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寫於2022年9月24日

   俄烏战爭中,坦克及步兵戰車的戰損率高,更有俄軍拋棄輕微戰損的T90M(俄軍裝備的較新式型號),簡單的破壞也没有便撤離,除了反映戰鬥意志薄弱,還暴露了俄系坦克粗糙、糟糕的座艙設計和"人機結合"。

   英國在一戰中段發明了坦克,研發時為了保密,以TANK(水槽)為代號。中文音譯"坦克"却很傳神表達這武器的特點:光明正大地打你!

   經過大(約80噸的德國"鼠"式)及小(日本1噸半的"豆"式)多方嘗試,二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重量在30多噸至50噸之間,主炮口徑在76毫米至105毫米之間。

   第三代坦克有重型化趨势,如德國豹2,美國M1及英國"挑戰者,達52至62噸,主炮口徑為120(西方)及125(東方)。普遍用防護力更佳的複合裝甲,如英國"喬巴姆",蘇俄"陶瓷裝甲",美國"貧鈾"等。發動機仍為柴油機,美國M1則用燃氣輪機。

   七三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投入大量蘇製單兵反坦克導彈,全殲了以色列戰功卓著的蕭安坦克旅,已為坦克敲响了警鐘。七三年在西奈半島還爆發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坦克戰。結果以方取勝,反映了"人機結合″較佳的西方坦克,優於強調低矮及火炮口徑的東方坦克。至於"直升機攻坦克"戰術,要在十八年後於伊拉克海灣戰爭才實現。

   九十年代末美國以"21世紀陸戰系統"名義研究下一代主戰坦克,最大亮點是減重,便於空運快速部署。但幾十年過去仍無大進展,源於重點轉反恐的需要,坦克要適應巷戰。

   也許,俄烏戰爭會為坦克的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郭倩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