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吳家穎不靠奇迹靠累積 耕耘10載推動商界環保

社會事

吳家穎不靠奇迹靠累積 耕耘10載推動商界環保
社會事

社會事

吳家穎不靠奇迹靠累積 耕耘10載推動商界環保

2022年08月22日 09:02 最後更新:09:11

「商界」與「環保」二字,看似存在矛盾,前者以經濟為先,而要環保,往往需要在同樣工序上投資更多成本,不符合效益。這種「另類」衝突,在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吳家穎身上也可體現,一身筆挺西裝,配上一副方框眼鏡,談吐舉止溫文儒雅,典型的學者模樣,卻遊走商界,說服各大小企業實踐可持續發展,推動不少企業簽定淨零碳約章,希望為香港帶來改變,「環保不是工作,是信念,也是人生態度!」

商界環保協會邁入三十周年,去年上任的行政總裁吳家穎,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已投身研究和政策倡議工作二十五年。他在香港大學讀地理出身,涉獵的多是都市地理和人文地理,當時社會氛圍中,環保不被重視,甚至不會有人將相關工作視為職業志向。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畢業後,他從事研究助理和講師等工作,但接觸的領域不乏探討城市面貌,以及人與城市之間的關係等,所觀察的問題,實際與環境密不可分,「譬如看交通系統規劃和效率,塞車也引致了空氣污染和噪音等,環境保護本來就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

說服遠洋船棄用重油 明訂政策

後來吳家穎成為獨立公共政策智庫思匯的研究總監,主力研究船舶,特別是遠洋船對空氣污染的影響,○六至○七年政府未有將船隻列入主要污染來源,過去錄得的數據也顯示,其廢氣排放量遠比其他污染源低,他懷疑是因部分計算排放量的設定過時,「香港作為一個重要港口,無理由船隻排放量偏低。」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於是他和團隊進行研究,探討遠洋船的特性,發現船隻停泊時間長,期間所燒的是重油,即煉油剩餘的殘油,「遠洋船的引擎大,才可以用渦輪將黏稠的重油加熱,變回液體再使用,可想而知過程耗費多少能源。」

倡香港做原料供應港

「一般學術研究,可能計算出結果,最後在國際期刊刊登,但很少人會特意到圖書館翻查論文。」吳深信,作為學者,可以多走一步,遂與航運界分享研究內容,試圖說服他們改用單價較高,但含硫量較低的低硫油,「遠洋船在國際上航行,絕對有條件和能力轉用低硫油。」他坦言,其他地區的港口管理局或政府部門有訂立相關要求,惟香港沒有,船公司自然在港用最便宜的重油。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慶幸的是,不少航運公司被說服,自願更換用油,令葵涌一帶的空氣污染情況有改善,多年後該建議更成為正式政策。吳不諱言,要推動一個政策,至少要約十年時間,「政策倡議要有恒心和耐性,有時步伐慢,不代表失敗。」

商界環保協會其中一項工作,是進行環保研究,吳家穎亦有參與其中。他和團隊眼見有本港公司投資興建液化天然氣的接收站,故進行一項相關研究,「淨零排放難一步到位,液化天然氣是當中較好的低碳替代品。」事實上,部分內地和新加坡港口,已提供多款包括液化天然氣等燃料,供遠洋船補充,令香港作為航運樞紐的競爭力下降,有機會影響本港經濟發展。

研全球統一「綠色」標準

報告完成後,吳和團隊持續與政府緊密聯繫,探討令香港成為原料供應港的可行性,建議獲納入近年的《施政報告》,政府將擬定具體方法,推進遠洋船使用液化天然氣,並訂立海上供應相關燃料的技術要求和安全規範。他腦中編織的減碳夢,雖還有些遙遠,但已悄然成形。

根據政府要求,現時每家在港上市的公司,必須每年披露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市面上亦有不少標榜碳中和與綠色基金等金融產品。不過,過去一直有意見質疑,部分企業以虛假或具誤導性的方式「漂綠」,換取資金和商譽。吳不諱言,相關情況難以避免,因目前本港未設統一標準,「怎樣才算綠?多綠才算綠?有太多不確定性。」

他提到,歐美和內地均有意為企業訂立標準,認為香港可作參考,「長遠而言,是否應該全球採用同一套規範才有效?相關問題也是值得商討的。」

盼推「碳標籤」分辨低碳產品

吳認為,要改變企業,不論投資者還是市民,也扮演重要角色,「當大家重視產品的生產過程,選擇碳排放較少的產品,相信可間接影響生產者重新思考。」未來,他希望推動「碳標籤」,「像能源或營養標籤一樣,列出產品在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相信有助市民挑選低碳產品。」

相關措施需要政府統籌並界定準則,或者需要數以年計的時間,才能展現曙光。但吳家穎有的是耐性和毅力,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凡事沒有「奇迹」,只有「累積」, 所有事情,終得合眾人之力,才有機會達成,「減碳由生活做起,近年市民環保意識抬頭,正是好時機。」

吳家穎期望與政府和商界等協作,協助本港企業轉型,邁向零碳經濟及可持續發展。

吳家穎期望與政府和商界等協作,協助本港企業轉型,邁向零碳經濟及可持續發展。

往下看更多文章

氫能發展策略第二季公布 研究包括氫能車使用隧道風險

2024年03月02日 18:18 最後更新:18:19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說,政府將在第二季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闡述香港氫能發展的挑戰和方向。

香港首個巴士加氫站,資料圖片

香港首個巴士加氫站,資料圖片

黃淑嫻出席一個活動致辭時說,多項有關氫能發展的顧問研究已經完成,包括香港氫能車使用隧道的風險評估。政府已在上月20日就修訂《氣體安全條例》展開業界諮詢,目標是在2025年向立法會提交草案。

她又指出,運輸活動是本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為達致2050年前碳中和及車輛零排放,香港一直致力發展新能源交通工具。政府已訂下目標在2027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000輛電動的士,及增加全港充電停車位至20萬個,同時亦將在今年上半年內制訂全港公共巴士和的士的綠色轉型路線圖和時間表。

香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資料圖片

香港首輛雙層氫能巴士。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