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研究:氣候變化影響全球主要農作物產量 2050年將大減逾兩成

社會事

中大研究:氣候變化影響全球主要農作物產量 2050年將大減逾兩成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研究:氣候變化影響全球主要農作物產量 2050年將大減逾兩成

2022年06月29日 11:42 最後更新:12:54

香港中文大學— 埃克塞特大學環境持續與應變聯合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綜合評估了地表臭氧污染及氣候變化對全球主要農作物產量的影響,並推算到2050年,全球農作物產量將減少達22%。研究同時指出南亞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尤其該地區的稻米生產,單計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的影響,已導致該地區的稻米生產量到本世紀末減少達4成。這項研究是首次評估臭氧、二氧化碳排放及氣候變化三項因素對農作物的共同影響,並預測每一年農作物受影響的程度,結果顯示全球食物安全及糧食危機將會加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由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率領的研究團隊使用由英國氣象局研發的聯合英國地表環境模型(JULES)模擬未來地表臭氧、二氧化碳濃度和氣候變化對全球農作物產量的影響。模型結合不同環境因子和不同氣候變化場景的組合來綜合分析未來農業面對的環境威脅。研究團隊選擇四種最重要的主糧,包括玉米、大豆、小麥和稻米,並以2010年的氣候環境參數作為基線。研究團隊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中的高溫室氣體排放情境套用到JULES模型,模型結果顯示氣候變化和高臭氧濃度導致所有農作物的產量預計會在未來數十年持續下跌。當中,大豆產量的跌幅尤其顯著,研究團隊指出大豆植物對地表臭氧污染特別敏感。是次研究也評估各主要糧食生產地區(例如中國、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及歐洲)受影響的程度,有助了解不同壓力因素對農作物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大豆為例,預測結果顯示,到2100年中國的大豆產量將減少22%,而美國產量的跌幅更達42%。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研究亦指出氣候變化對稻米產量的影響最大。現時南亞是全球主要稻米出產地區,預計到2050年,該地區的稻米產量或將減少10至18%,2100年的跌幅更可能達到40%。近期,印度接連受到熱浪及其他極端天氣打搫,導致小麥失收而要管制其出口,已經引起全球關注氣候變化帶來的糧食危機問題。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成員、是次研究的負責人和第一作者梁沛健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是導致熱帶地區農作物減產的主因,生產稻米的國家首當其衝。地表臭氧污染也抵消二氧化碳施肥效應,相信這項研究有助推動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的可持續解決方案。研究團隊相信隨着農作物科學技術的進步,例如開發一些耐熱和耐氧的農作物品種,配合營養補充,長遠而言可以改善糧食安全和提供足夠糧食以支撐人口增長。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澳洲研究:海溫持續上升恐導致章魚失明 呢個溫度最危險

2024年04月14日 12:20 最後更新:14:40

澳洲有研究發現,如果海洋溫度繼續以預期速度上升,到本世紀末,章魚可能因為高溫而失去視力,幼體死亡率也會因此上升。

章魚大腦近7成區域負責視覺 溫度在25度將影響視力

研究團隊指出,章魚在生活中高度依賴視力,喪失視力將對章魚產生重大影響。章魚大腦中有將近70%區域專門負責視覺,在溝通、偵測掠食者和尋找獵物各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AP圖片

AP圖片

實驗中,研究人員將未出生的章魚及母親暴露在三種不同溫度下:控制組攝氏19度、模擬當前夏季海溫的22度、以及2100年的預期海溫25度。結果發現,與其他溫度下的章魚相比,暴露在25度下的章魚產生的負責視覺的蛋白質明顯較少。

研究第一作者、阿德萊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博士生華(Qiaz Hua)指出,其中一種是大量存在於動物眼部水晶體中的結構蛋白,可保持水晶體透明度和光學清晰度,另一種則負責眼睛感光細胞中視色素的再生。

保存於25度的三種章魚中 有兩種​​的卵沒有孵化

另一方面,研究也發現,生活在較高氣溫下會造成子代和懷孕母體的死亡率升高。保存於25度的三種章魚中,有兩種​​的卵沒有孵化,研究人員表示,部分原因來自於母親早在卵子處於早期發育階段時便死亡。

AP圖片

AP圖片

低溫下的章魚沒有明顯壓力跡象

研究指出,這群幼體章魚的母親表現出「明顯的壓力跡象」,而生活在較低溫度下的母親則沒有出現類似跡象,而倖存下來的子代章魚也對高溫表現出強烈反應,活到成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華表示,這代表「全球暖化可能同時對多個世代產生影響,即使像章魚這樣適應性很強的群體,或許也無法在未來的海洋變化中生存」。

AP圖片

AP圖片

研究明顯反映海溫上升對章魚不利

研究共同作者、阿德萊德大學生物科學院長吉蘭德斯(Bronwyn Gillanders)指出,只要出現3度左右的溫度變化,生物體就開始遭到損害。這項研究雖然不足以模擬全球暖化的實際狀況,但也明顯反映出海溫上升對章魚不利。

AP圖片

AP圖片

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水生生態學家馬蒂諾(Jasmin Martino)評論稱,這項發現與先前文獻有所矛盾。她表示,先前研究認為頭足綱動物(例如章魚和魷魚)擁有較高適應性,足以成為氣候變遷中的「贏家」,但這項研究顯示在熱帶地區,高溫造成的生理反應可能壓倒章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