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疾控中心承認防疫不力 「對一些相當公開的錯誤負有責任」

博客文章

美疾控中心承認防疫不力 「對一些相當公開的錯誤負有責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疾控中心承認防疫不力 「對一些相當公開的錯誤負有責任」

2022年08月18日 15:10 最後更新:15:20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因應對猴痘和新冠疫情不力而普遍受到指責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於當地時間17日對員工承認,美國疾控中心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應沒有「達到預期」,需要進行徹底的整改。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美聯社指出,美疾控中心常被詬病處事慢條斯理,疫情期間公眾的不滿意程度因此急劇增加。《紐約時報》則認為,即使對於公共衛生專家而言,該機構發佈的公共指導也常常「令人困惑」。美疾控中心主任瓦倫斯基也承認道:「坦率地說,從(病毒)檢測到(病例)數據到信息溝通,我們對一些相當戲劇性的、相當公開的錯誤負有責任。」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

自4月起到6月初,上級機構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領導了一項對於美疾控中心的外部審查,但相關報告內容尚未公佈。報道稱,瓦倫斯基坦率闡述了她從審查中得出的基本結論:該機構必須重新關注公共衛生需求,對緊急情況和疾病暴發更快做出反應,並以普通人以及州和地方衛生當局能夠理解和使用的方式提供信息。

美疾控中心。AP圖片

美疾控中心。AP圖片

美聯社指出,美疾控中心常被詬病處事慢條斯理,過分專注於數據收集和分析,疫情期間公眾的不滿意程度因此急劇增加。《紐約時報》則認為,即使對於公共衛生專家而言,該機構發佈的公共指導常常「令人困惑」,而且其新冠小組的領導人頻繁輪換,以至於其他高級聯邦衛生官員有時不確定誰在負責。此外,美疾控中心對於突破性感染等研究的重要數據發佈得太晚,無法為聯邦決策提供信息,而這些研究本可能影響聯邦關於批准疫苗加強針的建議。

據報道,美疾控中心當天已經宣佈了部分改革措施,具體包括:

為加快數據交付速度,美疾控中心將更多使用預印本(指內容完整、在同行評審之前發表且所有人可開放存取的研究論文)發佈研究中的可操作數據,而非等待研究內容通過同行評審後再在《發病率和死亡率周報》上發表。該機構還計劃改變內部晉升制度,鼓勵員工關注對公共衛生產生的積極影響而非論文發表數量。

為幫助快速決策,美疾控中心將設立一個新的執行委員會幫助瓦倫斯基確定優先事項,以「偏重於公共衛生影響」為原則分配該機構每年120億美元的預算,兩個科學實驗部門也將被提級直接向瓦倫斯基的辦公室彙報工作。

對於機構間溝通不暢的問題,瓦倫斯基計劃建立一個政府間事務辦公室,以及一個更高級別的健康公平辦公室。此外,瓦倫斯基還希望增加接受過應對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培訓的工作人員數量,並要求這些員工在其崗位上至少呆六個月,以解決疫情期間「混亂又耗時」的高流動率問題。

AP圖片

AP圖片

在公眾宣傳方面,美疾控中心則將重組其新聞辦公室並進一步改造機構網站,讓公眾無需翻閱大量頁面就能夠掌握更通俗易懂、清晰簡明的公共衛生建議。

據悉,瓦倫斯基已經任命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前衛生部副部長瑪麗·韋克菲爾德(Mary Wakefield)為高級顧問來領導這項改革,她已於本週一(15日)開始工作。美疾控中心官員稱,他們希望在明年初之前確定、批准並開始實施一整套改革方案。

曾一度猛烈抨擊政府干預該機構決策的前美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邁克高恩(Kyle McGowan)對於改革表示:「這不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什麼,但從長遠來看,它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前美疾控中心代理主任理查德·貝瑟(Richard Besser)也認為這些正在採取的行動讓他覺得「有意義」,但他懷疑,當瓦倫斯基與大部分員工都只是遠程交流時,她是否能執行如此大規模的變革。「我不知道當人們不在一起時,你如何激勵和激發文化變革。」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