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金錢不能解決的問題

博客文章

金錢不能解決的問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金錢不能解決的問題

2022年09月13日 19:46 最後更新:09月14日 09:55

最近兩宗嚴重的意外,都有受害者家庭成要求停止再接受捐款的事件。

秀茂坪安達臣道日前發生塌天秤意外,釀成3死6傷,事件當中慘死的41歲電工許文明的情況最令人嘆息,他遺下了患乳癌末期的太太和兩名幼女,很多市民對許氏一家的境況十分同情,紛紛解囊捐款,希望幫助她們渡過難關。

9月11日下午,許太呼籲大家不用再捐款給她,她說自己的家庭已經得到很多資源,她也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有困難的人,大家都好不容易,不希望資源都集中到她們家庭上。

另外,早前在紅館Mirror演唱會發生意外的舞蹈員李啟言阿Mo,仍然在醫院留醫,Mirror演唱會相關公司的大老闆李澤楷在9月12日發表聲明,說會以個人名義向阿Mo的家人提供1000萬元的經濟援助,亦表示公司會負責阿Mo的醫療費用。

9月13日凌晨,阿Mo的父親李盛林發長文回應,對李澤楷表示謝意,說鑑於現時啟言仍在專家團隊所定出的醫療方案進行治療,首先要配合團隊的療程。另外,李盛林又提到,由於相關公司MakerVille及大國文化承擔啟言的所有醫療費用,使家人們能百分百專注於啟言治療及照顧的需要。他又說現時還有個別人士提供支援,「並有李澤楷先生所提出個人的捐贈。請容許我們在此帶著感恩和謙卑的心謝卻以上的好意,因為在責任人未有妥善處理之前,所有捐贈都為時過早。」而阿Mo家人目前認為,「要待最後的調查結果公佈後才能作出妥善處理,還啟言及其他受傷的舞者一份尊嚴和公道,給予演藝行業一個安全的保障,並期望涉事單位能負上相關的責任。」

兩個涉及意外的家庭,雖然情景不同,但都拒絕再接受捐助。有將資源留給其他人的意思,也有希望當局作出清楚調查,保障相關行業安全的意見。

在這個社會,錢不是萬能,但無錢就萬萬不能。

因工傷失去工作能力,甚至失去生命,無論是受傷者的醫藥費或家庭未來的扶養金,都是大筆開支,沒有錢一定不行。

尚幸這個社會善長仁翁很多,還有政府作最後支援,一般可以幫忙解決救急問題。

據社工界人士說,若有嚴重工業意外,除了公司的賠償外,經傳媒廣泛報道之後,會有很多善長踴躍捐贈。一般而言,都會有過百萬元的捐款。但如果傷者長期癱瘓,或者如電工許文明的遺孀,患有末期癌症,還有兩個幼女要照顧,即時的捐助未必足夠,不過,香港有完善的福利制度,社署會介入支援,從恩恤安置、幼童寄養,甚至介入監管收取捐助的使用,政府都會作出幫助。

但金錢並不是萬能,如果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已經不是最大的問題。

從家庭離散的傷害,到責任追究,再到意外防範,都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我認為如何防止類似的意外再發生,是最最最重要的問題。

香港已是一個文明發展的社會,但無論是紅館意外,還是秀茂坪的塌天秤事件,都極其嚴重,不應是這樣先進的社會會發生的事,真是一宗也嫌多。

這讓我想起1993年6月北角渣華道的「籠𨋢墜毁」意外,令籠𨋢 內12名工人全部傷重不治。 事後承建商青木建設事後被判誤殺罪名成立,罰款300萬元, 後來退出香港市場。由於12名死者中,包括一名只有16歲的暑期 工,事後政府立例禁止所有未滿18歲而未經相關訓練人士進入地盤 工作;而所有在地盤工作的人士, 均必須強制修讀基本安全訓練課程方能進入地盤。 建築商之後都步步為營,十分注重籠𨋢安全。

我們追求的是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保障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 免於意外。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