鮮食材時,笑不攏嘴。

大部分基層市民需要為三餐奔波勞碌,食物開支負擔沉重,特別是在第五波疫情影響下,不少人因為失業或就業不足而手停口停,加上疫情的感染風險高,令他們不敢外出購買食物。馬會因應疫情發展,繼續以「快、準、新」的原則,推出多項措施協助社會抗疫,包括擴大「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推出賽馬會快「餸」到戶居家長者支援計劃,以及與社福機構合作推行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 -「傳承愛、全城愛」計劃,讓有需要人士可以減輕疫情帶來的負擔。

羅女士在「E-家食」計劃下的網上平台購買食材,所供選擇的食品和飲料均由營養學家和兒科醫生建議。

「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新推出的「E-家食」網上選購服務 (「E-家食」),為羅女士一家帶來曙光,「E-家食」為他們提供最少四星期的支援,每星期可獲得相等於400港元的積分,讓他們在計劃下的網上平台購買食材,所供選擇的食品和飲料均由營養學家和兒科醫生建議,食物包會直接送到用戶住址,令羅女士不用擔憂三餐不繼,更可減低因外出購買食材而感染疫情的風險。

阿玲表示取「自在食」速凍餐沒有時間限制,非常方便。

聖雅各福群會扶貧服務高級經理吳雯賢感激馬會推出「E-家食」服務,認為「E-家食」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能夠適時回應受眾的需要。

鳯玲(右)感謝馬會推出「趁熱食」熱食飯盒服務,讓她和年邁母親解決溫飽問題。

「趁熱食」熱食飯盒服務 (「趁熱食」) 則由社區廚房每日製作熱食飯盒,為居住環境不便煮食的人士和家庭提供免費熱食。78歲的葉鳯玲與96歲母親同住,二人體弱多病,不便煮食,加上經濟拮据,很多時候只靠吃即食米粉和餅乾充飢,「趁熱食」熱食飯盒讓他們獲得溫飽。鳯玲滿懷感激地說:「這兩盒飯足夠我們母女二人吃兩餐了,一盒中午吃,一盒留至晚上吃,不但免費又有營養!」

馬會推出賽馬會快「餸」到戶居家長者支援計劃,動員旗下的餐飲部團隊為居家長者設計及提供食物包。

快「餸」到戶助老友記居家抗疫

玉蓮加熱了快「餸」到戶送來的煙鴨胸,吃得津津有味。

76歲的韋玉蓮,加熱了快「餸」到戶送來的煙鴨胸,吃得津津有味。玉蓮婆婆表示:「賽馬會快『餸』到戶食物包送來後,我用餐更加方便了,加熱即可食用,而且選擇頗多,有肉有菜,營養很好,更不用捱餓!」

李先生一家喜獲「傳承愛」的支援。

東華三院林百欣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中心主任葉超威,盛讚快「餸」到戶大大紓緩了非政府組織的人手壓力,也對老友記十分貼心,「這個計劃考慮到長者的口味、健康需要,以及免費直送到戶,令受惠的老友記不用外出張羅三餐,可以安心居家抗疫。」

「E-家食」速遞有營食材

羅女士一家四口是受疫情影響的典型家庭,從事三行工人的丈夫為家庭經濟支柱,而家中的膳食開支則依靠羅女士每月從事兼職所賺取的金錢應付,但疫情令夫婦二人近乎「零收入」,一家人的基本溫飽亦成問題。羅女士憶述家中最差情況:「冰箱內沒有食物,完全是空的,家中雖然仍有一些乾貨例如腐乳、豆豉鯪魚等,但也要省著吃。」

羅女士接過外送員送來、透過「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旗下的「E-家食」訂購的新鮮食材時,笑不攏嘴。

羅女士接過外送員送來、透過「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旗下的「E-家食」訂購的新鮮食材時,笑不攏嘴。

「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新推出的「E-家食」網上選購服務 (「E-家食」),為羅女士一家帶來曙光,「E-家食」為他們提供最少四星期的支援,每星期可獲得相等於400港元的積分,讓他們在計劃下的網上平台購買食材,所供選擇的食品和飲料均由營養學家和兒科醫生建議,食物包會直接送到用戶住址,令羅女士不用擔憂三餐不繼,更可減低因外出購買食材而感染疫情的風險。

羅女士接過外送員送來的新鮮食材時笑不攏嘴,笑言:「『E-家食』服務幫了我們一個大忙,因為可以買到很多肉類,也有新鮮蔬菜、沙律菜,有些食物是我的小朋友從來未吃過的,也有些食物是我以往買不起的,現在能夠品嚐到,我們一家人都很開心!」

羅女士在「E-家食」計劃下的網上平台購買食材,所供選擇的食品和飲料均由營養學家和兒科醫生建議。

羅女士在「E-家食」計劃下的網上平台購買食材,所供選擇的食品和飲料均由營養學家和兒科醫生建議。

聖雅各福群會扶貧服務高級經理吳雯賢感激馬會推出「E-家食」服務,認為「E-家食」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能夠適時回應受眾的需要。

「自在食」及「趁熱食」靈活彈性供應飯餐

「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還有「自在食」和「趁熱食」服務!「自在食」速凍餐自助提取機 (「自在食」)設置在全港不同地點,以創新及更具彈性的取餐方式,靈活分發由社區廚房準備的速凍餐,尤其照顧到不同作息時間的人士。受惠於「自在食」的阿玲稱丈夫從事飲食業深受疫情影響,導致開工不足收入大減,幸獲「自在食」幫助渡過難關,並坦言不用憂心子女營養不足。她說:「『自在食』飯盒的款式頗多,營養均衡,而且提取速凍餐的時間沒有限制,非常方便,又能幫助我節省金錢。」

阿玲表示取「自在食」速凍餐沒有時間限制,非常方便。

阿玲表示取「自在食」速凍餐沒有時間限制,非常方便。

「趁熱食」熱食飯盒服務 (「趁熱食」) 則由社區廚房每日製作熱食飯盒,為居住環境不便煮食的人士和家庭提供免費熱食。78歲的葉鳯玲與96歲母親同住,二人體弱多病,不便煮食,加上經濟拮据,很多時候只靠吃即食米粉和餅乾充飢,「趁熱食」熱食飯盒讓他們獲得溫飽。鳯玲滿懷感激地說:「這兩盒飯足夠我們母女二人吃兩餐了,一盒中午吃,一盒留至晚上吃,不但免費又有營養!」

鳯玲(右)感謝馬會推出「趁熱食」熱食飯盒服務,讓她和年邁母親解決溫飽問題。

鳯玲(右)感謝馬會推出「趁熱食」熱食飯盒服務,讓她和年邁母親解決溫飽問題。

快「餸」到戶助老友記居家抗疫

一眾居家長者在疫情下外出購買食物並不容易,但社福機構卻因為員工染疫或需進行隔離觀察,導致食物援助服務人手不足,對這些長者的膳食支援造成影響。因此馬會推出賽馬會快「餸」到戶居家長者支援計劃 (快「餸」到戶) ,動員旗下的餐飲部團隊設計及提供冷凍食物包,並與多個非政府組織合作,為這些居家長者到戶送上食物包,讓他們安坐家中便可得到溫飽。

馬會推出賽馬會快「餸」到戶居家長者支援計劃,動員旗下的餐飲部團隊為居家長者設計及提供食物包。

馬會推出賽馬會快「餸」到戶居家長者支援計劃,動員旗下的餐飲部團隊為居家長者設計及提供食物包。

76歲的韋玉蓮,加熱了快「餸」到戶送來的煙鴨胸,吃得津津有味。玉蓮婆婆表示:「賽馬會快『餸』到戶食物包送來後,我用餐更加方便了,加熱即可食用,而且選擇頗多,有肉有菜,營養很好,更不用捱餓!」

玉蓮加熱了快「餸」到戶送來的煙鴨胸,吃得津津有味。

玉蓮加熱了快「餸」到戶送來的煙鴨胸,吃得津津有味。

東華三院林百欣綜合家居照顧服務中心主任葉超威,盛讚快「餸」到戶大大紓緩了非政府組織的人手壓力,也對老友記十分貼心,「這個計劃考慮到長者的口味、健康需要,以及免費直送到戶,令受惠的老友記不用外出張羅三餐,可以安心居家抗疫。」

「傳承愛、全城愛」傳遞關懷 

劏房戶亦是疫情下受影響的一群,馬會為他們提供及時支援,與社福機構合作推行賽馬會新冠肺炎緊急援助基金 -「傳承愛、全城愛」計劃 (「傳承愛」),送上不同的食物包和清潔用品。李先生與太太及3歲兒子住在約100呎劏房,喜獲「傳承愛」的支援。他笑說:「計劃提供的防疫物資齊備,還有口罩;食物方面有油和米,亦有一罐奶粉,這些物資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李先生一家喜獲「傳承愛」的支援。

李先生一家喜獲「傳承愛」的支援。

香港明愛社區發展服務高級督導主任黃小慧指馬會很快批核了資助,讓社福機構很快回應到區內劏房人士的需要,而且物資內容具彈性,可按個別劏房戶需求送上合適的食物和用品,令他們倍感窩心,讓街坊知道疫情下社區仍有人關懷他們。

新一波疫情影響不少人的生計,但不論環境順逆,馬會一如既往與香港並肩同行,眾心至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會支持世界女排聯賽 推動社區普及運動益身心

2023年06月29日 09:00 最後更新:11:30

闊別四年的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站於6月中重臨香江!馬會擔任今屆聯賽香港站的社區合作夥伴,支持舉辦「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透過一系列排球推廣活動,讓來自不同階層的社區人士,體驗排球運動的樂趣。

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中)與「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在馬會展區合照。

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中)與「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在馬會展區合照。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在賽事前舉辦的「中國女排全接觸 」活動,有逾3000位本地學生、視障人士及義工獲邀近距離欣賞中國女排代表隊練習的風采,大會更安排部分學生參與大師班,由國家隊球員傳授排球技巧,機會難得。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於6月10日舉辦「中國女排全接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受國家隊球員的指導,並與她們切磋球技。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於6月10日舉辦「中國女排全接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受國家隊球員的指導,並與她們切磋球技。

參與大師班的學生感到很榮幸能獲中國女排球員傳授排球技巧。

參與大師班的學生感到很榮幸能獲中國女排球員傳授排球技巧。

參與其中的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學生張稀琳興奮地說:「我一直很崇拜中國女排代表隊,能落場與他們一起打排球,很開心、很榮幸!在交流過程中,能觀摩代表隊的訓練模式,例如傳球、扣殺、上手及下手發球等 ,都十分厲害,我會以他們為榜樣,追逐我的排球夢!」

同樣參與大師班的嶺南衡怡紀念中學學生莊兆鑫則表示,能夠與中國女排代表隊技術交流,心情既緊張同時感到開心和榮幸:「面對強大的中國隊球員,讓我們知道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步。」

緊張刺激的世界女排聯賽,加上中國女排的精湛球技,不少人都想入場一睹為快。馬會特別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免費門票,讓他們現場體驗世界級排球盛事。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發免費聯賽門票。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發免費聯賽門票。

計劃特別照顧到視障人士的需要,讓他們透過聽覺和觸覺,享受排球運動的樂趣,包括透過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的即場評述,感受賽事氣氛及戰況,並可以觸摸賽事使用的排球,地蓆及球網等設備。

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為視障人士即場評述賽事。

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為視障人士即場評述賽事。

因老年黃斑病變於去年失明的劉潤連,於聯賽首日到紅館親身體驗這次排球盛事,表現雀躍。她提到這次另類體驗:「那天我落場觸摸球網後,我跳起來,才發現原來比賽球網那麼高,以往沒有這些機會,現在能讓我落場接觸到,很開心!」她又大讚口述影像評述員評訹得很好,讓她明白賽況,並感受到熾熱氣氛。

聯賽進行期間,「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亦在紅館外設有攤位活動,以運動元素及八支參賽球隊的國家文化作為主題,推廣普及運動和提升市民對各國文化的認識。

計劃在紅館外設攤位活動,提升大眾對排球和各國文化的認識。

計劃在紅館外設攤位活動,提升大眾對排球和各國文化的認識。

香港站聯賽結束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左二)、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右一)以及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左一)頒發紀念品給中國隊最受歡迎球員 — 袁心玥(右二)。

香港站聯賽結束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左二)、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右一)以及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左一)頒發紀念品給中國隊最受歡迎球員 — 袁心玥(右二)。

馬會推動普及運動的步代不會因聯賽完結而停止,計劃將於八月推出一系列坐式排球體驗活動,推動殘疾人運動項目發展及宣揚傷健共融。

馬會深信體育運動有助凝聚社會,實踐馬會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稅款及慈善捐款,將博彩及獎券收入回饋社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