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故宮」隆重開幕 馬會推動港文化藝術發展新里程

生活事

「香港故宮」隆重開幕    馬會推動港文化藝術發展新里程
生活事

生活事

「香港故宮」隆重開幕 馬會推動港文化藝術發展新里程

2022年08月04日 09:00

要欣賞國寶級藏品,不用長途跋涉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到位於西九文化區全新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就可以觀賞中華文化瑰寶!博物館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從香港角度出發,結合環球視野,展出故宮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亦是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大家不容錯過!

馬會主席陳南祿(右二)陪同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及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左五)、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盧新寧(右五)、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義瑞(左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右四)主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典禮。

馬會主席陳南祿(右二)陪同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及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左五)、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盧新寧(右五)、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義瑞(左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右四)主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典禮。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元建成,工程於2019年3月動工,並於2021年12月如期完成。博物館佔地 13,000 平方米,樓高7層,設有9個展覽廳,將會分批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逾900件珍貴文物,是故宮博物院其中一個最大規模的藏品外借,部分藏品更是從未對外公開展出;還有本港文化機構借出的藝術收藏及本港當代藝術家回應故宮文化的作品,讓市民以至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可在這座新地標欣賞到中華文化瑰寶。

更多相片
馬會主席陳南祿(右二)陪同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及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左五)、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盧新寧(右五)、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義瑞(左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博士(右四)主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典禮。

要欣賞國寶級藏品,不用長途跋涉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到位於西九文化區全新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就可以觀賞中華文化瑰寶!博物館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從香港角度出發,結合環球視野,展出故宮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機構的珍藏,亦是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大家不容錯過!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外形設計令人聯想起古物形態。(嚴迅奇提供圖片)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35億元建成,工程於2019年3月動工,並於2021年12月如期完成。博物館佔地 13,000 平方米,樓高7層,設有9個展覽廳,將會分批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逾900件珍貴文物,是故宮博物院其中一個最大規模的藏品外借,部分藏品更是從未對外公開展出;還有本港文化機構借出的藝術收藏及本港當代藝術家回應故宮文化的作品,讓市民以至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可在這座新地標欣賞到中華文化瑰寶。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門呼應紫禁城的紅牆,以經典的朱紅色「迎賓」,金黃色天花遠看仿如竹簾,又似輕紗,館內的中軸線布局,層層遞進,以三個分別面向西九文化區、維港及大嶼山景緻的中庭貫穿整座大樓,引領訪客向上層參觀。 (左圖及右上圖為嚴迅奇提供圖片)

外形獨特的香港故宮由本地著名建築師嚴迅奇操刀設計,他解釋大樓的上闊下窄、上虛下實的輪廓,是很多古物的形態,例如鼎、花盆、碗或冠冕,讓人聯想到古代視覺文化的特色。

香港賽馬會演講廳

嚴迅奇參照北京故宮「紅牆、黃瓦、藍天」的概念,以現代手法演繹傳統美學。香港故宮正門呼應紫禁城的紅牆,以經典的朱紅色「迎賓」,門上的玻璃門釘亦是參照了北京故宮的門釘裝飾。大樓外牆鋪設了逾4,000塊金色帶孔鋁板,氣質雍容之餘,亦有恒溫恒濕之功用;而外牆部分運用了日本製造物料「耐候鋼」,其顏色及質感會隨時間變化,體現文物的歷史痕跡。穿過紅色大門進入博物館大樓,能感受到設計用色極具氣派,抬頭便看到金黃色天花,建築師巧妙將紫禁城屋頂的琉璃瓦以現代手法呈現,遠看仿如竹簾,又似輕紗。

(由左至右) 建築師嚴迅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和馬會主席陳南祿聚首一堂,為香港故宮推廣中華藝術文化籌謀獻計。

此外,香港故宮亦設有佔地1,600平方米的「故宮學堂」,是香港博物館中最大的專用學習空間,將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包括電影放映、公眾講座、表演藝術活動、學生作品展、親子工作坊、教師活動,以及有關中國藝術、歷史和文化的課程。另外,馬會為同意延續對香港故宮的支持,運用部分捐款支持其未來九年的部分展覽和教育工作,並獲香港故宮表彰,正式命名館內的演講廳為「香港賽馬會演講廳」,作為主要的教育和展覽場地。

博物館將分批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逾900件珍貴文物。

作為向世界推廣中華文化和藝術的平台,香港故宮可謂任重道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表示:「香港故宮不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分館,而是以香港角度策展的博物館。國家《十四五規劃網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故宮將肩負起這個任務,促進世界文化及文明對話。」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外形設計令人聯想起古物形態。(嚴迅奇提供圖片)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外形設計令人聯想起古物形態。(嚴迅奇提供圖片)

外形獨特的香港故宮由本地著名建築師嚴迅奇操刀設計,他解釋大樓的上闊下窄、上虛下實的輪廓,是很多古物的形態,例如鼎、花盆、碗或冠冕,讓人聯想到古代視覺文化的特色。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門呼應紫禁城的紅牆,以經典的朱紅色「迎賓」,金黃色天花遠看仿如竹簾,又似輕紗,館內的中軸線布局,層層遞進,以三個分別面向西九文化區、維港及大嶼山景緻的中庭貫穿整座大樓,引領訪客向上層參觀。 (左圖及右上圖為嚴迅奇提供圖片)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門呼應紫禁城的紅牆,以經典的朱紅色「迎賓」,金黃色天花遠看仿如竹簾,又似輕紗,館內的中軸線布局,層層遞進,以三個分別面向西九文化區、維港及大嶼山景緻的中庭貫穿整座大樓,引領訪客向上層參觀。 (左圖及右上圖為嚴迅奇提供圖片)

嚴迅奇參照北京故宮「紅牆、黃瓦、藍天」的概念,以現代手法演繹傳統美學。香港故宮正門呼應紫禁城的紅牆,以經典的朱紅色「迎賓」,門上的玻璃門釘亦是參照了北京故宮的門釘裝飾。大樓外牆鋪設了逾4,000塊金色帶孔鋁板,氣質雍容之餘,亦有恒溫恒濕之功用;而外牆部分運用了日本製造物料「耐候鋼」,其顏色及質感會隨時間變化,體現文物的歷史痕跡。穿過紅色大門進入博物館大樓,能感受到設計用色極具氣派,抬頭便看到金黃色天花,建築師巧妙將紫禁城屋頂的琉璃瓦以現代手法呈現,遠看仿如竹簾,又似輕紗。

為預留更多戶外公共空間,大樓設計要向高發展,嚴迅奇因此參照紫禁城中軸線布局,層層遞進,以三個分別面向西九文化區、維港及大嶼山景緻的中庭貫穿整座大樓,引領訪客向上層參觀。他表示:「北京故宮由進門開始,人們不能一眼看完,我希望做到的效果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雖然面積小、觀眾行程很緊湊,但也不會一眼就看完,令人覺得別有洞天,才有動力繼續探索不同展館和公共空間。」

嚴迅奇坦言,馬會用於建築部分的捐助相當合理,在建築材料、模式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實現天馬行空的設計。他對此新地標寄予厚望:「我希望這個博物館能啟發香港人和香港文化界,如何由我們的文化傳統發展文化前瞻。」

香港賽馬會演講廳

香港賽馬會演講廳

此外,香港故宮亦設有佔地1,600平方米的「故宮學堂」,是香港博物館中最大的專用學習空間,將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包括電影放映、公眾講座、表演藝術活動、學生作品展、親子工作坊、教師活動,以及有關中國藝術、歷史和文化的課程。另外,馬會為同意延續對香港故宮的支持,運用部分捐款支持其未來九年的部分展覽和教育工作,並獲香港故宮表彰,正式命名館內的演講廳為「香港賽馬會演講廳」,作為主要的教育和展覽場地。

馬會主席陳南祿說:「香港故宮的成立令多件國寶級文物能薈萃香江,體現了國家對香港的支持和重視。馬會非常榮幸對能夠捐助興建這文化藝術的新地標,未來亦會支持博物館的一系列展覽、培育頂尖業界人才,以及舉辦外展項目。以史為借鏡,我深信香港故宮在馬會的支持下,可讓市民及訪港旅客對中華文化歷史有更深入了解,突顯本港作為世界級城市及國際文化大都會的地位。」

(由左至右) 建築師嚴迅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和馬會主席陳南祿聚首一堂,為香港故宮推廣中華藝術文化籌謀獻計。

(由左至右) 建築師嚴迅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和馬會主席陳南祿聚首一堂,為香港故宮推廣中華藝術文化籌謀獻計。

作為向世界推廣中華文化和藝術的平台,香港故宮可謂任重道遠。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館長王伊悠表示:「香港故宮不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分館,而是以香港角度策展的博物館。國家《十四五規劃網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故宮將肩負起這個任務,促進世界文化及文明對話。」

她續說:「我們是一個以觀眾為中心的教育機構、文化機構,香港賽馬會演講廳一共有400個座位,只要博物館開放,觀眾就可以進來看跟中國文物、故宮建築相關的精彩影片,這是平時常看不到的,特別有意思!」她特意感謝香港賽馬會對香港故宮的支持,並表示將會善用所得的捐助,加強推廣中華文化與藝術傳承的工作,在未來九年,香港故宮將以三大範疇推出創新的項目,包括策展大型展覽、透過支持與本地藝術家合作培育人才,以及推出與中華文化和藝術和科技有關的教育項目,以嶄新的方式連結藝術和科技,讓市民以創新、互動的方式接觸和學習中華文化。

王伊悠又指,香港故宮作為有創意的博物館,對大家了解香港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故宮文化,提供一個全新視角,希望人們進來參觀後滿載驚喜,離開時流連忘返。

博物館將分批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逾900件珍貴文物。

博物館將分批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逾900件珍貴文物。

今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館正式開幕,為與眾同樂,馬會將透過特區政府慶祝活動「共慶回歸顯關懷」計劃,安排多名青少年和基層市民參觀香港故宮。此計劃亦是馬會撥款6億3千萬港元,支持政府為慶祝特區成立25周年而舉辦的一系列慶祝活動之一。馬會深信藝術文化蘊藏無可比擬的社會價值,過去一直有參與及捐助興建各項大型藝術文化設施,包括香港演藝學院、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大館」活化計劃等,致力推廣藝術、文化及古蹟保育。除了透過這些設施令市民得以欣賞更多世界級藝術文化項目,馬會更支持和舉辦一系列相關的外展及藝術教育活動,鼓勵更多市民參與其中,引發對藝術文化的興趣。

過去25年,馬會亦透過其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增加對社會的貢獻。時至今日,作為位居世界前列的賽馬機構,並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將繼續秉持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與香港並肩同行,昨天,今天,每一天。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會支持世界女排聯賽 推動社區普及運動益身心

2023年06月29日 09:00 最後更新:11:30

闊別四年的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站於6月中重臨香江!馬會擔任今屆聯賽香港站的社區合作夥伴,支持舉辦「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透過一系列排球推廣活動,讓來自不同階層的社區人士,體驗排球運動的樂趣。

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中)與「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在馬會展區合照。

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中)與「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受惠者在馬會展區合照。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在賽事前舉辦的「中國女排全接觸 」活動,有逾3000位本地學生、視障人士及義工獲邀近距離欣賞中國女排代表隊練習的風采,大會更安排部分學生參與大師班,由國家隊球員傳授排球技巧,機會難得。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於6月10日舉辦「中國女排全接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受國家隊球員的指導,並與她們切磋球技。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於6月10日舉辦「中國女排全接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接受國家隊球員的指導,並與她們切磋球技。

參與大師班的學生感到很榮幸能獲中國女排球員傳授排球技巧。

參與大師班的學生感到很榮幸能獲中國女排球員傳授排球技巧。

參與其中的中華基督教會基智中學學生張稀琳興奮地說:「我一直很崇拜中國女排代表隊,能落場與他們一起打排球,很開心、很榮幸!在交流過程中,能觀摩代表隊的訓練模式,例如傳球、扣殺、上手及下手發球等 ,都十分厲害,我會以他們為榜樣,追逐我的排球夢!」

同樣參與大師班的嶺南衡怡紀念中學學生莊兆鑫則表示,能夠與中國女排代表隊技術交流,心情既緊張同時感到開心和榮幸:「面對強大的中國隊球員,讓我們知道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步。」

緊張刺激的世界女排聯賽,加上中國女排的精湛球技,不少人都想入場一睹為快。馬會特別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免費門票,讓他們現場體驗世界級排球盛事。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發免費聯賽門票。

「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向5000名基層市民、學生及視障人士派發免費聯賽門票。

計劃特別照顧到視障人士的需要,讓他們透過聽覺和觸覺,享受排球運動的樂趣,包括透過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的即場評述,感受賽事氣氛及戰況,並可以觸摸賽事使用的排球,地蓆及球網等設備。

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為視障人士即場評述賽事。

專業口述影像評述員為視障人士即場評述賽事。

因老年黃斑病變於去年失明的劉潤連,於聯賽首日到紅館親身體驗這次排球盛事,表現雀躍。她提到這次另類體驗:「那天我落場觸摸球網後,我跳起來,才發現原來比賽球網那麼高,以往沒有這些機會,現在能讓我落場接觸到,很開心!」她又大讚口述影像評述員評訹得很好,讓她明白賽況,並感受到熾熱氣氛。

聯賽進行期間,「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亦在紅館外設有攤位活動,以運動元素及八支參賽球隊的國家文化作為主題,推廣普及運動和提升市民對各國文化的認識。

計劃在紅館外設攤位活動,提升大眾對排球和各國文化的認識。

計劃在紅館外設攤位活動,提升大眾對排球和各國文化的認識。

香港站聯賽結束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左二)、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右一)以及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左一)頒發紀念品給中國隊最受歡迎球員 — 袁心玥(右二)。

香港站聯賽結束後,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左二)、馬會董事楊紹信博士(右一)以及香港排球總會會長吳守基(左一)頒發紀念品給中國隊最受歡迎球員 — 袁心玥(右二)。

馬會推動普及運動的步代不會因聯賽完結而停止,計劃將於八月推出一系列坐式排球體驗活動,推動殘疾人運動項目發展及宣揚傷健共融。

馬會深信體育運動有助凝聚社會,實踐馬會建設更美好社會的宗旨。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賽馬會社區排球計劃」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稅款及慈善捐款,將博彩及獎券收入回饋社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