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有人質疑中國空間站是假的 給出所謂「證據」,反映常識缺失

博客文章

有人質疑中國空間站是假的 給出所謂「證據」,反映常識缺失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有人質疑中國空間站是假的 給出所謂「證據」,反映常識缺失

2022年06月30日 10:32 最後更新:07月02日 21:45

6月25日,國外一賬號發文,表達了對中國空間站直播,以及空間站本身真實性的所謂質疑。

他給出的理由,就是2013年,中國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進行太空授課時,其中一個截圖裏,杯子中的水是如在地球那樣,朝向地面匯聚的,他因此判斷,水受到了重力影響,所以不是在太空中拍攝的直播,整個直播「是假的」。

這條文章短時間內就引發了上千人轉發,數百條評論。而這人本身,自稱是「地平說」的忠實信眾。從他過往關注的消息看,基本都是美國相關,應該是個美國人。

質疑中國天宮一號「造假」的所謂「證據」。

質疑中國天宮一號「造假」的所謂「證據」。

面對這種質疑中國航天,甚至是質疑基本常識的現象,有必要科普一下。

從圖中看,確實水面看上去很平,像是在地球表面受到重力。一般人可能對太空中水的樣子有一些思維定勢,認為都應該是一個個完美的球型。實際上在容器中的水,或者液體,受到張力的影響,水會優先貼住瓶壁,並不會明顯的變成球型,尤其是在施加外力之後,很容易就可以塑造成,類似像地面上水的造型。

其實將水「塑形」,這是太空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太空中為了順利喝水,航天員都會習慣性的甩一下水瓶,讓水集中在瓶子的頭部,然後再打開瓶蓋擠壓,這樣就可以避免喝水時連裡面的氣泡一起吞下。

而開篇那個水杯里的水,想必就是利用這個技巧,相對完美的呈現在了大家面前。這個操作的目的,是為了後續實驗的開展。其實只要完整看完中國太空授課直播視頻,就不會有這種懷疑。因為王亞平將杯子里的水處理平整,是為了後續「浸泡乒乓球」,這個「天地對比實驗」做的準備,這樣杯子初始狀態才能與地面相似,實驗才有對比性,才有科學性和說服力,這也體現了我們航天人對科學對細節的重視程度,是很用心的在進行天地聯合授課實驗。

其他人通過發佈現場原始視頻,對這種陰謀論的駁斥。

其他人通過發佈現場原始視頻,對這種陰謀論的駁斥。

網友當然也有一些明眼人,在回復中給出了完整視頻,用事實回擊了陰謀論。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麼一條小陰謀論,倒不值得如此大費周章去駁斥,但這個事情背後,還有重要的一環,就是美國教育體系問題。

靠著快樂教育和放養式的管理,美國很多民眾,缺乏最基本的知識,許多人對經書的熟悉度比對小學課本要高。這就導致出現了一批,無視科學的陰謀論信眾,比如上文說到的「地平說」。

從後續實驗能明顯看出,這絕非是地球表面能做的實驗。

從後續實驗能明顯看出,這絕非是地球表面能做的實驗。

所謂地平說就是相信地球是一塊平板,有個穹頂,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雪花球中。其實稍有小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地平說是不值一駁的,但就是這麼一個謬論,在3億人的美國中,還有成千上萬的信眾,其中不乏名人。他們還是認真的。

在麥哲倫環航地球500年後,仍有人堅信地球是平的,且人數可觀——民調機構YouGov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34%的美國人對「地圓說」持懷疑態度,每50個美國人就有1個是「地平說」的忠實信徒。

國際太空站上的航天員,瓶子里的水也是「水平」的。

國際太空站上的航天員,瓶子里的水也是「水平」的。

有些人或許還能記起來 2018年,有一個叫休斯的美國人,專門製造了一個火箭,把自己發射到空中,就是想親眼見證,自己相信的地平說是真的,結局當然比較慘,火箭只飛到500米高度,休斯雖有降落傘,仍摔斷了一條腿

還有一群「地平教」信徒發射過一枚火箭,火箭最終上升到117千米高度。於是,他們得出結論是火箭撞上了地球的穹頂,因此「地平說是真的」。

染上宗教色彩的「地平說」,加上美國民眾教育的缺失,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內鬥,最終讓很多類似的事情變成皇帝的新裝、屋子里的大象,大家都看在眼裡,卻又不敢駁斥,結果自然是引發陰謀論的野蠻生長。

無論一開始質疑中國天空真實性的那個賬號,是故意裝傻還是真的相信,美國目前有大批地平說信眾的事實的不會變的。

地平說荒謬背後,其實突顯的是美國目前教育體系的缺失、內部文化割裂、科學與宗教失衡、自由與保守派爭端等多個問題的深層影響,已經疾在骨髓,恐怕已經難以有效治療。這種缺乏常識的民眾,很容易被誤導和利用。

西方民眾在近些年拒絕戴口罩、拒絕打疫苗、極端素食以及喝消毒液等奇葩問題上,其實已經反應出了缺乏常識的惡果。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