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灣特別行政區」藍圖初現

博客文章

「台灣特別行政區」藍圖初現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灣特別行政區」藍圖初現

2022年08月11日 20:21 最後更新:20:45

國務院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當中最搶眼球的自然是「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這一句,顯示「非和平成統一」已成為具體行動選項。而白皮書提出的台灣「一國兩制」的具體內涵,亦值得注意。

中央政府於1993年8月發表過《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在2000年2月發表過《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20多年之後,如今中央政府再就台灣問題發表白皮書,進一步全面闡述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國家統一台灣,用的就是「一國兩制」模式。

以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這種務實方法,去解決香港問題的緣起,其實就是構思以這種制度,去解決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回歸或統一問題。

今次的2022年版白皮書,提到「一國兩制」多達15次。台灣的獨派不斷地污蔑香港的「一國兩制」實踐,堅拒以「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想走上獨立的道路。中央在白皮書中就堅持要用「一國兩制」的方式來解決台灣問題。當中有3點內容值得注意。

一、突出國安。2022年版白皮書指出,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台灣可以作為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之前兩份白皮書都沒有「國安」的相關提法,中央顯然是汲取了香港的經驗,確立未來的「台灣特別行政區」都要嚴守保障國家安全的底線。

二、不再承諾不派軍隊、人員駐台。有時消失了的內容更加重要。1993年版和2000年版白皮書都提及「不派軍隊或行政人員駐台」,2022年版白書,已刪除了這個表述。顯示中央認為「台灣特別行政區」成立之後,中央可能會派軍隊和行政人員駐台。

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時代出版公司總編輯多諾萬時談到了中國政府的對台政策構想。他說:「我們尊重台灣的現實,台灣當局作為一個地方政府擁有它自己的權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軍隊。」

但是,幾十年過去,在美國的煽動下,台灣獨派越走越遠,不斷購買美國軍備,和大陸對抗。2022版白皮書暗示未來可有解放軍派駐台灣。另外亦可能會有大陸行政人員駐台。

三、以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協商統一。和平統一的方式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在1993年、2000年和2022年版白皮書內,都提到「協商、談判對話以達致統一」,以及以「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協商基礎,而2022年版白皮書首次提到「九二共識」也是另一個基礎。

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北京青年報》微訊公眾號《政知見》指出「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尋求國家統一」。

2022年版白皮書上述3個特點,是要將台灣特別行政區的模式及談判基礎進一步具體化,顯示海峽兩岸統一已經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觀念,而是開始要落實到具體時間表和統一方案之上。

美國和台灣獨派,要將台灣推上獨立的道路上去。而中央看來已下定決心,要朝相反方向,推進統一,客觀上抹殺了台灣現狀永遠保持下去的選項。這又讓我想起香港2019年黑暴運動的歷史教訓,黑暴提出的5大訴求,結果每一項都適得其反。

看完2022年版的白皮書,深刻感受到「台灣特別行政區」已經藍圖初現,這一切都會和台灣獨派的設想,適得其反。

台灣當局對白皮書的回應是「大陸一廂情願」。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8月3日的記者會上直指: 「人之患,在於不讀史」。我建議台灣朋友讀讀香港的歷史,就會看到台灣的未來。

盧永雄

Tags:

澳門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