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於2020年8月12日

從六月起,長江流域長期持續大雨暴雨,安徽受災嚴重,江淮地區數處分洪,至七月底才解除水患。三峽水利發揮巨大作用,緩解了這次災情。可喜大半地區夏收完成,今年仍是豐年,夏收多80億斤。

今夏大雨天氣共62天,比往年多20天。

這種極端天氣,我印象深刻。五九年六月十三日,我完成了中學會考中文科考試,卻知道這次考試不算數,因為下了十吋(250毫米)大雨,不少考生到不了考場。於是,我要考第二次中文。記憶中絕無僅有,我卻"有幸"遇上。

這場大雨,引發西灣河警署後山泥石流,一個叫"川龍村"的居民點淹沒了,除幾個人去了太古船塢上班倖免外,全村人不幸遇難!

六六年夏天一場大雨,把北角堡壘街,建華街上的汽車 ,都沖到英皇道,電車、巴士不通。當年我在加路連山南華體育會任教練,只有步行上班。英皇道不通,走堡壘街後巷,沙石墊高了路面,一不小心,頭頂被人家裝在本來高處的倒刺刮破頭皮。後回體育會自行消毒處理。沒感染破傷風,真是萬幸!

親歷的天災,還有六O年五月颱風瑪麗,當時風眼正過香港,我由灣仔去北角新都城戲院看了齣蘇聯電影,趕回學校後,又風雨大作。當時跑馬地體育路半數大樹被吹倒。

六二年溫黛,七二年六一八雨災,官塘雞籠安置區被淹,半山區旭和大廈倒塌,死傷嚴重。在大型天災前,窮人富人都不安全的。

今年夏天,北極圈內有地方錄得三十攝氏度,令我吃驚不已!

地球變暖已是事實,辛辛苦苦達成的巴黎協定,本有助於二氧化碳減少排放,美國卻率先退出,實非負責任大國所為。世人不能再對這國寄托什麽希望了。

未來幾十年,極端天氣將更頻密,海洋水位持續上升(意大利威尼斯長期水淹),馬爾代夫前景堪虞。但,北極熊減少的同時,北極航道將通。而高緯度農田,更多地可種水稻。

人啊,做好應對這變化的心理準備嗎?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