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莊子身陷險地 明白「入鄉隨俗」的重要

史空穿梭

莊子身陷險地 明白「入鄉隨俗」的重要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莊子身陷險地 明白「入鄉隨俗」的重要

2022年09月22日 20:00 最後更新:09月30日 10:54

中國人經常說是要「入鄉隨俗」,意思到外地就應順從那個地方的風俗,常用作形容外鄉人應該尊重、適應及主動地融入當地風俗文化。「入鄉隨俗」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周《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令。」

為何「入鄉隨俗」會與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有關呢?這主要來自一次驚險的旅程。話說莊子三十多歲時,遊經魏國,聽説有一名為雕陵的地方,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所以決定到此遊玩。旅途間無意中經過一個慄園,突然有貌似鵲的奇怪大鳥緩緩地從遠處飛來。那隻怪鵲體形龐大,張開翅膀後長達七尺,眼睛足有一寸寬。

《莊子》(網上圖片)

《莊子》(網上圖片)

在莊子想得入神時,怪鵲的翅膀忽然碰到莊子的額頭,隨後在數步之遙的慄樹上停下。莊子在猜:「這是一隻甚麼鳥呢?翅膀大卻飛不高,眼睛大卻看不清。」於是,莊子想捉住這隻怪鵲回家慢慢研究。他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拿起彈弓等待最佳出手時機。突然,樹蔭上出現一隻蟬,悠然自得並展出一副忘卻所以的樣子。蟬的身後,一隻螳螂正蓄勢待發,想要捕獲這隻蟬。然而,正當螳螂認為時機已到,準備動手時,卻暴露了自己。此時,落在樹枝上的怪鵲一躍而起,捉住了螳螂。

看見眼前一切,莊子有如如夢初醒。他明白到,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相互牽連、相互爭奪的,兩種事物之間總會因為利益而被聯繫在一起。於是,莊子扔掉手中的彈弓,轉身快步離去,看守慄園的人見到莊子匆忙的樣子,以為莊子偷了栗子,一邊追趕一邊辱罵。

莊子回家後,在三個月內腦海一直在苦思。弟子藺且好奇問道:「先生這麼多天來為甚麼一直不高興呢?」莊子回答:「我被外物的形體所吸引,竟然覺忘記了自身的安危,想要觀賞混濁的流水,卻被清澈的水潭迷惑。我聽許多智者説過:『每到一個地方,就要遵從那裏的習慣與禁忌。』如今我來到了雕陵風景秀美的慄園遊玩,卻忽略了自身的安危,任由巨大的怪鵲觸碰我的額頭,在林中游玩的時候則喪失了自身的真性,管理慄園的人追趕、辱罵我,因此我感到很不是味兒。」

後世以「入鄉隨俗」作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國人的成功之道。因為中國人懂得「入鄉隨俗」,所以能與世界各地民族大致上維持友好的關係。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