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密「牛角掛書」 吸引楊玄感親自來結交

史空穿梭

李密「牛角掛書」 吸引楊玄感親自來結交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李密「牛角掛書」 吸引楊玄感親自來結交

2022年09月16日 20:00

「牛角掛書」這個成語是出自於《新唐書.李密傳》,書中有言:「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一談及李密,很多人知道他是隋末起義軍領袖,卻最後歸降李淵,但鮮有人知道李密成為瓦崗軍前的事跡。到底人稱「李判官」的李密在起義之前又是怎樣的人呢?

更多相片

「牛角掛書」這個成語是出自於《新唐書.李密傳》,書中有言:「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李密像(網上圖片)

一談及李密,很多人知道他是隋末起義軍領袖,卻最後歸降李淵,但鮮有人知道李密成為瓦崗軍前的事跡。到底人稱「李判官」的李密在起義之前又是怎樣的人呢?

其實早在隋煬帝之時,李密這個名字就被打上「不凡」的標籤。當時李密因其父親隋朝上柱國的關係,就成為了隋煬帝的副官。某天煬帝見他立於仗下,便不禁被他堂堂相貌所吸引,甚至一度向身旁的許國公宇述打探這名青年的名字。知道這個青年正是蒲山郡公李寬之子後,煬帝也感嘆道:「此人相貌不凡,別讓他當侍衛了。」

然而,李密讀書心切,自然不會想白白浪費這躺出遊的時間。於是,他用薄草做的鞍韉後,就在牛角上掛了一卷《漢書》,以便邊走邊看。恰巧越國公楊素也經過此路,看到李密勤奮用功之勢,也不驚得張口結舌。被勾起了好奇之心,楊素出聲詢問:「這是哪來的書生啊?這般勤奮?」

隋末起義頻仍(網上圖片)

在經過一番交流後,楊素越發對李密這個人感到驚奇,於是他回府後馬上跟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此人,心思縝密、見識不凡、風度翩翩,並非是你們這些等閒之輩可以媲美的。」楊玄感在聽過父親對李密的評價後,便下定心結交李密。到後來隋煬帝九年,楊玄感在黎陽起兵時,更親自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李密像(網上圖片)

李密像(網上圖片)

其實早在隋煬帝之時,李密這個名字就被打上「不凡」的標籤。當時李密因其父親隋朝上柱國的關係,就成為了隋煬帝的副官。某天煬帝見他立於仗下,便不禁被他堂堂相貌所吸引,甚至一度向身旁的許國公宇述打探這名青年的名字。知道這個青年正是蒲山郡公李寬之子後,煬帝也感嘆道:「此人相貌不凡,別讓他當侍衛了。」

不過李密似乎志不在此,即便宇文述曾勸李密以才學取官,但他仍不為所動,後來更是稱病辭去了侍從之職,一心專讀聖賢書。李密為人好學,隱居時期除非迫不得已,都不會踏出居所半步。可是有次他尋訪那通曉《五經》的名士包愷,只好不得不騎牛出門去。

然而,李密讀書心切,自然不會想白白浪費這躺出遊的時間。於是,他用薄草做的鞍韉後,就在牛角上掛了一卷《漢書》,以便邊走邊看。恰巧越國公楊素也經過此路,看到李密勤奮用功之勢,也不驚得張口結舌。被勾起了好奇之心,楊素出聲詢問:「這是哪來的書生啊?這般勤奮?」

雖然楊素不認識李密,但李密可卻是聽過楊素那大敗突厥的偉名,所以他馬上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楊素免去他的禮後便問他:「你讀的是甚麼書呀?」李密低下頭,恭敬的回答道:「在下讀的是《項羽傳》。」

在經過一番交流後,楊素越發對李密這個人感到驚奇,於是他回府後馬上跟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此人,心思縝密、見識不凡、風度翩翩,並非是你們這些等閒之輩可以媲美的。」楊玄感在聽過父親對李密的評價後,便下定心結交李密。到後來隋煬帝九年,楊玄感在黎陽起兵時,更親自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隋末起義頻仍(網上圖片)

隋末起義頻仍(網上圖片)

「牛角掛書」這個成語正如字面所言,把書掛在牛角上,用來比喻人讀書十分勤奮。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