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江淹的「黯然銷魂」今天竟成民間美食

史空穿梭

江淹的「黯然銷魂」今天竟成民間美食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江淹的「黯然銷魂」今天竟成民間美食

2022年09月09日 20:00 最後更新:10:34

提及「黯然銷魂」,最為人所認知是電影中的「黯然銷魂飯」,甚至衍生出「黯然銷魂堡」變種品。然而論「黯然銷魂」之出處,是晚年有「江朗才盡」之稱南朝·梁·江淹,在《别賦》:「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江淹 (網上圖片)

江淹 (網上圖片)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南朝官員、文學家,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早年仕途上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下,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並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加重用。之後一路官運亨通,終於在梁初攀升到高位的散騎常侍、左衛將軍,受封伯爵,以金紫光祿大夫之位退休。

黯然銷魂堡 (資料圖片)

黯然銷魂堡 (資料圖片)

江淹所處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紊亂的時代,朝代更替頻繁,每朝國祚很短,如江淹便經歷了宋、齊、梁三代;戰亂頻繁,禍福無常。作者有感於江山改易,國破家亡的那些帝王,所以文中有︰「況秦、吳兮絕國,復燕、趙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另外是︰「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遼水無極,雁山參雲。」表示有時邊境發生戰爭,人們背著弓箭參軍戍邊。將去遼水,遼水沒有盡頭;將赴雁山,雁山直插雲端。齊武帝永明初年(483年),江淹升任驍騎將軍,隨後任建武將軍,到地方擔任廬陵內史。擔任了三年地方官後,永明四年(486年)復任驍騎將軍。

黯然銷魂掌劇照 (網上圖片)

黯然銷魂掌劇照 (網上圖片)

若與小說《神雕俠侶》中自創黯然銷魂掌的男主角楊過相比,江淹的遭遇也是禍福無常。這是生於南北朝時代的不幸,也顯得今天和平的可貴。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