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 為何被質疑實際影響可「忽略不計」?

博客文章

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 為何被質疑實際影響可「忽略不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拜登簽署通脹削減法案 為何被質疑實際影響可「忽略不計」?

2022年08月17日 13:58 最後更新:14:01

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總價值為7500億美元(約合港幣5.9萬億元)的《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令該立法正式生效。該立法的內容宣稱包括應對氣候變化和擴大醫療保健覆蓋範圍等,儘管拜登極力宣揚法案的效果,但有媒體指出,該法案只是拜登政府2021年提出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的「改版」,重新取名只是為了更容易在國會投票中通過。另有專家預計美國通脹對民生的影響還將持續較長的時間,從而引發法案只是「紙上談兵」的隱憂。

拜登簽署《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AP圖片

拜登簽署《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AP圖片

《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醖釀了18個月,是拜登最初提出的「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法案的大幅縮減版。「重建美好未來」因規模過於龐大,遭到共和黨和民主黨大佬喬·曼欽等人的反對而陷入停滯。直到今年7月底,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與曼欽達成協議後,「瘦身」後的法案重新提上議程。

據報道,《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將在10年內籌集超過7000億美元。這些資金的最大來源是對年利潤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徵收15%的最低稅。新的企業最低稅將在2022年後開始徵收,預計未來十年內將增加2580億美元的稅收。

AP圖片

AP圖片

另外,美國國稅局還將通過加大追查偷稅漏稅力度來籌款。新法案提議在納稅人的服務、執法和現代化方面投資800億美元,預計將帶來2030億美元的新收入。此外,還包括對回購股票的公司徵收1%的最低稅。

通過上述方式,新法案將籌集7400億美元的收入,其中約4400億美元用於支出,盈餘的3000億美元用於削減赤字。

白宮表示,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拜登將前往全美各地闡明該立法將如何幫助美國人。拜登還將在9月6日舉辦慶祝該立法頒布的活動。白宮稱,「這項歷史性的立法將降低美國家庭的能源、處方藥和其他醫療保健成本,應對氣候危機,減少赤字,並使大型公司支付公平份額的稅款。」

AP圖片

AP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儘管拜登極力宣揚《2022通脹削減法案》的效果,持反對態度的分析人士和美國共和黨人卻指出,該法案只是拜登政府2021年提出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的「改版」,內容聚焦於環保業務的投資以及削減政府赤字,針對通脹的條款並不多。取名為《2022通脹削減法案》只是為了更容易在國會投票中通過。

據沃頓商學院預算模型的估計,《2022通脹削減法案》對通脹的實際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無法起到降低通脹、拉動出產的作用,且在具體的談判過程中能夠獲得的利潤目前無法估計,未必能夠達到預計的3000億美元。

7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持平,同比上漲8.5%。在CPI同比增速有所回落、環比漲幅結束持續數月的增長之時,樂觀人士認為,美國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並將在未來幾個月呈下降趨勢。

信安環球投資首席全球策略師西馬·沙阿表示:「未來一兩個月內將有更明確的證據表明通脹已經見頂,但也有證據表明下降速度非常緩慢。美國家庭仍將繼續承受物價上漲對其預算造成的嚴重壓力,而工資持續增長將對企業利潤率造成影響。」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則表示,7月美國能源價格及消費需求邊際走弱之下,整體通脹、核心通脹均低於預期,但租金和薪資等粘性通脹仍然很強,未來如果「高波動性」的能源價格等因素出現邊際反復,CPI環比及同比走勢仍有變數。

「預計美國通脹對民生的影響還將持續較長的時間。」易峘分析稱。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