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日的另類戰場 以「商報」之名的「救國」宣傳

歷史長河

抗日的另類戰場 以「商報」之名的「救國」宣傳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抗日的另類戰場 以「商報」之名的「救國」宣傳

2023年08月30日 10:00

輿論戰對於現代戰爭的勝負至關重要,在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期間,清廷因為沒有好好利用新聞報刊的力量,在輿論戰中落於下風,得不到各界的支持以致最終戰敗。前車可鑑,在抗日戰爭期間新聞報刊再一次成為抗日宣傳的主陣地。中國共產黨在地方的機關報刊,抗戰遊擊隊的宣傳刊物,以及海外華僑創辦的進步刊物,都是這一時期宣傳的媒介。鑒於大環境的不穩定,許多華僑和港澳同胞所辦的報刊往往是以商業信息、民生新聞的形式,但實則穿插宣傳抗戰精神的內容,為取得人民和海外同胞的支持貢獻了極大力量。

­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成功利用新聞報刊的力量。(資料圖片)

­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成功利用新聞報刊的力量。(資料圖片)

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並加強了對全國的新聞檢查和輿論控制,對進步報刊的發行造成沖擊,中共的一些報刊無法順利發行。在這種形勢下,大批國統區文化界人士南下香港,將中共的抗日主張宣揚到全國乃至海外。

更多相片
­在甲午戰爭中,日本成功利用新聞報刊的力量。(資料圖片)

輿論戰對於現代戰爭的勝負至關重要,在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期間,清廷因為沒有好好利用新聞報刊的力量,在輿論戰中落於下風,得不到各界的支持以致最終戰敗。前車可鑑,在抗日戰爭期間新聞報刊再一次成為抗日宣傳的主陣地。中國共產黨在地方的機關報刊,抗戰遊擊隊的宣傳刊物,以及海外華僑創辦的進步刊物,都是這一時期宣傳的媒介。鑒於大環境的不穩定,許多華僑和港澳同胞所辦的報刊往往是以商業信息、民生新聞的形式,但實則穿插宣傳抗戰精神的內容,為取得人民和海外同胞的支持貢獻了極大力量。

廖承志 (網上圖片)

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並加強了對全國的新聞檢查和輿論控制,對進步報刊的發行造成沖擊,中共的一些報刊無法順利發行。在這種形勢下,大批國統區文化界人士南下香港,將中共的抗日主張宣揚到全國乃至海外。

《華商報》(網上圖片)

1941年2月,廖承志邀請了範長江、鄒韜奮、夏衍、喬冠華、胡仲持等人具體策劃辦報事宜,並最終決定將刊物命名為《華商報》,目的在於消減工商界和港澳同胞對政黨的宣傳刊物的恐懼和排斥。出於發行安全考慮和避開港英當局檢查的原因,廖承志邀請了香港華比銀行幫辦鄧文田、鄧文釗兄弟出面向港英政府注冊,並以鄧文田為督印人兼總經理,鄧文釗為副總經理。報刊由廖承志做政治上的統一領導,範長江為報社社長負責日常工作,胡仲持為總編輯,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為報社撰稿:其中鄒韜奮寫民主運動方面的;夏衍、茅盾寫文藝方面的;胡繩寫思想方面的;喬冠華、金仲華寫外交問題與國際問題。

­在抗日戰爭期間出現大量愛國宣傳刊物 (資料圖片)

1941年4月8日《華商報》正式創刊,這是一份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具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報紙。《華商報》的政治方針大體上確立為:對內要求團結、民主、進步,反對分裂、獨裁、倒退;對外反對英美對日妥協,揭批綏靖政策和「東方慕尼黑」陰謀。

中國軍民在鞋底繡上「抗日救國,殺敵立功」字樣,激勵士氣。 (資料圖片)

《華商報》自創刊之日起,就大量報道抗戰局勢的變化,揭露國民黨政府消極抵抗的事實,宣傳中共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主要撰稿人之一的鄒韜奮在《華商報》連載了80多篇、20多萬字的長篇系列文章《抗戰以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投降妥協的陰謀;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如茅盾、金仲華等,在《華商報》發表聯合宣言《我們對國事的態度和主張》,聲援報社發表的《團結第一,抗戰要緊》的社論,明確提出,只有團結、進步、民主,才能堅持抗戰。《華商報》還發表大量文章表彰抗戰將士英勇功績,報道抗日正面戰場和八路軍、遊擊隊的抗戰情況,激勵廣大正面戰場的愛國將士,展示祖國軍民英勇抗戰的景象。

廖承志 (網上圖片)

廖承志 (網上圖片)

1941年2月,廖承志邀請了範長江、鄒韜奮、夏衍、喬冠華、胡仲持等人具體策劃辦報事宜,並最終決定將刊物命名為《華商報》,目的在於消減工商界和港澳同胞對政黨的宣傳刊物的恐懼和排斥。出於發行安全考慮和避開港英當局檢查的原因,廖承志邀請了香港華比銀行幫辦鄧文田、鄧文釗兄弟出面向港英政府注冊,並以鄧文田為督印人兼總經理,鄧文釗為副總經理。報刊由廖承志做政治上的統一領導,範長江為報社社長負責日常工作,胡仲持為總編輯,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為報社撰稿:其中鄒韜奮寫民主運動方面的;夏衍、茅盾寫文藝方面的;胡繩寫思想方面的;喬冠華、金仲華寫外交問題與國際問題。

《華商報》(網上圖片)

《華商報》(網上圖片)

1941年4月8日《華商報》正式創刊,這是一份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具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報紙。《華商報》的政治方針大體上確立為:對內要求團結、民主、進步,反對分裂、獨裁、倒退;對外反對英美對日妥協,揭批綏靖政策和「東方慕尼黑」陰謀。


《華商報》在創刊號頭版正中位置刊載了香港何東爵士的題詞:喚醒僑胞,除了迎合報刊名稱,實際上是明示了辦報目的。在題為《我們的信念和願望》的文章中寫道:「我們在這重要的時代,處身在遠東大局的神經中樞——香港,深深地關切著祖國的命運。祖國正在艱苦奮鬥中,向著民族解放的目標前進。怎樣達到這一目標?這是有賴於中華民國每一位兒女,不論在國家內還是在海外,一致不懈的努力。」

­在抗日戰爭期間出現大量愛國宣傳刊物 (資料圖片)

­在抗日戰爭期間出現大量愛國宣傳刊物 (資料圖片)

《華商報》自創刊之日起,就大量報道抗戰局勢的變化,揭露國民黨政府消極抵抗的事實,宣傳中共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主要撰稿人之一的鄒韜奮在《華商報》連載了80多篇、20多萬字的長篇系列文章《抗戰以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投降妥協的陰謀;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如茅盾、金仲華等,在《華商報》發表聯合宣言《我們對國事的態度和主張》,聲援報社發表的《團結第一,抗戰要緊》的社論,明確提出,只有團結、進步、民主,才能堅持抗戰。《華商報》還發表大量文章表彰抗戰將士英勇功績,報道抗日正面戰場和八路軍、遊擊隊的抗戰情況,激勵廣大正面戰場的愛國將士,展示祖國軍民英勇抗戰的景象。

中國軍民在鞋底繡上「抗日救國,殺敵立功」字樣,激勵士氣。 (資料圖片)

中國軍民在鞋底繡上「抗日救國,殺敵立功」字樣,激勵士氣。 (資料圖片)

還有《美洲華僑日報》,原名《紐約華僑日報》,創刊於1939年7月7日。創辦之前,紐約已有國民黨創辦的《民氣日報》、致公堂創辦的《美洲日報》和被國民黨操控的《商報》這三間華文報社。但這些報社不能正確反映愛國僑胞的抗戰要求,於是唐明照所在的「衣聯會」自己創辦了華文進步報刊,以募股形式籌措創辦資金,每股10元,共籌集資金7000餘元,參與投股的大多是「衣聯會」成員,他們都是普通的洗衣工人。初期報紙訂戶不多,報社入不敷出,於是報社工作人員自願不要工資,靠外出做散工來維持生活。

《美洲華僑日報》是美國華文報刊歷史上存續時間最長的華文報紙之一,直到1989年7月30日停刊,共發行50年, 被認為「第一家向華埠傳統勢力挑戰的中文報紙」。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Tags:

日本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