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公孫瓚以為天下「唾手可得」 沒想到被袁紹斬於高臺

史空穿梭

公孫瓚以為天下「唾手可得」 沒想到被袁紹斬於高臺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公孫瓚以為天下「唾手可得」 沒想到被袁紹斬於高臺

2022年08月05日 20:00

「唾手可得」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所寫的《後漢書·公孫瓚傳》,而在西晉司馬彪所書的《九州春秋》上,唐代的李賢也有相關的引注,謂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東漢末年,風雲詭譎。豪族出身的公孫瓚因為生母出身低微,也只能任書佐。不過還好他機智善辯,所以很快就得到太守侯某賞識,而與劉備等人共事盧植。

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公孫瓚總是敗於袁紹(網上圖片)

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公孫瓚總是敗於袁紹(網上圖片)

公孫瓚真正在歷史上留下痕跡是他曾與烏桓、鮮卑等外族交戰。他多次憑着謀略,成功以十應百。因為這樣不可多得的軍事才能,公孫瓚很快被封都亭侯。因為他那近衛隊騎的都是白馬,所以他又被稱作「白馬義從」。

談到公孫瓚,就要提及他的宿敵袁紹。公孫瓚與袁紹的淵源可以追溯至陽城之戰。當時袁術派孫堅駐屯陽城。恰好,袁術的兄長袁紹也想分一杯羹,於是便派周昂圍攻陽城。袁術自然要有所反擊,因此便派公孫瓚的從弟公孫越抵抗周昂。可惜刀鎗無眼,公孫越為流矢所中傷而不幸身死。公孫瓚悲痛不已,便把堂弟之死歸罪於袁紹,而此事亦標誌着兩人之間那不死不休的的北方爭奪戰。

由於公孫瓚之前將與他政見相左的漢室宗親劉虞斬殺於薊城,哪怕他往後佔據了幽州,其勢力也開始逐步衰退。為了快速發展勢力,公孫瓚的施政亦越發急躁,甚至不惜迫害當地名士富商者以獲得更多的錢財,所以不少賢士能人選擇離他而去。因此當他與袁紹對峙時,多半是敗多勝少,所以原本的雄心壯志難免也被消磨殆盡。

比起擴大疆土,公孫瓚決定閉門自守。他以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點,在那打造了堅不可摧的堡壘。建造堡壘還不夠,他還要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然後又在塹壕內填起多座土丘以作防備。在這土丘之上,便是他所住的高樓了。有人問公孫瓚為何避門不出時,公孫瓚就搖搖頭說:「情勢本來大有可為,我以為平定天下唾掌可決,沒想到從今日的形勢看來,我竟略顯頹勢。倒不如暫時退守,以待良機。」

可是在建安四年,袁紹還是踏平了那所謂牢不可破的高樓。袁紹不但擊敗了公孫瓚,還把他的姊妹妻兒全部縊死。正當公孫瓚覺得大勢已去,想自焚而亡時,袁紹士兵便登上了公孫瓚所在高臺,并將其斬首示眾。就這樣,兩人的恩怨仇恨就此落下帷幕。

高樓崩塌,繁盛不再(網上圖片)

高樓崩塌,繁盛不再(網上圖片)

後來「唾手可得」如「唾掌可決」一樣,用來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