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林場「第二代治沙人」 與「沙魔」鬥爭近40年化荒漠為綠洲
幾代人的堅守終獲得成功
初秋時節,紅衰翠減,但在八步沙林場中,大片的樹林枝繁葉茂,綠意盎然。微風吹過,葉子沙沙作響,鮮花怒放。八步沙林場場長、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每日都在林區進行日常巡查,他表示「我們現在所在八步沙,幾十年以前還是寸草不生的荒漠,通過我們幾十年、幾代人的堅守,變成蔥蔥郁郁的一片綠洲,也是對我們幾代人的肯定。」

網上圖片
八步沙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北部,騰格里沙漠南緣。上個世紀,這里飽受風沙肆虐之苦「出門八步就是沙」。「秋風吹秕田,春風吹死牛」曾是人們對於八步沙最深最痛的印象。每年沙塵季,從沙漠深處刮來的黑沙暴遮天蔽日,「沙魔」在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農田村莊,八步沙危在旦夕。

網上圖片
不過,面對肆虐的風沙,八步沙人沒有放棄自己的家園。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啟動。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六老漢」聯戶承包了八步沙,踏上了與沙漠頑強抗爭的漫漫征程,郭萬剛也在父親郭朝明的感染下,來到了八步沙,加入到了治沙的隊伍中。

網上圖片
從一名普通的護林員,到治沙造林的帶頭人,近40年如一日,戰風沙,鬥嚴寒,然而面對一眼望不到頭的黃沙,面對枯燥而艱苦的造林生活,郭萬剛曾苦悶過,也曾後悔過。但真正讓郭萬剛堅定治沙信念的,是那場刻骨銘心的「5·5沙塵暴」。當日下午5時左右,晴朗的天空突然平地起風,轉瞬間黑風卷著黃沙撲面而來,隨即眼前一片漆黑。郭萬剛當時正在巡林,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吹成了滾地葫蘆,狂風掀起的沙子轉眼將他裹在了地里。後來,死里逃生的郭萬剛得知:這次的黑沙暴卷走了古浪縣23個人。

網上圖片
郭萬剛不明白「一場風怎麽能造成這麽大的危害?」,但這場驚心動魄的天災卻讓他下定決心,不能任由沙漠的發展,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要治沙,就算是豁了命,也要把沙給治住!同時,為了兌現父輩們的綠色承諾,為了完成父輩們的治沙遺願,郭萬剛開始帶領第二代治沙人相繼接過父輩們手中的鐵鍁,走進了八步沙。
經過長年累月與「沙魔」的「鬥爭」,郭萬剛因地制宜獨辟蹊徑。他提了一個大膽的建議:在林場附近打機井,開墾荒地,種植沙生植物和農作物,發展集體經濟,貼補造林費用。

網上圖片
「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漸漸地,一個喬、灌、草結合的荒漠綠洲在八步沙延伸開來,看著越來越「綠」的八步沙,郭萬剛眼里滿是驕傲。從當初的不情願到後來的舍不得,從意氣風發的青年到鬢角染白的老人,郭萬剛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和父輩們一起並肩戰鬥,「兩代愚公」治沙不止。憑著頑強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堅守,年覆一年地植樹治沙,日覆一日地撫育管護,在八步沙植樹1000多萬株,令7.5萬多畝荒漠得以治理。
如今經過四十年的艱苦努力,八步沙林場完成治沙造林25.2萬畝,封育管護面積達43萬畝,相當於造了5個八步沙林區,通過多年的治理,沙進人退的局面得到了控制,風沙線倒退了20公里,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八步沙林場管護區內林草植被覆蓋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現在的70%以上,形成了一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的防風固沙綠色長廊,使周邊10萬畝農田得到了保護,確保了幹武鐵路及省道308線和西氣東輸、西油東送等國家能源建設大動脈的暢通。
2021年,郭萬剛榮膺「敬業奉獻——中國好人」稱號。他表示:「今後,我們將更進一步加大治沙造林力度,種更多的樹、壓更多的沙,發展好沙產業、旅遊產業、帶領鄉親們積極參與到治沙造林,保護生態環境中去,我堅信『綠水青山造就金山銀山』這一綠色的夢想一定會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實現。」

影片截圖
現在,已經69歲的郭萬剛依然幹勁十足,帶領著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向距離更遠、條件更加艱苦的甘蒙接壤百里風沙線生態屏障建設區邁進,同時在古浪縣黨委政府的鼓勵幫助下,郭萬剛又開始探索將防沙治沙與產業富民、精準扶貧相結合,助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生態治沙、經濟脫貧的雙贏。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