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以「楚女」筆名聞名的鐵錚錚好漢蕭楚女

歷史長河

以「楚女」筆名聞名的鐵錚錚好漢蕭楚女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以「楚女」筆名聞名的鐵錚錚好漢蕭楚女

2022年09月22日 10:00 最後更新:10:48

蕭楚女,原名蕭秋,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理論家。在《大漢報》《崇德報》任編輯期間,經常用「楚女」為筆名發表文章,故稱「蕭楚女」。1927年在廣州四一五大屠殺中被捕,犧牲時年僅36歲。

1926年初,蕭楚女來到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幹事兼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教授,並協助任國民黨中央代理宣傳部部長的毛澤東編輯《政治週報》。

蕭楚女 (網上圖片)

蕭楚女 (網上圖片)

5月3日,由毛澤東擔任所長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的300多名學員聚集一堂。蕭楚女是講習所唯一專職教員,他協助毛澤東分擔全所領導工作。他不僅承擔「帝國主義」「中國民族革命運動史」「社會問題與社會主義」等課程,還兼任了學員的生活指導。毛澤東對學員們說:「你們在學習中有甚麼疑難問題,生活上有甚麼思想問題,都儘管去找蕭先生!」

《大漢報》(網上圖片)

《大漢報》(網上圖片)

繁重的工作,緊張的生活,使蕭楚女的身體日益消瘦,肺病發作。有一次,他在農講所講課時,講到6月23日英法帝國主義在廣州沙面租界用大炮轟擊遊行到沙基的廣大徒手群眾,使用開花炮彈大量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時,由於心情激憤,突然吐血。學生們又焦急又難過,勸他休息。他用嘶啞的嗓音慢慢說道:「你們勸我休息,謝謝同學們的關懷。但是,你們負有重大使命,在這裡學習的時間不會很長,總希望多學點東西,回去發揮更大的作用。各省的農民運動,等著你們去開展。我能夠回去安心休息嗎?」

蕭楚女決然地搖了搖頭,他繼續說:「人是應該利他的。做人要像火,給人以光明、以溫暖。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至少也應該像一支蠟燭,在黑暗中照耀別人。一支蠟燭如果沒有風吹,可以多亮些時間,若是遇到風吹,就要縮短照亮的時間了。但是在熄滅以前,應該努力發光。我們都要有這種精神!」說完又以驚人的毅力,精神抖擻地給學生繼續講課。由於課堂裡沒有擴音器,為使300多人都能聽到,他竭力提高嗓音講課,結果又氣喘咳嗽,再次咳出了殷紅的鮮血。為了不影響同學們聽課情緒,他悄悄地將咳出的血吐在手帕裡。

《政治週報》(網上圖片)

《政治週報》(網上圖片)

在黃埔軍校任講師期間,蕭楚女亦曾説明學生正確認識處理革命與戀愛的關係。學生中多數是為了追求進步、尋求革命道路而來,但也有部分學生入學動機不純,沉湎於戀愛,弄得神魂不定。蕭楚女本不想發表甚麼意見,但考慮到好些學生確實因為這些問題處理不好,進而影響到革命工作與學習,便毅然挺身而出。

他寫了《黃埔學生之戀愛與革命問題》一文,闡述革命與戀愛的正確關係,指出在私有制的社會裡,剝削階級視女人為玩物,老婆就是他的洗腳水,潑了一盆又一盆。有的富者常有十個八個姨太太,無所謂戀愛。無產階級則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死且不暇,更何有於所謂戀愛。我們黃埔學生每日三餐,吃的是人民用血和汗換來的,卻沉迷於戀愛,把革命理想拋到九霄雲外,又怎能對得起在東征、南討和北伐諸役中陣亡的同學呢?「我們既來革命」,就「應該以革命為圓心」,決不能「以戀愛為圓心向外畫弧,把革命去做戀愛的犧牲品」,他還強調,每個革命者既不應戀愛至上,也不應是禁欲主義者,更不能視正當談戀愛的人為「墮落」。學生們看了蕭楚女的文章後,思想受到很大震動。

蕭楚女紀念館 (網上圖片)

蕭楚女紀念館 (網上圖片)

在其戰友的悼念文章中曾指出,蕭楚女「在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曾經有過長期的努力。他奮鬥的精神在每一個革命青年的心底,留下不可磨滅的痕影」,還稱讚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師益友,號召革命青年學習和發揚蕭楚女烈士英勇頑強的革命鬥爭精神。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